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潮
,
孙德玉
,
刘晓新
,
李迅
,
关锦清
,
周刚
,
郝兆印
,
金志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2.02.008
在国产6×1200吨铰链式六面顶压机上,以Fe粉为触媒,在5.1GPa和950K~1420K的条件下,首次用纳米石墨进行了金刚石的合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约在1250K~1330K的高温范围内,有金刚石生成,颗粒大小在5~20μm左右,呈球形和块状.初步探讨了用纳米石墨合成金刚石能降低合成温度的原因.
关键词:
纳米石墨
,
金刚石
,
Fe粉触媒
,
高温高压
关锦清
,
文潮
,
刘晓新
,
唐仕英
,
林英睿
,
李迅
,
周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0.01.002
常温下以不锈钢复合板(16MnR钢板与0Cr18Ni9Ti钢板爆轰复合)和16MnR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技术,在旋转盘冲击拉伸试验机上完成冲击拉伸加载试验.研究应变率在270~1 650 s~(-1)范围内,材料的冲击力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不锈钢复合板和16MnR钢具有应变率强化效应,通过电镜分析确定过载断裂区为韧窝结构,爆轰复合经热处理后材料的塑性基本无改变,两种材料仍为塑性材料.
关键词:
冲击拉伸
,
不锈钢复合板
,
16MnR钢板
,
应变率
刘晓新
,
唐仕英
,
李迅
,
文潮
,
关锦清
,
林英睿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选择6061A1为基体的铝合金,用同样质量分数的纳米级和微米级的石墨作为增强剂研究石墨粒度对6061A1性能的影响.分别从抗磨损、拉伸强度和阻尼性能几个方面对复合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1%纳米石墨的复合材料耐磨损性能好于添加微米级石墨的复合材料;加入纳米石墨后复合材料的抗拉伸强度高于基体合金,而加入微米级石墨后复合材料的抗拉伸强度下降;加入石墨后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提高,但加入纳米级的石墨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
纳米石墨(nano-Gr)
,
微米石墨(micron-Gr)
,
6061Al
,
性能
唐仕英
,
刘晓新
,
李迅
,
林英睿
,
林俊德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z1.028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静态应变仪测定了高强2号玻纤复合板的静态拉伸、静态压缩和剪切性能,得到了较为完整的静态力学性能数据,并对复合材料的拉伸破坏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强玻纤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结构材料.
关键词:
高强玻璃纤维
,
静态拉伸
,
静态压缩
,
剪切性能
唐仕英
,
刘晓新
,
郑开伟
,
李迅
,
文潮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03.013
采用粉末冶金和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石墨/铝基复合材料,分析了纳米石墨加入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石墨的加入量为1%时,在基体中易于分散,可以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但随着纳米石墨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磨损量也相应增大.
关键词:
纳米石墨
,
铝基复合材料
,
摩擦磨损
文潮
,
金志浩
,
关锦清
,
李迅
,
周刚
,
林俊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介绍了1种新的制备纳米石墨粉的方法--炸药爆轰法.对合成的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相分析,确认其为石墨结构,平均晶粒径为1.86 nm~2.58 nm.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拉曼仪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制备的粉末为纳米石墨粉,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用小角X光散射仪对纳米石墨粉进行了粒度分布测量,粒径分布在1 nm~60 nm之间,属于纳米级.
关键词:
纳米石墨粉
,
爆轰法
,
粒度
文潮
,
周刚
,
郝兆印
,
孙德玉
,
李迅
,
刘晓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1.02.005
本文研究了炸药爆轰合成的纳米金刚石粉的小颗粒在高温(~1000K)和高压(5.2GPa)条件下的长大行为.将纳米金刚石粉放入特制的模具中压制成小圆片,将纳米金刚石小园片相互叠加起来放入钼套中,压实.然后将钼套置于石墨套中再放到叶蜡石块中,于高温高压下进行长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此高温高压条件下,纳米金刚石粉没有石墨化;纳米金刚石粉的纳米颗粒长大,可长成1微米尺寸的金刚石颗粒(温度为1000K左右).这一现象表明,纳米金刚石颗粒表面的活性使得它可以在较低的温度长成较大的金刚石颗粒.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粉
,
高温高压
,
生长
李迅
,
林如山
,
叶国安
,
胡晓丹
,
何辉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5031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差重分析法,研究了Ce在NaCl-KC1和NaCl-KCl-CeCl3体系中的溶解损失,观察了Ce的物理溶解现象.利用二次回归正交分析,得到了Ce溶解损失量与温度和CeCl3浓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绘制了各因素与溶解损失之间的关系曲线,讨论了金属溶解损失随时间、温度和CeCl3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Ce在NaCl-KCl体系的溶解损失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达到平衡前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达到平衡后不再随时间变化;在NaCl-KCl-CeCl3体系的溶解损失量随CeCl3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拐点.
关键词:
金属Ce
,
溶解损失
,
氯化物熔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