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军
,
陈德利
,
韩涛
,
徐朋
,
毕煜
钢铁研究
通过对奥氏体高锰钢进行合金化和水韧处理,研制出合金化高锰钢Mn13MoVTi,并对其锻造塑性、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Mn13MoVTi钢经过水韧处理后,冲击韧性是普通高锰钢的1.41倍,屈服强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39倍,抗拉强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83倍;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和均匀、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碳化物强化了奥氏体基体.
关键词:
高锰钢
,
合金化
,
Mn13
,
耐磨性
陈德利
,
韩涛
,
卢伦
,
张丽娜
,
孙利军
,
毕煜
钢铁研究
为了开发纵横向性能一致的叶片钢,对锻造工艺进行了改进.选取4种不同锻造工艺的成品,在边部、半径1/2处、中心部位进行取样,测量其性能,结果表明: 1Cr12型耐热钢棒在δ-Fe铁素体质量分数小于0.2 %,w(S)为0.001 %,钢具有高的洁净度的情况下,采用快锻机四镦四拔锻造,锻制钢棒纵、横向冲击功的比值达到1.16~1.26;若采用快锻机墩拔开坯与精锻机联合成材,锻制棒材纵横向冲击功比值可达到不大于1.06.
关键词:
叶片钢
,
横向冲击功
,
耐热钢
,
锻造工艺
陈德利
,
卢论
,
徐朋
,
孙利军
,
毕煜
物理测试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75
针对1Cr10Co6MoVNbN钢锻造棒材的粗晶问题,分析是精锻机锻打速度快,形变产生热量多,导致棒材产生过热组织,从而产生粗晶.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正火试验,确定正火温度为1 050℃,结合生产实际给出了应对的正火工艺,处理后的棒材组织均匀,各项检验合格,满足交货要求.
关键词:
1Cr10Co6MoVNbN
,
粗晶
,
正火
张耀东
,
杨伯伦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6.01.010
提出了一种从基因工程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培养液中分离纯化重组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nsis)乙酰胆碱酯酶(NbAChE)的方法.采用Q-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对重组NbAChE进行了分离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纯化物的活性峰为单一蛋白质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000.该方法的活性回收率为52.6%,纯化因子为3.87;纯化后AChE的比活为2 837 U/mg.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重组NbAChE的方法.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色谱
,
乙酰胆碱酯酶
,
毕赤酵母
,
培养液
,
分离
,
纯化
景孝廉
,
王慧
,
陈慧梅
,
黄加乐
,
孙道华
,
李清彪
贵金属
将微生物还原法制备愇纳米颗粒的技术引入到催化剂的制备当中,惣毕赤酵母菌体干粉作为还原剂制备纳米愇粉,采用溶胶负载法将愇负载获得Ag/ZrO2催化剂,利用TEM、XRD、UV-Vis DR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1,2-丙二醇恒择悦化制备丙酮醛的反应中。悁究表明,在1,2-丙二醇的空速为5.2 h-1,反应温度340℃时,450℃下焙烧的愇负载量为8%的Ag/ZrO2催化剂获得了最佳的催化反应性能,1,2-丙二醇的转化率达到96.8%,丙酮醛的恒择性达到78.3%。
关键词:
催化化恘
,
微生物还原
,
愇催化剂
,
1,2-丙二醇
,
毕赤酵母
张宁
,
张鑫
,
闫学文
,
林崇楠
,
王广甫
,
邵剑雄
,
陈熙萌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3.353
为了研究带电粒子与活体细胞的相互作用,利用能量为2,2.5,3 MeV的质子外束,在室温环境下对厚约50 nm的氮化硅支持膜上的毕赤酵母菌进行辐照,并用金硅面垒探测器测量其透射能谱,通过对能量沉积特性的分析,表明质子外束穿过毕赤酵母菌后能损随入射能的增大而减小,但能量歧离随入射能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质子外束
,
活体细胞
,
氮化硅薄膜
,
能损
高伟平
,
董威
,
洑洪波
,
赵明立
物理测试
根据毕奥-萨代尔定律以及安培环路定理,推导出积分形式的磁感应强度表达式.借助MATLAB的符号积分给出计算结果,并绘制出磁场分布的三维曲线.讨论得出磁场的分布规律为:有限长螺线管外部电磁场分布基本稳定,近轴心处强,远离轴心逐渐减小.
关键词:
电磁波
,
毕奥-萨代尔定律
,
有限长通电螺线管
,
MATLAB
,
无极灯
徐霖
,
张恒华
,
邵光杰
,
许珞萍
,
余忠土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1
应用改进的ANSYS软件对ZL101铝合金试样在各种不同工艺参数下(如保温时间、电流密度、频率、试样形状等)的感应加热温度及温度均匀性进行了模拟.实验发现加热毕后停留时间、线圈的电流密度、试样形状等对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同时在相同加热参数条件下,对模拟所得结果与感应加热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两者较为吻合,表明计算机模拟是成功的.
关键词:
半固态成形技术
,
铝合金
,
感应加热
,
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