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继芳
,
孙军
,
张勇军
,
杨金凤
,
李清连
,
张玲
,
许京军
人工晶体学报
提出了一种测量晶体电光系数的简易方法,即在近光轴电光调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散射程度合适的毛玻璃,同时获得了透射光点和锥光干涉图样.根据透射光点在锥光干涉图样中的位置确定激光通过晶体后产生的相位差,并结合理论可计算出相应的电光系数.该方法对光强以及环境稳定性要求较低,所用设备简单、调节方便.用此方法测量计算了铌酸锂晶体的电光系数,与其他方法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且分析估算了其误差来源及大小.结果表明该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测量结果相差不超过5%.对测量误差进行简单分析,主要来自对相位差的判断,此误差不超过4.2%.
关键词:
电光系数
,
锥光干涉
,
电光调制
孔玉婷
,
张春玲
,
杨金凤
,
单梅
钢铁
doi:10.13228/j.b0yuan.issn0449-749x.20130304
为了实现Cu-P-Cr-Ni-Mo耐候钢的铁素体晶粒细化从而充分提高其强塑性,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利用金相、SEM、EBSD等微观组织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在双相区的多道次压缩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变形过程中,第二相(马氏体、贝氏体)呈条带状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随着道次增加,铁素体晶粒逐步细化,第5道次变形后得到1.8 μm左右的超细晶铁素体.前期铁素体晶粒细化的主要机制是形变强化铁素体相变,即多道次的累积大变形使组织内畸变能增大,铁素体形核点增多,促进铁索体快速析出,形成细小铁素体晶粒;后面几道次变形中,随着应变量继续增大,在铁素体晶粒内形成大量亚晶界,且亚晶界逐步累积扭转成大角度晶界,分割原来的粗大晶粒,发生铁素体连续动态再结晶细化.
关键词:
Cu-P-Cr-Ni-Mo耐候钢
,
超细晶铁素体
,
组织演变
,
双相区
,
多道次变形
张春玲
,
蔡大勇
,
孔玉婷
,
杨金凤
,
廖波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P-Cr-Ni-Mo耐候钢在变形温度700~950℃、变形量70%、应变速率0.01 ~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其热变形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Cu-P-Cr-Ni-Mo耐候钢在700 ~950℃变形时,峰值应力在低于750℃,高于850℃时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750~850℃之间随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在800℃出现极小值.在应变速率和变形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组织的细化机制由奥氏体的再结晶细化向铁素体的回复再结晶细化转化,并且铁素体的回复再结晶细化效果更加显著.Cu-P-Cr-Ni-Mo耐候钢在应变速率为1 s-1,变形量为70%的变形条件下,变形温度为775℃时获得的组织细小均匀,铁素体晶粒的平均尺寸约为3 μm.
关键词:
耐候钢
,
热变形
,
组织
,
再结晶
,
细化
张春玲
,
杨金凤
,
孔玉婷
,
蔡大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分析研究了Cu-P-Cr-Ni-Mo耐候钢在(γ+α)两相区不同变形量和不同变形温度下的组织演变,探究了铁素体晶粒的细化机理.结果表明,Cu-P-Cr-Ni-Mo耐候钢在750℃,应变速率为0.01 s-1变形时,当应变超过0.69后,铁素体的转变量增加不明显,但等轴铁素体晶粒数量增加,新形成的细小等轴再结晶铁素体晶粒尺寸达到1.4~3 μm;在850~750℃、应变速率为0.01 s-1变形时,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铁素体转变量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但均匀性降低.Cu-P-Cr-Ni-Mo耐候钢(γ+α)两相区铁索体晶粒细化机制为铁素体的连续动态再结晶,并且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发生铁素体的连续动态再结晶的能力增强.
