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华
,
黄继华
,
殷声
,
赵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了钨含量为36%,Ni与Fe质量比为7/3和9/1的两种W-Ni-Fe三元合金的预应变时效硬度变化规律,用X射线衍射鉴定了时效后两种合金的物相组成,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 Ni与Fe质量比为7/3的W-Ni-Fe三元合金在800℃下进行预应变时效时,硬度随时间增加而单调降低; 相同条件下Ni与Fe质量比为9/1的W-Ni-Fe三元合金时效初期硬度下降,但随时间延长硬度又逐步提高.X射线衍射物相鉴定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发现: Ni与Fe质量比为7/3的合金在预应变时效过程中没有明显沉淀析出物,其时效硬度下降是固溶度降低、残余应力消除以及回复与再结晶的结果; 而Ni与Fe质量比为9/1的合金经预应变时效后析出了细小弥散的β相,其硬度变化存在两种机制,一种是固溶度降低、残余应力消除和回复与再结晶引起软化,另一种是细小β相沉淀析出导致弥散强化.
关键词:
W-Ni-Fe
,
预应变时效
,
β相
张守全
,
黄继华
,
李荣华
,
张建纲
,
殷声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5.001
研究预应变时效Ni/Fe比(9/1)钨合金的性能及粘结相中β相的沉淀行为.结果表明,随时效时间增加,预变形钨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显著提高,在800℃24h达到峰值.预变形高Ni/Fe比钨合金的时效强化由粘结相中β相的弥散沉淀引起,预变形可以促进高Ni/Fe比钨合金粘结相中β相的时效沉淀,使合金进一步强韧化.预变形高Ni/Fe比(9/1)钨合金粘结相在预应变时效过程中的性能(硬度)变化存在两种机制,一种是回复引起的软化机制,另一种是细小弥散的β相沉淀引起的硬化机制,粘结相和合金整体的性能(硬度)变化是两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钨合金
,
Ni/Fe比
,
预应变时效
,
β相
孙世清
,
毛磊
,
刘宗茂
,
郭志猛
,
殷声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3.01.003
通过冷拔变形制备了Cu-20vol%(Fe-Cr)和Cu-20vol%Fe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Cu-20vol%(Fe-Cr)中Cr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Cr元素主要存在于增强相Fe中,铜基体中几乎是不含Cr的.Cr元素固溶强化增强相Fe,使Fe-Cr相比Fe相具有更高的硬度.在拉拔变形过程中,Fe-Cr相比Fe相的纤维细化困难,在同等冷拔变形量时,Fe-Cr纤维比Fe纤维要宽.Cr元素的加入使Cu-20vol%(Fe-Cr)具有比Cu-20vol%Fe更高的力学稳定性.
关键词:
添加Cr
,
原位复合材料
,
冷拔
,
抗拉强度
孙世清
,
毛磊
,
郭志猛
,
殷声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3.03.006
用自蔓延-离心法制备了无压裂纹的玻璃基陶瓷内衬钢管.用Al-CuO作为助燃剂,提高自蔓延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并减少陶瓷中FeAl2O4的含量.SiO2添加剂则有助于玻璃相的形成.分析了陶瓷压裂纹产生的原因,通过改进钢管安装方式避免了陶瓷压裂纹的形成.陶瓷层主要由α-Al2O3和基体玻璃相(4SiO2@Al2O3@2FeO)组成,孔隙率为4%.一些微小的树枝晶(3Al2O3@2SiO2@2FeO)存在于玻璃相中.
关键词:
复合铝热体系
,
自蔓延-离心法
,
玻璃基陶瓷涂层
,
压裂纹
,
显微组织
席文君
,
周和平
,
殷声
,
赖和怡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2.03.002
研究了铝热-离心法制备的复合钢管中不锈钢内衬层的显微结构以及固溶处理对不锈钢层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内衬层主要由奥氏体枝晶组成,枝晶间分布着一薄层铁素体.铁素体区内有AlNi金属问化合物析出.奥氏体和铁素体的相界面上有σ相析出.1000℃固溶处理可消除缓慢冷却过程中在不锈钢中形成的σ相和AlNi析出相,显著提高不锈钢的塑性,不锈钢内衬层的伸长率由处理前的8%提高到处理后的21%.
关键词:
不锈钢
,
复合钢管
,
固溶处理
,
显微结构
,
燃烧合成
殷声
,
郭志猛
,
林涛
,
果世驹
材料导报
工厂已能用SHS-离心法生产出高质量直径φ800mm的陶瓷内衬钢管。研究发现,在SHS-重力法中,铝热反应主要受气相反应控制,并首次用此法生产出直径φ273mm的陶瓷内衬整体弯管;全封闭粉料加工系统已工业应用;根据电化学原理,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了陶瓷衬层的快速无损探伤;利用反应余热熔化修补剂,在陶瓷表面形成与陶瓷层结合良好、光滑的修补层;在“九五”后期,陶瓷复合钢管在全国已形成上亿元的工业规模。
关键词:
陶瓷内衬钢管
,
弯管
,
SHS—离心法
,
SHS—重力法
,
无损检测
孙世清
,
毛磊
,
郭志猛
,
殷声
金属学报
通过感应熔炼、铸造、锻造和冷拔变形制备了Cu-16Fe-2Cr(质量分数, %)原位复合材料, 最终线材(其轧制后的冷拔变形量达到η=ln(A0/A)=5.42, A0和A分别为冷拔起始和冷拔后线材的横截面面积)的抗拉强度为980 MPa. 将Cu基体选择腐蚀后提取出纤维, 采用SEM和TEM观察分析纤维相组织形态. 在较低的应变量时, 一些Fe-Cr纤维保持着与铸态树枝晶相同的bcc单晶结构, 选区电子衍射表明纤维已经形成了<110>织构. 在较高的应变量时, 单根Fe-Cr纤维分为一些由晶界隔开的平行亚单元(宽度约为100 nm), 通过亚单元共同的[110]衍射获得了晶粒之间的相对取向关系, 相邻晶粒的偏差角在11°—82°之间. 根据Hall-Petch关系讲座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问题.
关键词:
Cu-Fe-Cr原位复合材料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