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洪川
,
李荣锋
,
杜丽影
,
严龙
物理测试
采用动态应变测量方法对成形极限曲线(FLC)检测中网格的大小,测量的时机(破裂前或破裂后测量),测量的位置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破裂前和破裂后测量的应变,以及使用不同大小的网格测量的结果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测量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应变路径存在差异,影响FLC的准确度。最后将这些测量结果绘制的FLC同采用最佳反抛物线拟合计算得到的FLC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彼此的差别,并对FLC的检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动态应变测量
,
forming limit curve
,
FLC
祝洪川
,
李荣锋
物理测试
新的成形极限曲线(FLC)检测国家标准GB/T 24171-2009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GB/T 24171.1-2009和第2部分GB/T 241 71.2-2009.第1部分的内容与传统的测试方法基本相同,适合大多数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检测,第2部分提出了一种更准确的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测定方法,现阶段只有部分实验室能够满足试验条件要求.针对标准第2部分,对其中关于试样、试验装置、试验条件和应变分析等一些关键内容做了试验研究,就新标准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应变分析
,
成形极限曲线
,
FLC
雷泽红
,
涂元强
,
祝洪川
,
全芳
,
张文颖
,
杨杰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12024
利用 ARAMIS 动态应变测量系统测试了不同钢板的成形极限曲线(FLC),分析了钢板厚度、应变硬化指数和强度对成形极限的影响,并与 NADDRG 模型预测的 FLC 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钢板的成形极限应变与钢板厚度和硬化指数正相关,与强度负相关;NADDRG 模型对 DC系列冷轧低碳钢的 FLC 预测结果基本准确,但平面应变点并非试验所测 FLC 的最低点,试验所测FLC 的最低点较平面应变点向右偏移,其主应变值与 NADDRG 模型预测结果一致,次应变值与各向异性塑性应变比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板材
,
成形极限曲线
,
材料性能
,
NADDRG 模型
祝洪川
,
李荣锋
,
杜丽影
,
严龙
物理测试
采用动态应变测量方法对成形极限曲线(FLC)检测中网格的大小,测量的时机(破裂前或破裂后测量),测量的位置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破裂前和破裂后测量的应变,以及使用不同大小的网格测量的结果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测量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应变路径存在差异,影响FLC的准确度.最后将这些测量结果绘制的FLC同采用最佳反抛物线拟合计算得到的FLC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彼此的差别,并对FLC的检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动态应变测量
,
成形极限曲线
,
FLC
田德新
,
吴青松
,
祝洪川
,
雷泽红
物理测试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27
采用拉深试验方法对IF钢进行了不同压边力下的拉深试验,探讨了极限拉深比与压边力的关系,并得到了描述IF钢极限拉深比和压边力的数学关系式.研究认为,极限拉深比与压边力的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1阶段,随着极限拉深比的增大,压边力急剧下降;在第2阶段,随着极限拉深比的增大,压边力下降平缓,并逐渐趋于一定值.
关键词:
IF钢
,
极限拉深比
,
压边力
吴青松
,
祝洪川
,
王立新
,
雷泽红
物理测试
采用成形试验机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DC01、DC06、HC340LA、HC420LA钢进行了制耳试验和室温拉伸试验,获得了其制耳率和不同计算条件下的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度△r,并分析了△r与Z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点法测定塑性应变比r值时,r值与应变的路径特征干扰了试样结果的测定,试样结果间的离散性较大,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度△r与制耳率Z无对应关系.采用回归方法测定r值时,可以有效消除r值与应变的路径特征的干扰,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度△r与制耳率Z成比例关系.
关键词:
塑性应变比
,
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度
,
制耳率
祝洪川
,
李荣锋
,
杜丽影
,
邝兰翔
钢铁研究
采用全释放法和释放法对矫直后重轨外表面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轨外表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对于纵向残余应力而言,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结果在应力分布规律上趋于一致,但在残余应力幅值上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横向残余应力,则只有全释放法能够得到有效的结果。
关键词:
重轨
,
残余应力
,
全释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