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
,
谢凯
,
洪晓赋
复合材料学报
研究了A40/DDM/DMTDA复合体系固化双酚F型环氧树脂体系的化学流变特性,建立了该体系在恒温和动态升温情况下的双阿伦尼乌斯黏度模型.以100℃为参考温度,研究了该体系的时温等效效应,通过转换因子α_T的偏移预测了其它温度点的黏度-时间曲线.并应用时温等效原理,修正了所建立的恒温模型,克服了原模型在黏度值较大时与实验值的偏差.修正后的双阿伦尼乌斯模型的黏度预测值在较大的黏度范围内与实验结果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可有效地预测VARTM工艺过程的黏度变化,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模拟分析及工艺参数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双酚F环氧树脂
,
VARTM工艺
,
化学流变性
,
黏度模型
,
时温等效原理
陈奎
,
张天云
,
胡玉霞
,
郑小平
材料导报
根据熵法和标准离差法这两种典型的客观赋权法的赋权原理,分析了客观赋权法的特点及不足.分别构建熵法和标准离差法的赋权模型,并以低温存储罐选材为例,研究客观赋权法在工程选材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虽然客观赋权法得到的权重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客观、公正性,但其不代表指标实际意义上的重要性,而是各指标评价值提供有用信息量的度量.在评价人员对材料了解较少时,客观赋权法是一种较好的权重确定途径.
关键词:
工程材料
,
评价指标
,
权重
,
熵法
,
标准离差法
孙孝亮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501
授权赋能是重要的非物质激励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员工成长,提高项目经理的自我效能感,还能够提升项目质量和企业绩效等. 但在实践中,是否适合对项目经理授权赋能以及授予多大程度的权利已成为企业愈加关注的方面. 基于此,从3个方面分析了对项目经理授权赋能的必要性;构建了项目经理授权赋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评价权重;最后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授权赋能
,
激励
,
项目经理
,
层次分析法
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刊2012年第五期第801页刊登了熊晓英等作者的论文,这是本刊编辑部自创刊以来收到的第一篇这样的论文,该文对本刊在材料科学期刊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作出如此客观、中肯的评价与指引,均使编辑部成员十分感动。今年恰是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谨以此《编后记》供奉广大读者,
关键词:
科学评价
,
论文
,
作者
,
务实
,
科学期刊
,
编辑部
,
创刊
陈奎
,
张天云
,
钟约夫
,
胡学文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4003
针对综合评价选材中评价指标的权重难以合理确定这一问题,在分析现有组合赋权法的原理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权重置信度的组合赋权法;以低温存储罐材料的选择为例,运用此组合赋权法对分别由层次分析法、修正熵权法和BP神经网络法得到的8个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客观权重和智能权重进行组合,并以所得组合权重,采用改进的理想解法对10种候选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此法得到全硬态301型不锈钢是最佳的低温存储罐材料,与实际应用一致;说明采用基于权重置信度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工程材料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
工程材料
,
赋权法
,
权重
,
综合评价
,
选材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洪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王寒冰
新型炭材料
杨全红教授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开设“碳质纳米材料和绿色电源科技”课程多年,后又在天津大学全校范围内开设“简单造就神奇--从富勒烯、碳纳米管到石墨烯”的创新选修课。“梦想照进现实”、“简单造就神奇”以及“科研嗅觉、科研味觉”是这两门课共同的主题词。科学追梦之旅中的“柳暗花明”和“无心插柳”、纳观世界中的“至简至奇”触动着少年同学的心弦;潜移默化中,“灵敏嗅觉”和“发达味觉”成为少年同学对“创新”的理解……课后作业,同学们用诗词歌赋书写着对科学的热爱和科研生活的憧憬……此文为其中的一篇作业,作者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08级王寒冰同学。该文生动地描述了富勒烯发现中的“意外之美”、碳纳米管发现中的“失落之美”以及石墨烯发现中的“追寻之美”,字里行间透着对“碳”之“美”和科研之美的感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