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碳前驱体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几何结构、反应焓变、化学键和热反应活性

翟高红 , 朱卡克 , , 冉新权 , 史启桢 , 文振翼 , 罗瑞盈 , 杨延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0.04.002

运用Gaussian98程序包中半经验的量子化学(AM1)方法,对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苯环上引入不同取代基-OH、-SH、-CN时的化合物)的热裂解机理进行了研究,对设定的8种有自由基形成的热裂解过程中的反应物、产物的全优化几何构型和反应的热力学量的计算结果表明:无论苯环上联接的是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这些化合物的热裂解键,都是首先从苯环上甲基碳氢键开始,也就是说甲基碳氢键是这类化合物最易断裂的键,也是热裂解的最初反应过程,该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间二甲苯上若联有供电子取代基(-OH,-SH),反应物的热反应活性将增大,若联有吸电子取代基(-CN),反应物的热反应活性将减小。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的热反应活性的顺序为:d1>d2>a>d3。

关键词: 碳前驱体 , 热裂解机理 , AM1 , 结构与能量 , 热反应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涂料中的六溴环十二烷

, 薛秋红 , 陶琳 , 叶曦雯 , 梁生康 , 李艳秋 , 牛增元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3.01014

建立了防火涂料中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萃取液经有机滤膜过滤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在选择离子检测模式下以m/z 157、239、319、401为定性离子,m/z 239为定量离子进行结构确证和定量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六溴环十二烷标准溶液在5 ~ 10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对市售的空白丙烯酸树脂涂料样品及环氧树脂涂料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2.9%~116.3%,RSD不超过8%.方法的检出限(S/N=3)为30μg/g,定量限(S/N=10)为100μg/g.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好、精密度高,能够满足检测工作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 六溴环十二烷 , 含溴阻燃剂 , 涂料

碳前驱体热解机理的理论研究——反应能量、自由基的轨道能级及相对稳定性

, 翟高红 , 冉新权 , 史启祯 , 文振翼 , 罗瑞盈 , 杨延清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1.02.007

运用Gaussian 98程序包中的AM1方法,通过对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设定的8种热裂解过程的反应能量、生成自由基的轨道能级、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了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的热反应活性及热裂解机理.计算结果表明:(1)各反应物的主反应路径均是苯环上甲基CH键首先断裂.该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2)各反应物之间的热反应活性由大到小顺序为:C8H9OH(d1)>C8H9SH(d2)>C8H10(a)> C8H9CN(d3).同时亦说明,自由基前线轨道能级差及生成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和热力学等理论参数一样,亦适合于研究间二甲苯系列反应物的热解机理和热反应活性

关键词: 碳前驱体 , 热裂解机理 , AM1法

Ni基高温合金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Mg挥发动力学

陈恩普 , 苏肇乾 , 傅杰 , ,

金属学报

研究了Ni基高温合金Ni-10Cr-15Co-6W-6Mo-4Al-2Ti真空熔炼过程中Mg挥发动力学。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当炉内Ar压力保持在100—400mmHg时,合金中Mg挥发速率受Mg在液相边界层中扩散及金属熔池/气相界面挥发反应双重控制,而非受控于气相边界层中Mg的扩散。双重控制时Mg的传质系数为10~(-5)—10~(-2)cm·s~(-2)数量级,而气相边界层中Mg的传质系数为140cm·s~(-1)左右。借助于动力学公式、回归方程及特殊的参数转换,建立了一个简单的Mg挥发数学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室及生产条件下试验数据很好地符合,因此,可通过控制熔炼参数,例如向金属熔池加Mg量,Ar压力,挥发温度及时间等来精确地控制最佳Mg含量。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真空电弧重熔过程中Mg挥发的动力学

傅杰 , , , 陈恩普

金属学报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Ni-10Cr-15Co-6W-6Mo-4Al-2Ti真空电弧重熔过程中自耗电极熔化特征及电极端部不同区域内Mg的分布。发现在电极侧表面存在着一个重熔金属环,Mg在其中分布相当均匀,而在重熔金属液层及液固两相区内Mg分布则不均匀。金属液层厚度随其在电极端部所处位置而异,其平均值为1—1.5mm。分析结果指出,Mg含量从金属液层/气相界面经液固两相区至原始电极区即随距金属液层/气相界面距离δ_1增加而增加。重熔金属环中Mg含量[Mg]_r及熔化金属液外层(δ_1<0.40mm)中Mg含量均低于重熔锭中Mg含量[Mg]_i。在试验条件下,如自耗电极Mg含量以[Mg]_e代表,则[Mg]_(0.15)=0.18[Mg]_e=[Mg]_r;[Mg]_(0.40)=0.30[Mg]_e=[Mg]_i。真空电弧重熔过程中,Mg挥发主要发生于电极端部熔滴形成阶段,流经电极端面的金属液不能全部暴露于真空下,Mg挥发过程受控于Mg原子由原始电极区向金属液层/气相界面迁移的速度。传质系数K_(12)=0.107cm·s~(-1)。重熔锭中Mg含量[Mg]_i=[Mg]_e exp(-K_(12)·A·γ·W~(-1))。显然,可通过控制电极Mg含量[Mg]_e及熔化速率W来实现最佳Mg控制。

