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春
,
林燕
,
禚林海
,
唐波
功能材料
用水溶液法直接合成了水溶性、发荧光的ZnSe和CdSe纳米棒.ZnSe 纳米棒的直径约20~30nm,长度可达60~70nm;CdSe纳米棒的直径约30~60nm,长度可达150~450nm.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荧光仪等仪器对纳米棒进行了表征.XRD 和 HRTEM的结果显示纳米棒具有立方结构,结晶度较高.讨论了纳米棒的形成机理以及pH对纳米棒发光强度的影响.合成的纳米棒在水溶液中至少稳定半年,表面被氨基和羧基化,在生物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CdSe
,
ZnSe
,
纳米棒
,
水溶性
王凌燕
,
禚林海
,
赵凤玉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024-5
与块体材料相比,功能复合材料表现了更加优异的性能,而且比其中任何单一组分的性能都好,因此在催化、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得以广泛研究。通常情况下,在复合材料的制备中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粒子要求能够以足够小的粒径在基底上均匀分散,并实现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可控。据报道,很多方法可以将金属(或氧化物)活性组分引入到载体之中,比如水热/溶剂热、水解、热分解、化学气相沉积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如下缺点。第一,为了获得满意的负载量和可控包覆,碳基底需要预氧化处理使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例如,由于碳纳米管自身的相容性和加工性较差,需要硝酸预氧化处理;石墨烯也需要预处理为石墨烯氧化物然后再进行第二组分的负载。但是,剧烈的氧化处理条件不可避免地造成对碳sp2结构和电子特性的破坏,并且增加了繁杂的后续处理过程。第二,金属组分前驱体在基底上负载不完全,易形成自由粒子聚集在溶液中,从而降低活性组分的有效利用。第三,传统方法中由于使用水、乙醇等表面张力大的极性溶剂,导致粒子结晶再生长,形成的颗粒尺寸大,对催化剂会降低活性表面积及催化效率;对于电池材料会增加电极/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加锂离子的扩散距离及电池充电过程的内部应力。而且,有机溶剂由于粘度大,不利于金属纳米粒子在基底上的均匀分散及合成过程的绿色化。因此,我们利用资源丰富,廉价的二氧化碳作为绿色溶剂,研究了二氧化碳膨胀的乙醇体系中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在碳基底上均匀负载的方法。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独特的低粘度、“零”表面张力、高扩散能力、以及物性参数随温度和压力可调等特点,可以使金属(氧化物)前驱体不受液体毛细作用的限制在孔道中快速、均一地分散,保证孔结构稳定,对多孔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制备表现了巨大的优势。同时,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抗溶剂能力也能够有效降低乙醇和水引起的溶剂效应,从而降低纳米粒子之间的聚集。此外,通过改变前驱体的浓度可以精确调控表面组分的负载量。更重要的是,碳基底可以直接利用制备碳基复合材料,无需任何预处理及表面活性剂参与,避免了前处理对基底的形貌和电子特性的破坏。本综述首先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膨胀乙醇体系的属性,讨论了碳基复合材料在该体系中的形成机理。然后分别介绍了零维碳球、一维碳纳米管、二维石墨烯、三维多孔碳材料作为基底形成的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这些材料在催化和锂离子电池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沉积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二氧化碳膨胀乙醇
,
碳材料
,
金属氧化物
,
催化
,
电化学
刘大扬
,
魏开金
,
李文军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典型钢宏观海生物实海验证腐蚀试验,测试分析钢样锈 层中主要腐蚀细菌、FeS和钙盐沉淀物.结果表明,由于南海榆林海域水温较高,海生物一年 四季生长旺盛,在钢样表面呈不均匀附着,使钢样表面电化学不均匀性增大;榆林站钢样锈 层中几种好氧菌及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比温度较低的青岛站的高几倍至3个数量级,并呈聚 集分布;几种钢样腐蚀产物中的FeS含量榆林比青岛高01~1倍左右,南海榆林海域细菌局 部腐蚀效应较大,这是加剧钢的局部腐蚀的两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钢
,
marine environment
,
localized corrosion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lP海水腐蚀导致铜镍合金的沿晶析出…………………………………………………………… .林乐耘 刘少峰 朱,]、龙门)阵列电极法测量聚合物/金属界面电位分布……………………… ..林昌健 卓向东 陈纪东 王 辉(7)叫义钢管桩阴极保护时的电位分布…………………… 邱 枫 徐乃欣卜)钠筋在混凝土模拟液中腐蚀行为的*IS特证… ,……….刘晓敏 史志明 林海潮 宋光铃 曹楚南(19)磁场和 C厂对铁在中性 Na:SOa溶液中阳极极化行为?...
关键词:
腐蚀学报(英文)
在会上交流已公开发表文章题录区域碳钢土壤腐蚀数据模式识别研究李洪锡,张淑泉,银耀德,高英发表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3,5(l):70混凝土土壤腐蚀快速试验研究马孝轩,陈从庆,仇新刚发表于:腐蚀科学与防护jkk,1995,7():84模糊聚类分析在土壤腐蚀性评价中的应用来光铃,曹楚南,林海潮发表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3,13(4):303我国典型地区大气腐蚀性的综合评价汪轩义,屈祖玉,李长荣发表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5,7(4)钢铁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