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梅
,
赵俊学
,
樊君
,
李小明
,
李慧娟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STA)449cJup5ter同步热分析仪,根据ANF-6渣应用过程演化而成的CaF2-CaO-Al2O3-SiO2-MgO 渣系的成分变化设定的成分范围,建立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模型,研究CaF2基渣系结晶温度与CaO、SiO2、MgO、Al2O3和CaF2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对电渣的结晶性能进行了优化和预测.结果表明,CaF2基渣系的结晶温度随着CaO和M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且当向渣系中分别添加CaO、SiO2和MgO时,随着CaF2含量的增加,结晶温度不断升高;但向其中添加Al2O3时,随着CaF2含量的增加,结晶温度降低.
关键词:
电渣
,
结晶温度
,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
非线性规划
胡晓云
,
樊君
,
白晋涛
,
仁兆玉
,
侯洵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单掺和B, Al共掺的Eu掺杂SiO2干凝胶. 利用荧光光谱、 IR, XRD, DSC, TG/DTG等技术研究了硼离子、退火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 经500 ℃以上退火处理用248 nm激发的样品, 产生Eu3+离子5D0→7FJ的特征发射, 5D0→7F1的跃迁分裂为两个峰. 比较615 nm处的发光强度, 掺硼酸样品的发光强度是不加硼酸发光强度的3.3倍. 这是因为B离子的加入, 在材料中形成了Si-O-B键, 破坏了网络的对称性, 加强了Eu3+的红光发射. 当退火温度上升到850 ℃用350 nm激发时, 样品有很强的Eu2+蓝光发射,Al单掺的发射中心在437 nm处, 发射半峰宽约为70 nm, 而B, Al共掺样品的发光中心蓝移到425 nm处, 单掺样品的蓝光强度几乎是共掺样品强度的2倍. 这是由于硼酸的加入改变了基质的网络结构, 从而导致单掺和共掺样品发射峰位和强度的改变.
关键词:
硼离子
,
溶胶-凝胶法
,
发光性质
,
(Eu3+,Eu2+,SiO2)干凝胶
,
稀土
李白存
,
樊君
,
汤春妮
,
潘静
,
胡晓云
材料导报
以PMDA和ODA为单体原料、DMF为溶剂、TEOS为有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I/SiO2杂化薄膜,测试了杂化薄膜的透光率和隔热性能;采用FT-IR、SEM、TG-DTA等分析手段对杂化薄膜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高于85%,紫外光透过率低于10%.隔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杂化薄膜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结构分析证明,热处理后生成了聚酰亚胺环,形成了有机相-无机相互穿结构.热重分析表明,掺杂SiO2的薄膜失重5%的温度升高了24℃.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杂化薄膜
,
透光性
,
隔热性
陈艳梅
,
赵俊学
,
路晓涛
,
崔雅茹
,
李小明
,
樊君
钢铁研究学报
针对ANF-6渣应用过程演化而成的CaF2-CaO-Al2O3-SiO2-MgO渣系,通过测定炉渣的失重量,建立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模型,借此研究了熔渣的失重率与CaF2、CaO、Al2O3、SiO2和MgO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ω(CaF2)由50%增加到65%,失重率大约升高6%,而且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SiO2、Al2O3和MgO均可提高渣系的失重率,但随之CaO含量的增加,熔渣的失重率降低.此外,CaF2-Al2O3-CaO-SiO2-MgO渣系在熔点附近由于渣系中氧化物与氟化物发生反应,造成炉渣急剧失重,导致氟化钙渣系成分不断发生变化.
关键词:
氟化钙渣系
,
失重率
,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樊君
,
赵俊学
,
陈元平
,
翟克勇
,
李惠娟
钢铁
采用铸坯低倍酸浸检验、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HRB335热轧带肋钢筋的冷弯表面纵向裂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产生表面纵向裂纹的主要原因是铸坯存在严重的皮下气孔和内部裂纹,在后期的热加工过程中与表面贯通,气孔或裂纹表面被氧化,造成轧制过程无法焊合。讨论了生产过程中铸坯皮下气孔及裂纹产生的原因,对其生产工艺的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
热轧带肋钢筋
,
冷弯
,
表面纵向裂纹
,
皮下气孔
樊君
,
赵俊学
,
陈艳梅
,
刘立
中国冶金
钢渣在钢铁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将是今后钢渣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提高钢渣附加值和固体废弃物减排的有效途径.结合炼钢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转炉炼钢不同工序的冶金反应特点和对炉渣的要求,结合不同工序的炉渣产出特点,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对炼钢厂内部的循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炼钢不同工序炉渣
,
循环利用
,
减排
吴灏
,
刘美芳
,
齐泽
,
梁旭华
,
胡晓云
,
樊君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5.020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 NaYF4∶Yb3+,Er3+@nSiO2@mSiO2核壳结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并用叶酸对其表面进行了修饰,继而通过 TEM、XRD、FT-IR、BET 以及上转换发射光谱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 NaYF4∶Yb3+,Er3+纳米颗粒为纯立方相,表面均匀地包覆了一层SiO2,显示出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80 nm,并且叶酸成功修饰在 NaYF4∶Yb3+, Er3+@nSiO2@mSiO2样品表面。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该UCNPs 具有良好的上转换发光效果,其主要发射峰位于524,541和655 nm波长处。该研究可以为开发兼具生物成像和良好载药性能的靶向药物载体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水热法
,
核壳结构
,
稀土掺杂
,
上转换发光
,
叶酸修饰
李海瑞
,
樊君
,
管晓玉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3.011
以聚酰亚胺(HQDDA-0DA)为基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增强剂,在共溶DMF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厚度约为20μm,不同含量SiO2的PI/SiO2杂化膜,用Fr-IR、SEM及万能拉力实验机对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杂化膜中Si-OH和PI存在化学键;10%SiO2含量的杂化膜SiO2颗粒呈卵形镶嵌在PI基体中,取向与膜平行,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颗粒尺寸增大,30%SiO2含量的杂化膜中,无机相形成部分的连续结构,并出现团聚;10%SiO2含量的杂化膜强度和模量均为最大,随着SiO2含量的进一步增加的膜的强度与模量均下降.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杂化膜
,
微观结构
,
力学性能
李海瑞
,
樊君
,
管晓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二酐(HQDPA)和二胺(ODA)合成了聚酰亚胺,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溶剂DMF中制备出SiO2不同含量的PI/SiO2杂化膜,偶联剂GOTMS用来加强聚酰亚胺与SiO2的相容性.采用SEM及万能拉力实验机对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SiO2的杂化膜力学性能得到加强,20%,30%的膜力学性能下降;加入偶联剂有效地抑制了SiO2的团聚,20%,30%的杂化膜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杂化
,
偶联剂
,
微观结构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