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报
<正> 一、为纪念李薰创办和主编《金属学报》,继承并发扬他毕生致力于科技进步的业绩,特设立《金属学报》纪念李薰奖金基金.二、基金来源是乐于赞助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团体的捐赠.基金属于专款,全部存入银行,每年支取利息,直接用于奖励.
关键词:
金属学报
<正> 1983年3月20日凌晨,《金属学报》的创刊人、主编李薰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李薰同志1913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3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湖南省试,留学英国Sheffield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冶金学的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受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聘,翌年毅然回归祖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
关键词:
李薰
,
王仪康
,
王清辉
,
刘文礼
金属学报
本文结合生产,对鞍钢大型碱性平炉冶炼重轨钢的脱氧问题进行了试验。结果指出,在炉池内加脱氧剂进行预先脱氧的重轨成品含氧化物夹杂较少,尤以全部采用矽锰合金做炉池内脱氧剂的效果最佳,而在炉池内不加任何脱氧剂的重轨成品含氧化物夹杂量最多,后者往往超过前者一倍以上。重轨钢合硫一般达0.03—(0.04%,其中硫化物夹杂量与氧化物夹杂量相若,有时甚至达到后者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决定钢的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硫化物而不是氧化物,因此不同脱氧方法对重轨成品机械性能的影响不显著。在上述工作中,对重轨成品中氧化物夹杂的形状和大小也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铜液含氧量与铜成品中氧化物夹杂数量存在着相适应的关系。
关键词:
张永刚
,
戚震中
,
李淑苓
,
李薰
金属学报
<正> 铀的精炼一般用石墨坩埚,由于石墨与铀的相互作用,使铀中含碳量增加,精炼过程的温度、时间等因素无疑将影响铀液增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曾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于内径3cm高7cm的石墨坩埚内加入约540g铀块,置小型熔炼装置内,通中频电源加热,分别于1320和1410℃保温,炉内保持5×10~(-2)mn Hg真空。用光学高温计测量坩埚底部小孔的温度,并以Pt-PtRh热电偶浸入熔池进行校对,测温误差为±10℃。于恒温保持期间,每隔一定时间,通过炉顶上的取样活塞,在不破坏炉内真空的条件下从坩埚中取出分析试样8—10g,供定碳用。碳的分析误差为±10%。
关键词:
冼爱平
,
李培基
,
王仪康
,
李薰
金属学报
用电解渗透技术研究了低碳钢中微量Ti对氢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弥散的TiC沉淀相对氢有强的捕集能力。低碳钢中析出碳化钛在钢的α→γ相变前后平均捕集能分别为27.88±0.18和21kJ/mol,与Pressouyre报道的值94.55kJ/mol相差较大。成分为Fe-0.2Ti-0.1C的试样经1200℃真空淬火后,在550℃附近时效,具有最低的表观氢扩散系数。这可能与低碳钢中Ti的低温析出物的非立方结构及大量缺位有关。
关键词:
李薰
,
骆继勋
金属学报
研究了钢在200—900℃和76毫米汞柱氧压下的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在200—350℃铜的氧化符合立方规律;400—550℃的氧化初期为抛物线,但超过一定时间即明显地向愈来愈慢的氧化速率偏离;600—900℃的氧化则自始至终遵从抛物线规律。根据上述结果,求得铜在600—900℃的氧化激活能为30,700卡/克分子。 铜表面氧化层的外部是由晶粒细小的CuO组成,内部则为Cu_2O,其晶粒较为粗大组织较为疏松。从300—550℃在氧化层表面可以观察到起伏不平的褶鄒,这种褶鄒随氧化时间的增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在600和650℃上述褶鄒已不明显,但在氧化层表面却出现一层稠密的CuO胡须。这种胡须大多数不受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影响,但也有少数在电子束的作用下立即由挺直状态变成如弯曲枯萎的草木。由此可认为,并非所有的胡须都是结构完整的CuO单晶。 文中结合氧化层的结构、表面形态和宏观缺陷对铜在上述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行为进行了讨论。并根据Frank的胡须生长机制对铜氧化层表面可能同时出现结构完整与结构不完整的CuO胡须提出了解释。
关键词:
李薰
金属学报
<正> 冶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纪元前几百年的周朝后期我国就开始有了铁器,而春秋时(纪元前770~475年)良冶刀剑的技术在我国历史上更传为美谈。炼铜在我国开始为时更早,著名的商彝周鼎都是用青铜铸造的,表现出我国在纪元前一千多年炼铜和铸铜的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造诣。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对人类文化做出了这样卓越的贡献,然而由于封建统治在我国绵长达两千多年,生产发展极慢或停滞不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近百年来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时代,而我国则处于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的双重压迫下,就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落后程度。
关键词:
李薰
,
吴汶海
金属学报
在感应炉熔炼过程中采取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钢液中锰和碳的氧化问题。结果指出,钢液中锰和碳的相对下降速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于两者间的浓度差别,但总的来说,碳的脱氧能力比锰大。 关于渣钢间锰的分配问题,实验结果指出,渣中氧化锰含量显著地低于从锰氧平衡公式计算得来的数值,并且钢液含锰越高,这种差别也越大。文中指出在实验条件下渣和钢液并没有接近平衡,锰的氧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氧从大气通过渣层的传递速度。因而固态渣愈多,锰在渣钢间的分配关系距平衡亦愈远。 铜熔池中的脱碳速度随温度的升高、含碳量的增加和超过碳氧平衡值的氧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脱碳速度与含碳量或过剩氧量并不成直线关系。碳氧乘积也随钢液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它对脱碳速度却没有明显的影响。铜液含锰量增加使脱碳速度降低,含锰量与碳氧乘积之间则似乎没有明显的关系。 脱碳反应是在钢液与气相的接触面上进行的,但控制脱碳速度的因素不能认为是扩散。假定一氧化碳从钢液中蒸发出去是脱碳反应中最缓慢的一步,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脱碳动力学公式,指出脱碳速度与[C]~(2/3)或[ΔO]~(2/3)成正比,这种关系与实际结果大致相符。
关键词:
郑逸蘋
,
银耀德
,
李薰
金属学报
<正> 关于钼合金的高温氧化虽已有不少报道,但钇对钼高温氧化的影响还很少有人研究过。 本实验采用纯度为99.9%以上的垂熔钼条,主要杂质(%)为: Ni Mn Mg Ti Al Fe Cu W 0.0015 <0.0001 <0.003 <0.0003 0.0007 0.0015 0.0009 0.023 熔化是在非自耗钨电极电弧炉氩气保护气氛中进行,氩气预先经加热钙和熔融锆锭进行纯化。为使成分均匀,每一试样都反复熔化6次。配制的五种成分和相应的铸态试样,室温硬度如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