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芳
,
王燕燕
,
刘宾元
,
张旭
,
刘盘阁
,
闫卫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胶体晶模板法合成了结构规整的三维有序聚合物材料,并在孔壁上引入了氯甲基.以氯甲基化的孔材料为基础进一步将含双齿N的邻菲罗林配体引到孔壁上,实现了聚合物孔材料的功能化,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热失重对各步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将邻菲罗林配体负载到孔内,功能化后的孔材料很好地保持了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结构特征,且孔材料在200℃左右呈现较好的耐热性.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
,
聚苯乙烯
,
氯甲基化
,
邻菲罗林
,
功能化
陈井胜
,
刘淼
,
李斌
,
李伟
,
李崴崴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904
奈林沟金矿床是朝阳—赤峰金矿带中一个火山岩型金矿床,赋存于铁匠营子盆地的火山岩层位中。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将铁匠营子盆地火山岩分为3期。对火山岩样品分别进行了锆石U-Pb LA-ICP-MS测年。结果显示铁匠营子火山岩分为3个时期:(160.8±1.9)Ma、(130.8±1.7)~(124.7±1.2)Ma、(121.6±2.8)Ma。奈林沟金矿床赋存金的石英脉出露于义县组一段安山岩中,在义县组二段中并未出现,故限定奈林沟金矿床成矿时代为124.7~121.6 Ma,结合其他邻近的金矿床认为132~116 Ma是朝阳—赤峰金矿带重要的成矿时代。
关键词:
奈林沟金矿床
,
铁匠营子火山岩
,
锆石U-Pb
,
成矿时代
冯奇斌
,
王小丽
,
吕国强
,
吴华夏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12601.0100
开发了一种真三维显示器样机,由单片DMD、200 W UHP光源、RGBRGB 6段4倍速色轮、20层液晶光阀组成的显示体、投影镜头、折叠光路、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对该显示器的色度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其色域足NTSC标准的53.8%,色温是5 401 K.色轮是影响色域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新的色轮后,色域提升至NTSC标准的69.7%.
关键词:
色度学特性
,
真三维立体显示
,
色域
李笃信
,
张凌怡
,
李彤
,
杜一平
,
张维冰
色谱
随着蛋白质组学、本草物质组学等组学概念的提出,所需分析的样品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因此具有强大分离能力的多维液相色谱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二维液相色谱中第二维的分离性能和速度是整个分离系统性能的关键.基于捕集柱模式,我们采用经特殊设计的流路系统,使得双捕集柱型接口具有预分离的功能.样品从第一维流出以后被富集在捕集柱1的柱头,经过脱盐后,正冲捕集柱,捕集柱1与第二维色谱柱联用对富集的样品进行分离,增加了第二维分离效率.当捕集柱上的样品全部被洗脱到第二维色谱柱上时,捕集柱2已经完成对第一维洗脱液中样品的捕集和脱盐,此时将阀进行切换,捕集柱2与第二维色谱柱直接相连进行洗脱.循环切换捕集柱1和捕集柱2,维持较高的阀切换频率,实现了第二维色谱柱的连续洗脱.因此保证了第二维分离具有较快速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使用35 mm长捕集柱和十通阀为接口,以弱阴离子交换(WAX)色谱为第一维分离模式,以反相(RP)色谱为第二维分离模式,构建了WAX-RP二维液相色谱系统(2D-LC system).以小鼠血清为样品对系统进行了初步评价.色谱流出曲线出现了明显的界面现象,这是由于捕集柱流动相中含有的较多盐分流出时的背景吸收造成的.同时,由于界面两侧的流动相黏度不同产生了黏性指进(VF)现象.当第二维色谱柱长度为50 mm时,理论上可将第二维分离效能提高70% .该接口可以应用于多种二维液相色谱模式,适用于蛋白质组学和本草物质组学研究中对于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
关键词:
全二维液相色谱
,
改进型捕集柱接口
,
小鼠血清
,
蛋白质组学
周余国
,
刘继顺
,
欧阳玉飞
,
何兆波
,
高启芝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11.003
介绍了卡林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及不同学者在卡林型金矿认识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认识上的差异,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找矿实践和思考,认为:对卡林型金矿应"只求同"(要求其最基本的表面的特征相同或相似),"须存异"(容矿岩石、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等有所不同),卡林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一种成因类型;判别卡林型金矿有4条标准;依据4条标准,将卡林型金矿定义为区带上_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
判别标准
,
再定义
王玉果
,
王玉林
,
吴广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5.01.004
采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润滑条件下三维编织炭/环氧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探讨了载荷及滑动速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并采用XL30 ESEM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润滑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远优于干摩擦,且磨合期较短;随着载荷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降低,但滑动速度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很小;润滑条件下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
关键词:
三维编织
,
润滑
,
摩擦磨损
,
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