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燕
,
张肖肖
,
徐永贞
,
柳叶
,
王新平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197-2
研究了Pt/MgO, Pt/γ-Al2O3, Pt/ZrO2和Pt/HZSM-5催化剂上H2选择催化还原消除NOx(H2-SCR)反应。结果发现, H2-SCR活性和N2生成选择性受催化剂中Pt的金属性以及载体的氮氧化物吸附能力影响很大。 HZSM-5的表面酸性使载体对NOx吸附能力较小,使担载Pt以较高的金属性存在,从而导致Pt/HZSM-5催化剂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相反, Pt/MgO和Pt/γ-Al2O3催化剂较差的活性和选择性可归因于其载体的碱性表面、催化剂中Pt较低的金属性以及载体对氮氧化物较大的吸附能力。结合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结果可以认为,在Pt/载体界面处亚硝酸根/硝酸根物种被还原为N2或N2O,取决于该处参与反应的活性H与这些含氮物种的相对数目。
关键词:
氢气活化
,
氮氧化物吸附
,
选择性催化还原
,
氮气选择性
,
氢溢流
李荫
,
柳叶
,
孙晓伟
,
鹿文慧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8.2015020406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介质中.由于PAHs基体复杂并且含量很低,所以样品的净化和富集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PAHs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代表性应用,包括液相微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固相微萃取、搅拌子吸附萃取、微耗损固相微萃取、分散固相微萃取法,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PAHs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多环芳烃
,
样品前处理
,
萃取
,
进展
程西云
,
封延松
,
何俊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激光熔覆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氧化铈改性的TiC_4复合陶瓷涂层;用XRD、SEM及显微硬度计对涂层的相组成、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法制备的TiC_4陶瓷涂层具有典型的包覆相和硬质点相结构,加入适量(0.3%~1.0%)的氧化铈可改善涂层相对密度,TiC_4颗粒尺寸小于1 μm,平均显微硬度达到700 MPa;添加过量(≥1.5%)的氧化铈对陶瓷涂层硬度反而不利,涂层组织中包覆相比例增多,TiC_4晶粒尺寸变大,呈柳叶状,显微硬度下降至450 MPa.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陶瓷涂层
,
表面改性
,
稀土
张梁
,
崔崇
,
王雄
,
石晓琴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乙醇-水混合溶液作为反应介质,AlCl3·6H2O为铝源,在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大长径比的一维勃姆石纳米棒,采用了XRD、SEM、TEM、TG-DSC分析手段对所得产品的物相、形貌以及产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水热时间对产物结晶性能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一维勃姆石呈柳叶状,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长度约为1.8 μm,最宽处约为180nm,经550℃热处理,可以获得具有相同微观形貌的γ-Al2O3纳米棒.
关键词:
勃姆石
,
混合溶剂热法
,
纳米棒
郄亚娜
,
吕庆
,
张旭升
,
刘小杰
,
孙艳芹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389
采用烧结试验,并利用矿相显微镜进行检测,研究了钛对烧结矿矿相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黏结相中钙钛矿含量显著提高,铁酸钙呈降低趋势,玻璃相含量增加,硅酸二钙基本稳定,烧结矿中孔隙明显减少.在矿相结构中,钙钛矿多呈不定形、它形晶充填于矿粉晶粒间,部分呈树枝状集中分布;铁酸钙多为针状、柱状或板状结构,分布不均匀;硅酸二钙多为柳叶状结构分布;气孔形态不规则,裂纹多贯穿于气孔间.烧结矿黏结相强度随TiO2含量升高而降低.烧结杯试验结果表明,烧结矿的转鼓指数随着烧结矿中T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与钛对烧结矿矿相结构的影响规律吻合.
