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钰平
,
汪汉斌
,
刘向
,
张军
,
王浩
金属功能材料
通过引入Cu元素掺杂,利用多元醇还原法在340℃条件下一步制备出L10相(FePt)1-xCux纳米颗粒.实验研究了不同比例Cu掺杂对FePt颗粒形貌、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未掺杂Cu元素时,FePt颗粒为fcc结构.随着Cu元素的引入,样品逐渐呈现出fct结构的衍射峰,同时出现单质Cu的衍射峰.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Cu掺杂导致制备的纳米颗粒有所长大、颗粒的尺寸分布变宽.磁性测量结果表明,当反应前驱体中Cu的比例为25.9%时,其矫顽力达到约1300 Oe.研究显示Cu掺杂对于FePt颗粒在低温下的相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Cu掺杂
,
fct结构
,
(FePt)1-xCux纳米颗粒
,
矫顽力
刘祖黎
,
彭莉
,
姚凯伦
,
卢强华
,
汪汉斌
功能材料
用反向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超小型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微粒,并利用3-巯基丙酸将复合微粒直接从微乳液分离到有机溶剂中.用UV-Vis、VSM和TEM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粒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6.7nm,饱和磁化强度为9.7A·m2/kg.
关键词:
反向微乳液
,
纳米复合微粒
,
磁性
李映苓
,
王若南
,
赵逸云
,
袁冬梅
,
曹玉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4.01.002
近来的报道表明,利用藻类生物吸附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具有效率高、费用低、污染小等优点,作者进行了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Turp.) Kütz.)及汉氏菱形藻(Nitzschia hantzschiana Rabh.)对Ag(I)离子吸附的比较研究,发现在2种藻上所吸附的Ag都主要以+1价的形式存在;在相同条件下,汉氏菱形藻对Ag(I)离子的吸附能力明显比斜生栅藻高,在Ag+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0.33 mg/ml、温度25±2℃下,当吸附达到平衡后,斜生栅藻对Ag(I)离子的平均吸附量为15mg/g,而汉氏菱形藻为27mg/g.
关键词:
纤维冶金
,
银
,
斜生栅藻
,
汉氏菱形藻
,
吸附
李勇
,
胡贤磊
,
王君
,
刘相华
,
李海涛
钢铁研究学报
汉宁窗采样快速傅立叶变换比值算法,可用于带钢厚度偏差的诊断,也可用于板带材的轧辊偏心控制补偿.它在非整周期截断情况下能有效地降低由泄漏效应和栅栏效应产生的估算误差.与直接FFT和一般的FFT改进算法相比,具有算法公式简单明了,算法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数字仿真和某中厚板厂的现场数据分析,证明了这种算法的准确性、优越性.
关键词:
汉宁窗采样
,
快速傅立叶变换
,
厚差诊断
,
偏心补偿
,
板带材厚度控制
陈婷
,
江莞
,
江伟辉
,
刘健敏
,
张筱君
,
谢志翔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244
双相混合导体膜在高温下能够同时传导氧离子和电子,具有稳定性好、膨胀系数低、机械强度高和成分可调等优点,可以作为反应器应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POM).但双相混合导体膜的透氧率较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透氧机理入手详细阐述了氧渗透过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目前提高双相混合导体膜透氧率的措施,包括了采用混合导体作为电子导电相、降低电子导电相形成连续渗流网络的体积比阀值和减小双相晶粒尺寸,以及宏观上制备出不对称膜、管状膜和中空纤维膜进一步降低膜厚、增大表面积以提高透氧率.最后指出双相混合导体膜在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混合导体
,
氧分离
,
陶瓷膜
,
双相
,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