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秀颀
,
王德志
,
汪异
,
徐兵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La2O3/MOSi2复合微粒,运用固-固掺杂法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量La2O3/MOSi2复合微粒的烧结钼,并对其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2O3/MOSi2复合微粒的掺杂可细化烧结钼晶粒,有效提高烧结钼的室温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当其质量分数为2.0%时,断裂韧度可提高101.63%;其高温抗压强度明显提高,但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掺杂质量分数为1.5%时烧结钼的抗压强度在1000℃时较纯钼的仍可提高近l倍;烧结钼的断裂方式随掺杂量的增加由沿晶断裂向穿晶断裂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掺杂质量分数为0.2%时出现的黑色孔洞是导致高温抗压强度降低的原因。
关键词:
La2O3/MOSi2复合微粒
,
掺杂
,
烧结钼
,
组织
,
力学性能
王光君
,
王德志
,
吴壮志
,
汪异
金属功能材料
利用超声波对钼粉末进行化学镀铜,并探讨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钼粉末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判断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镀覆结果.结果表明:引入超声波并调整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以实现钼粉表面化学镀铜,施镀过程中保持了镀液的稳定性,同时对复合粉末进行了有效的分散;以EDTA和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并加入聚乙二醇和2,2'-联吡啶作为稳定剂,可以有效地消除复合粉末中的Cuz O.通过严格控制pH值、温度和甲醛浓度可以获得质量好的铜镀层.
关键词:
超声波
,
钼铜
,
化学镀铜
,
粉体
程仕平
,
王德志
,
汪异
,
王光君
,
杨刘晓
,
赵宝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MoO3还原为MoO2,MoO2还原为Mo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控制MoO3还原为MoO2的主要步骤为界面化学反应,该步骤的表观活化能为58.1 kJ/mol;控制MoO2还原为Mo的主要步骤为内扩散,该步骤的表观活化能为30.1 kJ/mol.
关键词:
钼粉
,
还原
,
动力学
王光君
,
王德志
,
吴壮志
,
汪异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化学镀方法对平均粒度为3 μm的钼粉进行化学镀铜,温度和pH值分别控制在55~75℃和11.5~13.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镀后粉末的相组成,用SEM观察未镀铜和镀铜粉末的形貌.结果表明,温度65℃、pH值12.5为化学镀铜的最佳工艺,此时,铜含量达到46%(质量分数,下同).提出了钼粉表面镀铜层生长的"扩散-缩小自催化"模型.
关键词:
钼粉
,
化学镀铜
,
生长模型
徐健建
,
颜建辉
,
汪异
,
刘龙飞
,
王跃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不同温度下制备Mo-12Si-8.5B和(Mo0.9,W0.1)-12Si-8.5B多相合金材料,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成分合金的组成相中都含有α-Mo、Mo3Si和Mo5SiB2相,在(Mo0.9,W0.1)-12Si-8.5B合金中还存在单质W以及含W的固溶体.随烧结温度提高,两种合金的致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都有所增加.在1600 ~1700℃烧结工艺条件下,少量W减少了Mo-12Si-8.5B合金中显微裂纹的数量和尺寸.W加入略降低了Mo-12Si-8.5B合金的硬度,但明显提高了Mo-12Si-8.5B合金的抗弯强度.1700℃烧结制备的(Mo0.9,W0.1)-12Si-8.5B合金的抗弯强度可达441MPa,比Mo-12Si-8.5B提高了18%.
关键词:
Mo-Si-B合金
,
钨
,
等离子烧结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王光君
,
王德志
,
吴壮志
,
汪异
材料保护
采用化学镀方法对平均粒径3 μm的Mo粉末进行化学镀铜,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对钼粉镀覆前后形貌进行观察;X射线衍射(XRD)对所得复合粉末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可以成功地获得铜含量(质量分数)为15%~85%的Mo/Cu复合粉末,复合粉末中无Cu2O,表面平滑,但有团聚现象;化学镀铜过程中,pH值的临界值为12,随着pH值增加,镀速加快,但是pH值过高会引起甲醛分解,镀液中pH值的最佳范围在12~13之间;随着温度和甲醛含量的升高,镀速加快,镀液稳定性降低,镀液中甲醛含量和温度最佳范围分别为22~26 mL/L,60~70℃.
关键词:
Mo/Cu
,
化学镀铜
,
粉体
,
工艺
汪异
,
王德志
,
孙翱魁
,
柳华炎
材料导报
钼及其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然而高温氧化问题限制了钼及其合金的应用.分别从涂层体系、涂层结构及涂层的制备工艺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钼及其合金氧化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在涂层体系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钼的硅化物(如MoSi2涂层)上;在涂层结构方面,对比了各种结构涂层的特点,单一涂层与基体存在热膨胀不匹配问题,使得单一涂层作为高温防护的应用受到限制,然而复合涂层却明显改善了此缺点;在涂层的制备工艺方面,介绍了涂层的各种制备工艺及其优缺点.综合应用各种涂层制备工艺,发展新型复合涂层是今后钼及其合金氧化防护涂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钼
,
钼合金
,
氧化防护涂层
汪异
,
颜建辉
,
王跃明
,
刘龙飞
,
陈芳
,
郑海祥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XY15120702
以MoSi2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在酸性环境中,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Mo-MoSi2前驱体粉末,并对得到的前驱体粉末采用氢气热还原法制备Mo-MoSi2复合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分析检测手段研究沉积条件(钼源浓度、反应温度、HCl添加量)对前驱体粉末的成分、物相组成与微结构的影响,并分析热还原后所得粉末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当钼源浓度为0.0142和0.0285 mol·L-1时,前驱体粉末由MoO3和MoSi2两相组成;当钼源浓度增大到0.0570 mol·L-时,前驱体粉末中没有形成MoO3;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或HCl添加量的增加,由六棱柱MoO3组装而成的微米支状结构的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团聚程度也随之增加.研究同时发现,在整个前驱体粉末制备过程中,H+的量对MoO3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还原后的粉末主要是由Mo和MoSi2两相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Mo2C.
关键词:
液相沉淀
,
Mo-MoSi2
,
MoO3
,
微结构
王凤
,
张春雨
,
张贺新
,
白晨曦
,
张学全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420
采用异丙氧基钕/二异丁基氢化铝/含氯化合物(Nd(OiPr) 3/Al(iBu)2H/RCl)催化体系,催化异戊二烯(IP)聚合.考察了氯源和陈化温度对聚合的影响,并通过IR、NMR和GPC等技术手段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氯源种类对聚异戊二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影响较大.采用Nd (OiPr) 3/Al (iBu)2H/Me2SiCl2催化体系可制得窄分布(MWD< 1.5)的聚异戊二烯;该体系催化异戊二烯聚合过程中,陈化温度对聚异戊二烯的MWD影响较大,在0~50℃陈化时,MWD可保持在1.5以下,陈化温度的进一步升高,MWD则变得很宽;同时,随陈化温度升高,聚合收率不断增加,聚合物1,4-结构含量稍有增加.
关键词:
异戊二烯
,
钕系催化剂
,
氯源
,
陈化温度
,
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