关键词:

石油沥青制备中间相沥青

, 乔占平 , 董发昕 , 冉新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1.02.016

研究了以兰化产石油沥青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反应条件.借助红外分析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制备中间相沥青反应历程的影响,确定了较为合适的反应条件:1)反应温度在370-380℃范围较合适;2)若反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370℃下进行,反应时间应在26小时以上;3)若反应在380℃下进行,反应时间应为8-16小时.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 反应历程 , IR分析 , 石油沥青 , 反应条件

液相电沉积技术制备n-型铋碲纳米线阵列温差电材料

, 张伟玲 , , 陶松 , 张建中

无机材料学报

对铋碲合金电沉积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温度和硝酸浓度对铋碲共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Bi3+和HTeO2+合溶液中的电沉积是分阶段进行的.溶液中HTeO2+的存在阻碍了Bi3+的电沉积.铋碲共沉积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以及溶液中硝酸浓度的增加而加速.实验中还研究了沉积电位对铋碲组成的影响.采用ESEM分析了铋碲纳米线阵列温差电材料的形貌.

关键词: 铋碲温差电材料 , nanowire array , electrodepositionbb

ZnO棒晶阵列薄膜的水溶液法生长

刘晓新 , 靳正国 , , 赵娟 , 刘志锋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6.00999

采用低温水溶液法, 在涂覆ZnO种子层的ITO基底上制备了高度取向的ZnO棒晶阵列, 考察了棒晶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液浓度、生长时间对薄膜形貌的影响.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 场发射扫描显微镜(FESEM)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ZnO纳米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ZnO薄膜的形貌强烈依赖于生长溶液的浓度和生长时间, ZnO棒是单晶, 属于六方纤锌矿结构, 具有沿(002)晶面择优生长的特征, 生长方式为层层台阶生长, 反应时间达到48h后, 通过二次生长形成特殊的板状晶.

关键词: ZnO , rod crystals , aqueous solution , growth mechanism

锌-镍/纳米氧化铝复合电沉积及镀层结构性能研究

魏攀 , 陈斌 , 何方波 ,

电镀与涂饰

以冷轧钢板为基材,研究了Zn-Ni/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分析了复合镀层的成分和晶体结构.通过中性盐雾试验,考察了复合镀层的耐蚀性.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别表征了复合镀层腐蚀产物的微观结构以及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Zn-Ni/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结晶比Zn镀层及Zn-Ni合金镀层更细致,晶粒排布更均匀、整齐.当Zn-Ni/纳米Al2O3复合镀层中Ni和Al2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左右和0.40%~0.60%时,其耐蚀性最好.Al2O3颗粒的掺入可降低镀层的孔隙率,使镀层平整、致密,从而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

关键词: 锌-镍合金 , 纳米氧化铝 , 复合镀层 , 电沉积 , 耐蚀性

一种碳前驱物热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 罗瑞盈 , 杨延清 , 翟高红 , 冉新权 , 文振翼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1.02.002

根据量子化学理论研究了碳前驱物CH3-Ar-CH2-NH2的热裂解机理利用Gaussian98程序包中的AM1法,用UHF计算对化合物五种可能的热裂解路径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碳前驱物CH3-Ar-CH2 NH2将首先发生生成自由基CH3 Ar-CH2@和NH2@的热裂解主反应,活化能Ea=230.78kJ/mol,而碳前驱物CH3 Ar-CH2 NH2的实验表观活化能Ea=206.78kJ/mol;键能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比较好;通过分析优化的反应物及产物自由基的部分结构参数,了解了理论支持主反应的原因;计算的产物自由基的空间构型表明主反应路径生成的产物自由基相互间若进行稠环缩合反应,将获得分子平面取向性很好的稠环芳烃产物.

关键词: 碳前驱物 , 热裂解机理 , 活化能 , AM1及IRC验证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