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素芳
,
邓景屹
,
杜海峰
,
刘文川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3.11.010
采用直热式化学气相渗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以2D无纬织物和碳毡为纤维预制体,液化石油气为碳源气体,在常压下经25h左右沉积得到整体密度分别为1.60g@cm-3和1.78g@cm-3的C/C复合材料.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结构,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直热式化学气相渗制备的C/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备C/C复合材料的新工艺.
关键词:
直热式
,
HCVI
,
化学气相渗
,
C/C复合材料
汤素芳
,
王道岭
,
邓景屹
,
杜海峰
,
刘文川
,
杨柯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7.01.005
以液化石油气为碳源,2D炭纤维织物为基体,通过1 000℃~1 100℃沉积热解炭,制备了沉积态2D-C/C复合材料.通过对沉积态2D-C/C复合材料在2 800℃热处理10 h制备了石墨态2D-C/C复合材料.采用小型发动机烧蚀实验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通过比较两种复合材料的孔隙分布、基体和纤维的结合强度以及热导率,解释了它们不同的烧蚀特性和烧蚀机理.结果表明:沉积态2D-C/C复合材料由于孔隙分布少、基体和纤维结合强度大、面间热导小,烧蚀主要由热化学反应(氧化)控制,烧蚀表面平整,烧蚀率为0.033 mm/s.石墨态2D-C/C复合材料由于孔隙分布多、基体和纤维结合强度小,烧蚀主要由氧化和机械剥蚀控制,烧蚀表面出现烧蚀坑,烧蚀率为0.046 mm/s.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石墨化
,
烧蚀
汤素芳
,
周星明
,
邓景屹
,
杜海峰
,
刘文川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5.02.008
采用预制体直接加热模式的CVI工艺在25.5h内制备出24mm厚的2D C/C复合材料,分析了该工艺快速致密的机理,并观察和测试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出结构均匀、力学性能较好的C/C复合材料,是一种制备C/C复合材料较为理想的工艺.其快速致密机理可认为:自由基磁吸引作用、自由基电沉积作用和自由基脱氢聚合三个方面.
关键词:
化学气相渗
,
C/C复合材料
,
自由基
,
电磁场
,
粗糙层
周星明
,
汤素芳
,
邓景屹
,
刘文川
,
杜海峰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6.02.007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防热隔热一体化材料-碳-高硅氧纤维增强C-SiC复合材料,沿厚度方向从抗烧蚀层渐次过渡到隔热层,其组成依次是致密C/C-SiC,致密C/C,多孔C/C,通过界面处过渡到变密度多孔HSF/C.这种材料既具有抗烧蚀性能又具有隔热性能.C/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平滑,线烧蚀率只有0.028 mm/s.烧蚀性能的提高得益于SiC颗粒原位氧化生成SiO2黏附在碳材料表面,对氧气有一定的阻挡遮蔽作用.密度为0.80 g/cm3的HSF/C材料,热导率为0.59W/mK.在碳纤维与高硅氧织物的界面处,针刺纤维与热解碳的结合良好,密度为1.69 g/cm3的C-HSF/C复合材料界面处的剪切强度达到16.7 MPa.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化学气相渗
,
防热
,
隔热
王道岭
,
汤素芳
,
邓景屹
,
刘文川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7.02.005
采用熔融硅液相浸渍法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反应生成的SiC主要分布在层间孔和束间孔碳基体表面,少量分布在束内孔.1600℃渗硅2 h,硅化深度约为2~4 μm.由于液态硅与碳之间的润湿性很好,在碳基体表面形成了连续的SiC层,局部有粗大的多面碳化硅颗粒生成;讨论了细晶粒连续SiC层和SiC粗晶粒形成机理.由于SiC的加入,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熔融硅
,
液相浸渍
,
C/C-SiC复合材料
,
抗氧化
周星明
,
汤素芳
,
邓景屹
材料研究学报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防热隔热一体化材料--碳--高硅氧纤维增强C--SiC复合材料,
沿厚度方向从抗烧蚀层渐次过渡到隔热层, 其组成依次是致密C/C--SiC, 致密C/C, 多孔C/C,
通过界面处过渡到变密度多孔HSF/C. 这种材料既具有抗烧蚀性能又具有隔热性能.
C/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平滑, 线烧蚀率只有0.028 mm/s.
烧蚀性能的提高得益于SiC颗粒原位氧化生成SiO$_{2}$黏附在碳材料表面,
对氧气有一定的阻挡遮蔽作用. 密度为0.80 g/cm$^{3}$的HSF/C材料, 热导率为0.59 W/mK.
在碳纤维与高硅氧织物的界面处, 针刺纤维与热解碳的结合良好,
密度为1.69 g/cm$^{3}$的C--HSF/C复合材料界面处的剪切强度达到16.7 MPa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null
,
null
,
null
鲁辰桂
,
段利敏
,
杨贺润
,
胡荣江
,
张金霞
,
李祖玉
,
张秀林
原子核物理评论
利用新型的MICROMEGAS探测器测量了6种不同比例的Ar+CO2混合气体中第一汤逊系数α的两个实验参数A和B。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电子在栅极的透过率在75%时,α的测量误差小于13%,而探测器增益的涨落造成的α的测量误差小于8%。
关键词:
第一汤逊系数
,
MICROMEGAS探测器
,
气体探测器
罗安
,
万强
,
范华均
,
陈智
,
吴学昊
,
黄晓文
,
臧林泉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4.06026
采用纤维素-三(4-甲基苯甲酸酯)(CTMB)手性固定相,利用反相色谱法研究了氟比洛芬、普拉洛芬、布洛芬、萘普生、洛索洛芬5种芳基丙酸类手性药物的色谱拆分行为.考察了流动相组成、酸碱添加剂及柱温对上述5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影响,并通过热力学研究及对映体结构分析对CTMB固定相的手性拆分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除萘普生采用乙腈-0.1% (v/v)甲酸溶液外,以甲醇-0.1% (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可使普拉洛芬、洛索洛芬、氟比洛芬和布洛芬的对映体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CTMB固定相对这5种芳基丙酸类药物的手性拆分能力依次为普拉洛芬>洛索洛芬>氟比洛芬>布洛芬>萘普生.在各自的优化色谱条件下,将方法应用于上述5种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纤维素-三(4-甲基苯甲酸酯)
,
手性固定相
,
芳基丙酸类药物
,
手性拆分
秦昆明
,
方前波
,
蔡皓
,
李伟东
,
蔡宝昌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9.06.009
研究和建立了百合知母汤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研究百合知母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变化提供了手段.采用Agela Venusil XBP-C_(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乙腈和0.1%甲酸为流动相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15 nm,柱温25 ℃.以芒果苷为参照物,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的百合与知母制备的百合知母汤的指纹图谱,获得了16个共有指纹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比较,标定了 5-羟甲基糠醛(5-HMF)、新芒果苷、芒果苷、异芒果苷、王百合苷B的出峰位置.该方法得到的百合知母汤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和重现性较好,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为百合知母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通过实验归属了百合知母汤指纹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并确定了煎煮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成分为5-HMF.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指纹图谱
,
百合知母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