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泽
,
唐兴昌
,
胡伟华
,
康永林
钢铁钒钛
介绍了某钢厂炉卷轧机生产321不锈钢的化学成分设计、生产工艺控制和成品板的力学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生产的321不锈钢夹杂物形貌及成品板表面缺陷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炉卷轧机生产的321不锈钢力学性能优良,表面质量较好,其主要的表面缺陷为线鳞,是由于连铸坯中TiN夹杂物大量聚集造成的.控制影响夹杂物产生的Ti、Al、N、O等元素含量,设置合理的LF炉吹氩搅拌参数,控制浇注时的过热度等措施可有效改善321不锈钢成品板的表面质量.
关键词:
321不锈钢
,
工艺控制
,
夹杂物
,
表面缺陷
,
线鳞
徐斌
,
王建泽
,
李具仓
,
陈兴润
连铸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66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对409L连铸坯的夹杂物数量、分布、类型进行实验研究,热力学分析连铸坯中夹杂物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连铸坯上表面夹杂物数量较多,连铸坯边部三角区域的堆状复合夹杂物数量较多;夹杂物类型以TiN、TiN包裹MgO· Al2O3的复合夹杂物为主;当钢中[N]质量分数0.01%、钢液温度1 580~1 600℃,生成TiN夹杂所需要平衡[Ti]质量分数为0.124%~0.154%;钢中[Al]质量分数为0.01%,若钢中[Mg]质量分数不小于7.5×10-5%,则钢液中易生成MgO·Al2O3,当[Mg]质量分数不小于0.000 7%后,MgO·Al2O3转变为MgO.
关键词:
409L不锈钢
,
TiN
,
MgO·Al2O3
,
热力学
王建泽
,
康永林
,
杨善武
,
周建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6.z1.067
对ULCB钢的主要相变组织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进行了力学性能比较,结果显示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较高温度相变产物粒状贝氏体组织较为粗大,对强度和韧性有不利影响,而较低温度相变产物板条贝氏体组织对强度和韧性是有益的.
关键词:
板条贝氏体
,
粒状贝氏体
,
超低碳贝氏体
,
组织与性能
陈兴润
,
王建泽
,
王建新
,
潘吉祥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2.018
通过冶炼—轧制—退火酸洗工艺生产309S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卷板,研究其连铸板坯、轧制态以及退火态金相组织,退火态力学性能和表面缺陷.结果表明:309S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在三种状态下的组织均为奥氏体相和残留的高温铁素体相,这种高温铁素体难以通过热处理消除;轧制态和退火态金相组织中,厚度方向近表面铁素体含量少,心部铁素体含量高;高温铁索体的存在不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通过连铸板坯的精修磨可以避免表面缺陷的产生.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309S
,
金相组织
,
力学性能
,
表面缺陷
王建泽
,
靳塞特
,
王军伟
,
周鹏
材料保护
目前,关于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评定还缺少依据及标准.利用化学浸泡法、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研究了热轧态430,409L,410S铁素体不锈钢及304奥氏体不锈钢在硝酸溶液中的耐晶间腐蚀性能、腐蚀形貌及特征.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研究了4种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4种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大小依次是304 >430 >409L >410S,增加Cr含量和添加Ti元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相对304奥氏体不锈钢,3种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明显;晶间腐蚀微观形貌与不锈钢金相组织相对应.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
化学浸泡腐蚀
,
电化学腐蚀
,
晶间腐蚀
王建泽
,
康永林
,
杨善武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03.004
对两阶段控轧控冷的超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扫描电镜更能显示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特点,纵向显微组织细小,奥氏体晶粒沿轧向被轧成扁平状,方向性明显,晶界清晰可见,奥氏体晶粒宽度在6~13 μm之间;而横向显微组织、心部显微组织、表面显微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组织粗大,分布弥散、均匀;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只有在两个极端的温度下才有明显的差异,而处于中间过渡温度时很难截然分开.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钢
,
显微组织
,
轧制
李岩
,
李聚宝
,
王建泽
连铸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41
针对304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出现的短线状剥落缺陷,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利用能谱仪对局部成分进行了点扫描和面扫描检测.结果表明,304冷轧板表面短线状剥落缺陷微观形貌呈“凹槽”状,凹槽边部与正常表面结合部位呈分层台阶式结构,凹槽边缘存在铁和铬的氧化物.结合试验结果和相关研究分析推断,短线状剥落缺陷主要是由于铸坯三角区中铬偏析造成局部铁索体含量过高,热轧变形过程中产生局部微裂纹发生氧化,氧化膜在冷轧过程中被压延变形,经酸洗后部分覆盖在氧化膜上的基体剥落而形成.
关键词:
304不锈钢
,
冷轧板
,
短线状剥落缺陷
,
氧化膜
刘天增
,
王建泽
,
邹德宁
上海金属
工业冶炼的310S铸坯,通过FactSage软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第二相析出模拟和SEM缺陷检测,排除了析出相是产生缺陷的直接原因.后经生产试验发现投入机架除磷的钢卷表面出现了缺陷,而没有投入机架除磷钢卷表面质量良好无缺陷发生.因此,310S耐热钢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是轧制过程中钢板表面出现微裂纹形成了二次氧化铁皮,二次氧化铁皮被酸洗后形成.为避免表面缺陷再次发生,310S耐热不锈钢批量轧制时建议只使用粗除磷工艺而不使用机架除磷工艺.
关键词:
310S奥氏体不锈钢
,
第二相
,
机架除磷
,
表面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