关键词:
含钛烧结矿
,
矿相组成
,
黏结相强度
,
转鼓强度
梁燕
,
王献辉
,
邹军涛
,
梁淑华
,
范志康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研究稀土Dy对Cu-Cr-T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添加不同含量Dy的时效态Cu-Cr-Ti合金析出相形貌、组织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对合金的硬度和导电率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Cu-0.3Cr-0.2Ti合金中形成新相CuTi3;富Dy相以4种形态存在,在Cu基体上以球形、柳叶状、颗粒状存在,晶界上以短棒状析出.经500℃保温1h时效处理后,Cu-0.3Cr-0.2Ti合金中0.1%Dy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硬度和导电率,其硬度和导电率分别达138.8HV和98.3%IACS.
关键词:
时效处理
,
Cu-Cr-Ti合金
,
稀土Dy
,
微观组织
,
硬度
,
导电率
兆恒
,
周伟
,
曹乃珍
,
沈万慈
,
郑永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2.02.001
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测量膨胀石墨(EG)的孔结构,用SEM观察EG颗粒间的孔隙结构和EG的孔隙率.实验得到,EG颗粒间的孔隙率占85%以上,EG颗粒开放孔的孔隙率占13%以上,EG颗粒的闭合孔的孔隙率不到1%.研究得到,EG颗粒的孔隙分为四级结构,包括颗粒片断间的V型开放孔,尺度数十到数百微米;与蠕虫状颗粒轴向垂直的几个到数十微米的柳叶状孔;垂直颗粒轴向的片层面上的零点几到几个微米的孔以及BET测量得到的纳米级孔.EG的比表面积<100m\+2/g.在液相吸附/吸着作用中,由于EG与液相的界面张力作用,EG颗粒中的孔隙发生变形以及使颗粒碎裂.这一作用随着吸附质的不同而效果不同.
关键词:
膨胀石墨
,
孔隙结构
,
变化
桂晓露
,
张宝祥
,
高古辉
,
赵平
,
白秉哲
,
翁宇庆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60
对20Mn2SiCrNiMo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进行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处理, 并采用紧凑拉伸试样进行疲劳实验. 结果表明, Q-P-T工艺参数对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疲劳断裂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经过合理的Q-P-T工艺处理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较高的疲劳门槛值(ΔKth=13.2 MPam1/2)及较低的裂纹扩展速率. 显微组织及裂纹扩展路径观察显示, Q-P-T处理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包括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薄膜, 其中“柳叶状”贝氏体及纳米级残余奥氏体薄膜可以阻碍裂纹扩展, 迫使裂纹转折、分叉或“间断”, 这是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疲劳断裂性能改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疲劳断裂
,
贝氏体
,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
,
残余奥氏体
,
显微组织
桂晓露
,
张宝祥
,
高古辉
,
赵平
,
白秉哲
,
翁宇庆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60
对20Mn2SiCrNiMo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进行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处理,并采用紧凑拉伸试样进行疲劳实验.结果表明,Q-P-T工艺参数对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疲劳断裂特性具有显著影响,经过合理的Q-P-T工艺处理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较高的疲劳门槛值(△Kth=13.2 MPa·m1/2)及较低的裂纹扩展速率.显微组织及裂纹扩展路径观察显示,Q-P-T处理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包括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薄膜,其中“柳叶状”贝氏体及纳米级残余奥氏体薄膜可以阻碍裂纹扩展,迫使裂纹转折、分叉或“间断”,这是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疲劳断裂性能改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疲劳断裂
,
贝氏体
,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
,
残余奥氏体
,
显微组织
桂晓露
,
刘蓉
,
高古辉
,
白秉哲
,
王晓东
,
马海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淬火膨胀仪测定了两种不同Cr含量(0.2%和0.5%)的贝氏体钢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采用光学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和维氏硬度分析了Cr元素对贝氏体钢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规律、显微组织特别是贝氏体组织转变规律以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Cr含量从0.2%提高至0.5%对贝氏体转变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少量的Cr对贝氏体的形态及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当Cr含量为0.2%时,贝氏体形态以粒状贝氏体和上贝氏体板条为主,但是Cr提高至0.5%时,观察到了“柳叶状”的下贝氏体组织,因此添加少量的Cr即可显著提高贝氏体转变区间钢的显微硬度.
关键词:
贝氏体
,
显微组织
,
Cr元素
,
CCT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