关键词:
Cu-P-Cr-Ni-Mo耐候钢
,
(γ+α)两相区
,
组织
,
晶粒细化
,
EBSD
窦飞飞
,
杨金凤
,
刘小伟
,
胡永钊
,
孙军
硅酸盐通报
本文介绍了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原理,对基于铌酸锂系列、钽酸锂系列以及磷酸钛氧钾型系列的周期极化晶体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对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用的周期极化晶体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准相位匹配
,
周期极化
,
铌酸锂
,
钽酸锂
,
磷酸钛氧钾
张春玲
,
杨金凤
,
孔玉婷
,
蔡大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道次等温热压缩试验,分析研究了Cu-P-Cr-Ni-Mo耐候钢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量和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组织演变和铁素体晶粒细化机制.结果表明,Cu-P-Cr-Ni-Mo耐候钢在875℃变形时铁素体的析出机制为形变诱导相变(DIFT).随应变量增加,铁素体转变量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加再缓慢增加的S形曲线特征;铁素体晶粒尺寸随应变量增加而减小,当应变为1.6时,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最小,大约为3μm.在0.01 ~30 s-1的应变速率下,随应变速率增加,铁素体转变量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当应变速率为30 s-1时,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最小,约为1.9 μm.Cu-P-Cr-Ni-Mo耐候钢在875℃变形时,铁素体晶粒细化机制为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和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
关键词:
Gleeble-3500
,
热压缩
,
形变诱导相变
,
铁素体细化
杨金凤
,
黄存新
,
孙军
,
徐海霞
,
张玲
,
许京军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碳酸锂粉末和五氧化二铌粉末通过烧结制备了氧化锂含量为47.84mol%~50.50mol%的铌酸锂多晶粉末,并烧结为陶瓷片样品.然后利用精密数字电容电桥测量了这些样品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铌酸锂的居里温度Tc与锂含量的关系.
关键词:
铌酸锂
,
介电常数
,
居里温度
,
锂含量
刘庆
,
黄晓旭
,
姚枚
,
杨金凤
金属学报
研究了拉伸条件对温轧态Al-Li-Cu-Mg-Zr合金超塑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在变形初期发生了界面取向差逐渐增大,从亚晶组织向再结晶组织变化的形变促使连续再结晶过程;应变速率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快,再结晶晶粒越细;经高应变速率的第一阶段拉伸变形后,形成的细晶组织具有高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同时在低应变速率的第二阶段拉伸变形中发生晶粒长大而具有高的应变硬化效果,两者的综合作用是两段速率拉伸获得高延伸率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Al-Li-Cu-Mg-Zr合金
,
superplasticity
,
strain hardening
,
strain rate hardening
王春灵
,
杨金凤
,
陈思羽
,
李炳奇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8.018
利用Vilsmeier-Haak反应得到取代-4-甲酰基吡唑中间体;将其与芳氧乙酰肼反应,合成5个吡唑腙类化合物3.再将其进行关环反应,制得5个含吡唑环和(口恶)二唑环的双杂环化合物4.化合物3和4的结构均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并确证.对新化合物3、4分别进行了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向日葵菌核病菌等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吡唑类双杂环化合物4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吡唑腙化合物3.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化合物3d、3e对番茄早疫病菌、向日葵菌核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80%);双杂环化合物4对6种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0%),其中化合物4d、4e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率大于95%.
关键词:
吡唑
,
(口恶)二唑
,
合成
,
抑菌活性
李清连
,
孙军
,
商继芳
,
杨金凤
,
张玲
,
许京军
人工晶体学报
研究了高温富锂气氛下锂离子在低掺镁铌酸锂晶体中的扩散.采用气相输运平衡法制备了掺杂1mol% MgO的不同锂含量的铌酸锂(Mg1LN)晶体,采用热分析仪测试了晶体的居里温度.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锂含量的Mg1LN多晶料,拟合了晶体锂含量与居里温度的关系.采用Boltzmann-Matano法求解了扩散方程.结果表明,扩散温度为1100 ℃时,Mg1LN晶体中锂离子扩散系数为3.2×10-9~13.0×10-9 cm2/s,当扩散温度为1145 ℃时锂离子扩散系数约是1100 ℃时扩散系数的三倍.因此,适当提高扩散温度是提高气相输运平衡法制备近化学计量比低掺镁铌酸锂晶体效率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铌酸锂
,
居里温度
,
扩散系数
,
扩散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