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平
,
黄柱成
,
张明瑜
,
余取民
,
李荣喜
,
杨建
材料导报
概括了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以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和沥青基活性炭纤维为例说明了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工艺,指出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孔径小且分布窄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概括了活性炭纤维吸附SO2和NOx的机理,活性炭纤维经过催化处理或活化处理后可以提高其对各类大气污染物的选择吸收能力,特别是烟气中的SOx、NOx和其它污染物;利用一定比例的水或者水蒸气等可以将污染物脱附再生,重复使用可达上千次.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ACFs)
,
大气污染物
,
吸附
,
脱附
王丽平
,
韩培德
,
张竹霞
,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g(111)纳米薄膜的结构稳定性、电子特性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Ag (111)纳米薄膜原子层厚度增加到13层,即膜厚约为2.8nm时,纳米薄膜表面能趋于稳定,为薄膜能够稳定存在的临界厚度.薄膜表面处原子间为弱离子键作用,层间距变化及表面效应主要集中在表面附近几层.在可见光及红外波段,Ag(111)纳米薄膜的折射率明显高于块体材料而消光系数略高于块体材料;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在该波段,折射率减小,消光系数增加,吸收变大.
关键词:
Ag薄膜
,
电子结构
,
光学性能
,
厚度依赖
,
密度泛函理论
刘海瑞
,
王丽平
,
贾伟
,
贾虎生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溶剂热法,对制备的前驱体进行热处理,最后得到了片状结构的ZnSe纳米材料.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光致发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微结构和光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ZnSe块状结构是由厚度大约在200 ~300 nm纳米带堆叠而成,其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晶体结构.此外,通过分析反应过程,对片状ZnSe生成过程中的可能的化学反应和片状ZnSe可能的形成机理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ZnSe
,
溶剂热法
,
片状结构
,
热处理
王丽平
,
韩培德
,
贾虎生
,
许并社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6.04.019
用密度泛函方法采用GGA/PW91基组对具有D6h对称性的C36及其衍生物Mo@C36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计算,研究Mo@C36稳定构型、存在的可能性及稳定性,以及Mo掺杂对C36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位于C36主轴上偏离中心约0.1 nm时,Mo@C36能量最低,结构最稳定;Mo掺杂引起笼的局部畸变,但Mo@C36仍保持完整笼型结构,其稳定性比C36有所提高.Mo原子嵌入C36使其禁带宽度增大,导电性及化学反应活性降低;费米能级下降,但仍处于禁带之间,二者均属半导体性质的材料.C36结构及性能的变化与Mo所处的位置及Mo与C36笼之间的电子迁移有关.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C36
,
Mo@C36
,
密度泛涵
,
电子结构
余取民
,
王丽平
,
杨建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8.01.012
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仪(SEM+EDS)扫描、氯化钠溶液腐蚀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硝酸钡、SO2-4对常温锌钙系磷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液中的SO2-4会进入磷化膜,且不能通过水洗磷化膜清除,明显影响锌钙系磷化膜的性能,甚至引起磷化液报废;添加Ba2+≤0.9 g/L可有效除去磷化液中的SO2-4;改变磷化膜的组成并提高磷化膜的耐蚀性能.
关键词:
磷化
,
硝酸钡
,
SO2-4
,
常温
,
改性
孔纲
,
王丽平
,
车淳山
材料保护
热浸镀Zn-Al-Mg合金材料在汽车工业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未来将会有大量的应用.总结了Zn-Al镀层中添加Mg后镀层组织形貌和性能的变化情况;介绍了Zn-Al-Mg合金镀层耐蚀机理的研究情况和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热浸镀
,
锌铝合金镀层
,
合金镀层
,
镁
王丽平
,
韩培德
,
许并社
材料导报
氟化镁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包括优良的光学性能、高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高硬度等,因而在众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综述了氟化镁材料的特性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将来氟化镁的应用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氟化镁
,
光学性能
,
光学薄膜
王丽平
,
黄柱成
,
张明瑜
材料导报
利用比表面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对活性炭纤维(ACFs)的性能进行表征.选择一定浓度的六价铬[Cr(Ⅵ)]溶液进行吸附研究,考察接触时间、溶液pH值以及溶液中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接触时间为125 min ;Cr(Ⅵ)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减小而增大,当pH=2.0时达到最大;Cr(Ⅵ)的吸附量随着Cr(Ⅵ)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去除率随着Cr(Ⅵ)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此外,对材料 的吸附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ACFs
,
吸附
,
Cr(Ⅵ)
王丽平
,
韩培德
,
张竹霞
人工晶体学报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Ag在MgF2低指数表面(100)面、(001)面、(110)面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吸附对体系结构稳定性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在MgF2表面的吸附为稳定的化学吸附,在(100)面、(001)面、(110)面的最佳吸附位分别为最外层F的四重穴位、短桥位、长桥位;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Ag与附近F的共价键作用.吸附Ag后,MgF2表面稳定性增加,稳定性顺序由吸附前的(001)<(100)< (110),变为吸附后的(100)< (110)< (001).在300 nm到1000 nm波段,MgF2 (100)而、(001)而吸附Ag体系,折射率实部较吸附前减小.
关键词:
MgF2
,
结构稳定性
,
表面能
,
吸附
,
光学性质
,
密度泛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