李福燊
,
金从进
,
鲁雄刚
,
周国治
,
朱立新
,
胡晓军
,
李泽亚
,
王峰
,
沈强
金属学报
用改进的脱氧体在20 kg密封感应炉内进行钢水脱氧实验, 结果表明,
脱氧效果明显, 仍是一个快速有效的脱氧方法. 但由于钢水中没有残存的
脱氧剂, 钢水的抗氧化能力较低, 含氧炉气、高氧炉渣、
稳定性差的耐火材料等都有可能成为钢水二次氧化的氧源, 致使存在
明显的回氧现象. 在进行脱氧操作
时, 若不对钢水实现有效封闭, 将难
以将氧含量降至20X10-6以下.
关键词:
钢液
,
solid electrolyte
,
deoxidization
李福燊
,
鲁雄刚
,
金从进
,
周国治
,
朱立新
,
胡晓军
,
李泽亚
,
王峰
,
沈强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3.03.013
将固体电解质、高温电子导电材料及脱氧剂集为一体,构成脱氧单元,用于钢液的无夹杂污染脱氧研究.实验表明,脱氧体在钢液中的无污染脱氧过程是一个高速、高效的过程,而且脱氧产物和脱氧剂对钢液均不造成污染.
关键词:
钢液
,
固体电解质
,
脱氧
,
无污染
李福燊
,
金从进
,
鲁雄刚
,
周国治
,
朱立新
,
胡晓军
,
李泽亚
,
王峰
,
沈强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7.001
用改进的脱氧体在20 kg密封感应炉内进行钢水脱氧实验,结果表明,脱氧效果明显,仍是一个快速有效的脱氧方法.但由于钢水中没有残存的脱氧剂,钢水的抗氧化能力较低,含氧炉气、高氧炉渣、稳定性差的耐火材料等都有可能成为钢水二次氧化的氧源,致使存在明显的回氧现象.在进行脱氧操作时,若不对钢水实现有效封闭,将难以将氧含量降至20×10-6以下.
关键词:
钢液
,
固体电解质
,
脱氧
,
无污染
金胜利
,
李亚伟
,
刘国涛
,
李远兵
,
赵雷
,
李泽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并模拟了Mg蒸气在定向金属氮化法制备AlN材料中的相转变过程,证实了在高纯氮气气氛下Mg蒸气层的存在.按照气体扩散传质动力学原理,求出了Mg蒸气层的厚度关系式.研究表明:熔液距坩埚上沿距离、反应前沿的氧分压和初始Mg含量均影响着Mg蒸气层厚度.氧分压降低,初始镁含量的增加,Mg蒸气层厚度增加,有利于铝熔液的渗透氮化.
关键词:
定向金属氮化法
,
AlN
,
Mg蒸气层厚度
,
热力学
,
扩散动力学
金从进
,
李泽亚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6.05.013
采用板状刚玉、电熔白刚玉、工业氧化铬微粉、α-Al2O3微粉、Secar71水泥、烧结尖晶石粉为原料,研究了水泥、α-Al2O3微粉、氧化铬微粉、尖晶石粉以及烧成温度对低水泥刚玉基浇注料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成温度、水泥、尖晶石和α-Al2O3微粉对低水泥刚玉基浇注料的高温抗折强度影响较大.烧后膨胀越大,高温抗折强度越低;1700 ℃烧后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高于1600 ℃烧后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控制加热永久线变化率,添加合适的水泥、α-Al2O3微粉和粒度细的尖晶石粉可以得到高温抗折强度高的试样.
关键词:
高温抗折强度
,
低水泥
,
刚玉浇注料
金从进
,
李泽亚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8.04.014
分别以电熔CaO稳定zrO2(CZ,粒度分为5级,最大为1 mm,最小为5 μm),电熔caO、Y2O3复合稳定ZrO2(YCZ,其d50<5 μm)和两种电熔Mgo、Y2O3复合稳定ZrO2(MZY1和MZY2,粒度均为d50<5 μm)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传统颗粒级配和微粉造粒料两种工艺制备了氧化锆滑板试样,研究了原料种类、原料粒度、烧成温度对氧化锆滑板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粉造粒料制备的试样比采用传统颗粒级配方式制备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体积密度,以及更低的显气孔率;采用微粉造粒料制备的试样的抗热震性与烧成温度、稳定剂的种类和含量、氧化锆原料中SiO2和Al2O3杂质的含量等有关;采用传统颗粒级配制成的氧化锆试样难以烧结致密,颗粒与基质结合稍差,存在粗大气孔;而以造粒料制成的试样烧结致密,并有相当数量的微气孔和微裂纹.
关键词:
氧化锆
,
微粉
,
造粒
,
烧成温度
,
抗热震性
金胜利
,
李亚伟
,
刘国涛
,
李远兵
,
赵雷
,
李泽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根据纯铝锭定向氮化生长显微结构特征,构造出气液固传质模型,并建立了反应速率与各传质阻力的方程关系式.研究表明:控制铝熔体氮化速率的主要阻力来自于氮气在熔体表面的化学吸附过程.而氮化反应的不断进行,导致业已形成的AlN晶柱内部或晶柱之间的毛细管半径变小,降低了渗透速率,最终导致通过毛细管力传输到反应前沿的铝熔体消耗殆尽,反应中止.
关键词:
定向金属氮化法
,
铝
,
氮化铝
,
气液固传输机理
刘国涛
,
李亚伟
,
金胜利
,
张文虎
,
李泽亚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8.06.006
将外形尺寸为φ15 mm×10 mm的一级工业纯铝锭(w(Al)=99%)6.5 g放入石墨坩埚内,在其四周及底部填充氧化铝粉阻生剂,采用粒度均为1~0.5 mm、固定量均为3 g的电熔镁砂(w(MgO)=95%)、镁铝尖晶石(31.9%MgO,58.1% Al2O3)和电熔刚玉(w(Al2O3>)=95%)3种颗粒作为填充剂,分别与占铝锭质量10%的金属Mg粉(w(Mg)=99%)混合后,松散堆积在铝锭表面上,在1 200℃氮气气氛中处理10 h.利用XRD、SEM、EPMA及OM分析了反应后得到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了定向金属氮化制备氮化铝基复合材料过程中金属铝熔体和填充剂间的界面反应对渗透氮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下,镁砂与铝熔体剧烈反应生成大量镁,促进了铝熔体的渗透和氮化过程;镁铝尖晶石与铝熔体反应明显减弱,但生成少量的镁,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渗透和氮化过程;相比之下,刚玉与熔体界面反应消耗了反应体系的镁,影响了铝熔体的渗透,但渗入铝的氮化较为完全,且复合材料结构致密.
关键词:
定向金属氮化法
,
AlN复合材料
,
界面反应
,
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