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莹
,
陆亮
,
李才猛
,
程时富
,
高国华
催化学报
合成了新型的磷钼杂多酸离子液体[hmim]_3PMo_(12)O_(40),并将其用十室温离子液体1-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im]BF_4)为溶剂的模拟油品氧化脱硫反应.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过氧化氢与硫摩尔比为4:1时,二苯并唪吩脱硫率为90%,二苯硫醚、苯甲硫醚和二乙硫醚的脱除率可达100%.离子液体催化体系循环使用4次后,脱硫率没有明显下降.
关键词:
磷钼杂多酸离子液体
,
二苯并噻吩
,
过氧化氢
,
氧化脱硫
程时富
,
刘月明
,
高金宝
,
汪玲玲
,
刘秀丽
,
高国华
,
吴鹏
,
何鸣元
催化学报
以Ti-MWW为催化剂,研究了轻油中的有机硫模型化合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的氧化脱除.结果表明,在343 K和乙腈为溶剂的条件下,苯并噻吩的转化率可达100%, 二苯并噻吩的转化率可达95%以上.溶剂对苯并噻吩的氧化有很大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三种溶剂中苯并噻吩的转化率为乙腈>甲醇>水.讨论了Ti-MWW催化氧化苯并噻吩的反应历程和溶剂效应.
关键词:
氧化脱硫
,
Ti-MWW
,
轻油
,
苯并噻吩
,
二苯并噻吩
余锡模
,
赵世金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2.00666
用显微硬度计、HRTE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对含Cu和Ni低碳高强度钢等时回火析出的富Cu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火过程中,基体发生软化,富Cu相析出,板条状马氏体逐渐转变成多边形状铁素体;在500℃时富Cu相强化作用达到最大值;设置不同的Cu等浓度值时,在400-500℃富Cu相的数量变化幅度大,在500-650℃富Cu相的数量基本不变;在晶界处发生C,Mo,P和Cu的偏聚;晶界处Cu浓度高于基体,为富Cu相的形核和长大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析出的富Cu相与基体的过渡层上发生Ni,Mn和Al的偏聚,这些偏聚元素与富Cu相核心共同形成核-壳结构.
关键词:
富Cu相
,
3DAP
,
硬度
,
偏聚
,
HRTEM
金岩
钢铁
利用富氧燃烧技术研究一种高炉首次出铁时吹烧铁口新工艺,使休风后的高炉出铁顺利,尽快达到高炉顺行,避免铁水出不来,炉内渣面上涨,风口烧穿等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高炉
,
铁口
,
富氧枪
,
氧气
,
压缩空气
牟文恒
,
吕志民
,
唐荻
钢铁
针对大型冶金企业中多座转炉对多台铸机生产时炼钢连铸的排程难题,提出利用多代理机制的排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某企业的设备和工艺参数建立基于多代理机制的炼钢连铸排程仿真模型,研究了模型的构成、排程算法和排程优化策略,然后用实际的生产计划数据进行测试,排程结果完全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优化结果同时可给出生产作业顺序、工艺路线和生产时刻等,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排程方法
,
代理
,
多代理系统
古新
,
王珂
,
董其伍
,
王永庆
工程热物理学报
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横向流动时存在流动阻力和传热死区大等缺点。为克服上述不足,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斜向流管壳式换热器,采用导向型折流栅替代传统弓形折流板,倾斜流道内流体斜向冲刷换热管束。考察和对比了斜向流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主流区的流体流速分布和变化规律,证实了导向型折流栅具有显著的控涡均化壳程流场和提高壳程流体整体流速的作用,有助于减小壳程压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为管壳式换热器结构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
死区
,
压力损失
,
斜向流
,
数值模拟
唐方家
,
黄桂香
钢铁
论述了铁精矿造球的基本工艺技术要求,根据武钢程潮铁矿的原料条件,利用该矿球团生产线上φ6000mm圆盘造球机,通过调整造球盘转速、倾角、给料量等技术参数,改变加水地点及加水方式,强化制粒效果,提高了生球成球率及台时产量,生球合格率提高了26.79%~39.77%,台时产量达到30 t/h.
关键词:
铁精矿
,
造球
,
工艺参数
,
成球率
汪建业
,
刘晓春
,
翁宁泉
,
吴毅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3.035
介绍了一种斜程有限距离上大气相干长度的测量系统和方法,用系留气球搭载一个点光源,在地面用差分像运动测量法测量光波到达角起伏方差来确定实时的斜程大气相干长度值,与湍流廓线测量实验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光学湍流廓线积分与相干长度仪测量二者的相关性较好.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大气传输
,
大气相干长度
,
斜程测量
古新
,
董其伍
,
王珂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新型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近壁局部区域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总结了换热器横截面内各换热管壁面对流传热系数与换热管距壳体轴心距离的关系,分析了近壁区域非规则流道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较壳体中心主流区内规则流道大的原因,为换热器壳程内关键局部区域流体流动和传热状况的改善以及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直观依据.提出的纵流壳程换热器周期性全截面计算模型,为发现和解决换热器中与局部位置流体流动和传热细节相关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纵流壳程换热器
,
流场
,
温度场
,
局部特性
,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