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明华
,
马峰
,
于军涛
,
俞建卫
,
尹延国
,
田明
,
马少波
,
刘焜
金属功能材料
回弹是轴套成形过程中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对于轴套的成形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回弹的复杂性,往往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难以把握.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轴套圈圆过程中的回弹以及影响回弹模拟的众多因素,为实际生产中回弹量的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
回弹
,
圈圆
,
双金属
,
轴套
田明
,
郝园园
,
王明超
,
宋洋
,
张衎
,
林鸿涛
,
崔晓鹏
,
陈维涛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73201.0001
TN 型 LCD 产品在由 L255向 L0切换瞬间经常出现一种潮汐现象.该现象表现为像素边缘液晶响应延迟,有短暂的局部漏光,对品质影响较大.为改善该不良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不良表现出来的规律性,明确了只有摩擦弱区并不能导致不良;接着,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及电学实验分析证明了侧向电场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关键词:
潮汐
,
边缘场强
,
摩擦弱区
,
薄膜晶体管
尹延国
,
俞建卫
,
李卫荣
,
焦明华
,
田明
,
解挺
,
马少波
金属功能材料
运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Cu-10Sn-10Pb双金属轴承材料,考察了其在室温~300℃温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Cu-10Sn-10Pb轴承材料在常温及100℃以下时,磨痕表面铅固体润滑膜稳定,减摩性能好,磨损轻微;150℃时仍有一定减摩性能;200℃时,轴承材料磨痕表面润滑膜破损比...
关键词:
摩擦磨损
,
Cu-10Sn-10Pb
,
轴承材料
,
温度
万媛媛
,
解挺
,
俞建卫
,
尹延国
,
焦明华
,
田明
,
马少波
材料导报
系统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界面迁移--转移膜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得出如下规律:聚合物与对偶件滑动接触时都会发生界面迁移,导致对偶件表面形成一层转移膜.填料对转移膜的形成有促进或减弱的作用,从而减小或增大材料的摩擦系数,提高或降低材料的耐磨性;并且填料对于转移膜粘结强度的贡献与磨损率有着...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
界面迁移
,
转移膜
,
摩擦磨损
,
填料
,
表面粗糙度
田明
,
李齐方
,
张立群
,
刘力
,
乔利燕
,
吕昆
,
沙中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ABS树脂为基体,加入短玻璃纤维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但冲击强度下降,进一步引入与ABS相容性很好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发现ABS与玻璃纤维间产生了强有力的界面粘合,在SMA含量7%时,显著地提高了ABS/玻纤体系的耐热性、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再进一步引入适量的刚性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使...
关键词:
ABS
,
合金
,
耐热
,
改性剂
张琦
,
田明
,
吴友平
,
刘力
,
童玉清
,
胡伟康
,
张立群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4.018
以新型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为分散相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Payne效应等考察了其在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硅橡胶中的分散相态和网络结构.结果表明,基体的粘度和表面能对纳米粉体最终的分散状态和网络结构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体的粘度和表面能越高(NBR、EPDM),纳米粉体...
关键词:
纳米
,
氢氧化镁
,
橡胶
,
分散
,
聚集
田洪池
,
田明
,
刘莉萍
,
施凤莲
,
伍社毛
,
韩吉彬
,
张立群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5.007
系统地研究了炭黑(CB)/热塑性硫化胶(TPV)(三乙丙橡胶/聚丙烯类型)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发现CB/TPV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交联的橡胶相的存在对导电炭黑粒子既产生排斥效应,又产生阻隔效应.前者对导电网络的形成有利,而后者正相反.在低橡胶相含量时,随橡胶相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电阻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热塑性硫化胶
,
导电性
,
复合材料
,
NTC效应
,
PTC效应
田艳红
,
常维璞
,
沈曾民
,
田明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1999.01.014
采用溶液浸渍对炭纤维(CF)进行了硼改性处理,并在2500℃下进行石墨化热处理.研究了硼化物溶液浓度及活化剂对炭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炭纤维断面的微观结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CF硼处理后可以明显提高纤维的模量,适当控制硼化物溶液浓度,可以同时提高强度.
关键词:
炭纤维
,
渗硼
,
力学性能
王涛
,
尹延国
,
张国涛
,
尹利广
,
解挺
,
田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室温化学渗硫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渗硫层,采用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渗硫层在定载荷和变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并分析了渗硫层的形貌、结构、物相组成及其磨痕形貌.结果表明,通过室温化学渗硫后,45钢表面形成一层渗硫层,经过30 mim,渗硫层厚度约为4μm,...
关键词:
室温
,
化学渗硫
,
渗硫层
,
摩擦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