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岩
,
李景庆
,
马桂秋
,
盛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于Mie散射理论推导了分散相尺寸及其分布计算方程,并以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为代表,计算了其分散相颗粒尺度演变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相结构演变主要发生在混炼的前3 min之内,之后在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这一计算结果也表明了所推导的计算方程可以有效地描述相态...
关键词:
Mie散射
,
相形成与演变
,
动力学
,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
陈旭
,
肖山
,
王虎
,
盛京
,
丁会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应用偏光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分析和表征了PP/PA6/nano-CaCO<,3>聚丙烯三元复合材料共混体系各组分对其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A6、nano-CaC0<,3>对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均有诱导成核结晶的作用,加入nano-CaC...
关键词:
聚丙烯
,
尼龙6
,
纳米碳酸钙
,
结晶行为
郭红革
,
盛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以PP-g-MAH和PP-g-GMA为增容剂、PF为增容助剂的一系列配方的PP/PC共混物,由注射机制样,通过力学性能对比了不同增容体系的增容效果.用J积分的方法表征了PP/PC共混物的断裂韧性.结果表明,PP-g-GMA增容效果优于PP-g-MAH,且PP/PP-g-GMA/...
关键词:
聚丙烯
,
聚碳酸酯
,
共混
,
力学性能
,
断裂韧性
,
J积分
门艳茹
,
杨贤金
,
朱胜利
,
崔振铎
,
桑晓明
,
盛京
功能材料
为了增强无机化合物纳米TiO2的亲油性能,采用钛酸酯偶联剂LICA38对纳米TiO2表面进行预处理,并采用原位聚合工艺制备掺杂纳米TiO2的聚苯乙烯(PS).采用DCA(dynamic contact angle)、XRD、FTIR、XPS、TEM等现代分析手段,对纳米TiO2预处理效果和掺杂材料的...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聚苯乙烯
,
原位聚合
,
纳米TiO2
丁会利
,
吕建英
,
瞿雄伟
,
赵敏
,
盛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甲亚胺(PAM)/尼龙6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M的加入使得基体的结晶速率增大,尤其是当含量为5%时,半结晶期明显减少.研究还发现,该体系的等温结晶过程完全可以用Avrami方程来描述,各试样的Avrami指数均在2~3之间,表明Avrami指数...
关键词:
原位聚合
,
聚甲亚胺
,
尼龙6
,
等温结晶动力学
宋仁峰
,
杨利营
,
盛京
,
沈宁祥
,
康文韬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3.03.009
在超声分散的条件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硅烷修饰的凹凸棒土纳米粒子(nano-attapulgite).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热失重(TGA)等研究方法表明,硅烷偶联剂(VTES)与凹凸棒土纳米微粒表面的残余羟基反应,形成了硅烷包覆的凹凸棒土纳米...
关键词:
凹凸棒土
,
超声分散
,
溶胶-凝胶
,
硅烷偶联剂
邹建龙
,
沈宁祥
,
周家敏
,
盛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就国外近期研究内容,介绍了熔融共混过程初期的形态结构发展模式.在聚合物共混初期,分散相首先形成片状物(带状物),进而在剪切力场作用下碎裂成球形粒子,完全熔融以后,粒径变化很小;此模式对反应性体系和非反应性体系均适合.对于弹性体含量低的橡塑共混体系,在共混初期弹性粒子首先成为连续相,可用一"四阶段"相...
关键词:
共混物
,
初期
,
形态结构发展
,
相反转
郭红革
,
盛京
,
赵树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PP/PC不同共混比对PP结晶行为、共混物物理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以PP-g-MAH为增容剂、PF为增容助剂对共混物的增容效果.对比了单双螺杆挤出两种共混方式对共混物物理性能和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C的加入使PP球晶细化、结晶度降低、结晶不完善,共混物强度提高,韧性下降.加入PP-g-MAH...
关键词:
聚丙烯
,
聚碳酸酯
,
共混
,
结晶
,
物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