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岗
,
李乐毅
,
王海澜
,
周存龙
,
黄庆学
材料研究学报
将弯曲分层矫直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了双金属复合板材辊式矫直过程中的连续弯曲变形和力能参数.结果表明,使用弯曲分层矫直计算模型是计算双金属复合板材矫直过程的有效方法,分层算法的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双金属复合板材弯曲应变的中性层与几何中间层产生偏离,中性层位置随弯曲程度和材料比例而变化;同时,由于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在同一弯曲单元内各组元材料的塑性层比例也不同;计算模型所给出的在双金属复合板材矫直过程中应力应变的演化,与单一材料有明显的不同;在不考虑原始曲率的前提下,矫后残余应力随着弯曲单元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矫直模型
,
数值计算
,
中性层
,
残余应力
王效岗
,
赵西成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室温下C方式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对超低碳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道次ECAP变形后,组织细化效果最显著;随变形道次的增加,组织由取向差小的板条状亚晶演变成取向差大的等轴晶;第4道次ECAP变形后,晶粒平均尺寸约0.3 μm;变形道次继续增加,晶粒尺寸变化不显著,而晶粒取向差不断增大.这表明第4道次ECAP变形为超低碳钢细化极限;ECAP变形可大幅度提高超低碳钢的强度,并保持较高的塑性.
关键词: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
,
超低碳钢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王效岗
,
赵西成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室温下C方式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对超低碳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道次ECAP变形后,组织细化效果最显著;随变形道次的增加,组织由取向差小的板条状亚晶演变成取向差大的等轴晶;第4道次ECAP变形后,晶粒平均尺寸约03 μm;变形道次继续增加,晶粒尺寸变化不显著,而晶粒取向差不断增大。这表明第4道次ECAP变形为超低碳钢细化极限;ECAP变形可大幅度提高超低碳钢的强度,并保持较高的塑性。
关键词: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超低碳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王效岗
,
李相楠
,
黄庆学
钢铁研究学报
辊式矫直是改善板型、消除残余应力、获得合格金属板带材的重要工艺环节,其工艺水平直接决定产品品质.在矫直设备组成中,矫直驱动系统作为矫直过程中变形能的来源,对矫直设备的设计和矫直工艺的制定有较大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对矫直驱动系统的实际受载和理论计算值进行对照分析.研究表明,矫直咬入阶段的冲击载荷是矫直辊接轴损坏的主要原因,单根矫直辊扭矩试验值是理论计算值的近4倍;同时在矫直过程中,由于集中传动的影响,试验驱动扭矩分布与理论计算存在较大的不同.其中,3、4号矫直辊承担了弯曲变形大部分的驱动功.
关键词:
矫直
,
弯曲
,
扭矩
,
试验
李乐毅
,
郏义征
,
王效岗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304.001
因为传统的连续弯曲辊式矫直理论创建在单一金属反复连续弯曲变形的基础上,所以将该理论应用于双金属复合板连续弯曲矫直时,精度不高且无法保证双金属复合板的矫后平直度.为完善板材矫直力论,分析了双金属复合板矫直弯曲变形时的特点,提出了分层算法,并将模型计算数据与矫直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不同金属变形层上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材料模型,比较适应于求解双金属复合板的辊式矫直问题;模型计算矫直力误差不大于5.73%.所得结论表明基于分层算法的数学模型在计算双金属复合板时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板
,
矫直模型
,
中性层
,
分层算法
,
数学模型
,
实验
胡万里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1.023
介绍了利用组态王作为监控,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下位机,实现了耐火厂散料配料系统的自动化生产,该系统具有手动功能和自动功能,手动功能具有现场手动和上位机手动功能,自动功能具有全自动和半自动功能.该系统可实现配方和配料制度的任意更改,投资低,故障少,自动化程度高.
关键词:
组态王
,
配料
,
上位机
孙振
,
竹有章
,
何星
,
杨成莱
,
李磐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针对目前由金属开口谐振环与金属杆构成的左手材料结构存在构造比较复杂、工艺实现较难的缺点,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金属条的改进结构一”王”字型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 10模拟仿真,利用散射参量法提取参数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在X波段实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讨论研究了该左手结构的金属条宽度、中间缺口宽度、中间条宽度三个结构尺寸参数变化对谐振频率和透射峰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对二者产生影响,其中金属条宽度改变对透射峰值影响幅度相对较大,缺口宽度改变对谐振频率影响幅度相对较大.
关键词:
金属条
,
左手材料
,
负折射率
,
谐振频率
,
S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