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英富
,
郭梦熊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1998.02.013
本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合成β-SiCw的反应过程和晶须的生长机理.通过对催化剂熔球的元素含量分析,发现β-SiCw的形成过程属气-液-固(VLS)三相反应过程,反应体系中含硅、碳的物质熔解在催化剂熔球中反应生成SiC,SiC在催化剂熔球的定向修正作用下沿(111)面结晶形成β-SiCw.用此方法合成β-SiCw反应速度快,晶须质量好,晶须生成率高.
关键词:
β-SiCw
,
合成
,
催化剂熔球
,
反应机理
,
晶须
尉卫
,
张晨
,
杜中杰
,
王兆旭
,
励杭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通过一种简易的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首先采用强酸氧化处理多壁碳纳米管使其表面产生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基团,冉将氧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通过羟基和羧基基团与异氰酸根的反应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修饰,最后利用富勒醇表面的羟基与碳纳米管表面异氰酸之闽的反应制备出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产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富勒烯与碳纳米管的化学组装.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
富勒醇
,
杂化
,
异氰酸酯
刘琳
,
程思
材料导报
纳米材料改善润滑体系是摩擦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富勒烯和碳纳米管改善流体润滑体系、固体润滑体系(固体膜、碳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润滑体系)摩擦性能的研究进展.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可使体系的摩擦系数减小、磨损率减小、硬度增大,从而优化摩擦性能.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自润滑性,有成为"分子滚珠(轴)"润滑添加剂的潜力.
关键词:
富勒烯
,
碳纳米管
,
流体润滑体系
,
固体润滑体系
,
摩擦学性能
高宾
,
赵鹏
,
樊慧庆
,
张晓军
,
王安祥
材料导报
简要介绍了无机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钨(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发现和结构特点,详细介绍了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化学气相反应、直接加热、模板法、化学气相输运等制备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包裹形成机理、摩擦性质和在AFM针尖方面的潜在应用,旨在指出它们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无机富勒
,
烯WS2纳米粒子
,
纳米管
,
制备方法
,
形成机理
陈万喜
,
李啸风
,
徐铸德
,
齐仲甫
,
李文铸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1999.04.007
电弧法制备掺硼富勒烯过程中发现,与纯富勒烯相比,掺硼富勒烯烟灰的电导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电镜观察显示掺硼富勒烯烟灰中含有较多的巴基管和巴基葱,而阴极沉积物中则发现含有珠链状巴基葱.
关键词:
电弧放电法
,
掺硼富勒烯烟灰
,
巴基管
,
巴基葱
沈海军
,
陈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C240纳米碳管、线形及花生壳状4C60富勒烯链等三种C240异构分子的拉伸进行了模拟;使用PM3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各拉伸C240分子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三种C240分子拉伸力学特性的差异,以及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C240分子的承载能力依次为:纳米碳管>花生壳状4C60>线形4C60,承受变形能力依次为:线形4C60>花生壳状4C60>纳米碳管;C240碳管具有最好的化学稳定性,线形4C60分子的稳定性最差;拉伸变形后的三种C240分子的LUMO与HOMO能隙均减小,化学活性均增加.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
量子化学
,
纳米碳管
,
富勒烯
,
力学特性
,
电子结构
章骥
,
李晓东
,
严建华
,
陈彤
,
陆胜勇
,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垃圾焚烧飞灰在小型管式炉上进行了二(噁)英的从头合成试验,通过控制水分在气流中的比例,研究不同的水分对二(噁)英的总量、毒性当量以及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整体上对二(噁)英从头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了二(噁)英排放的毒性当量,但没有发现对分布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可能的反应途径水分通过活化飞灰的活性位置,从而促进了二(噁)英的生成.在氮气反应气氛中的试验表明,水分可以为二噁英的生成提供氧.
关键词:
二(噁)英
,
水分
,
从头合成
,
垃圾焚烧
,
飞灰
徐亮
,
唐一文
,
龚书生
,
陈正华
,
冯双龙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8.06.002
在常见的水性无机硅酸盐富锌涂料中添加适量的硅丙乳液及碳纳米管,制成了无机-有机复合水性富锌涂料.对几种不同配比涂层的主要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耐盐雾性能及耐空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硅丙乳液和碳纳米管分别占基料的20%和1%,颜基比为2:1时,涂料的基料稳定,喷涂粘度适中;同时涂层在保持了无机富锌涂料优异耐腐蚀性能的基础上,其耐空蚀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
无机-有机富锌涂层
,
碳纳米管
,
硅丙乳液
,
防腐蚀
,
耐空蚀
张继武
,
孙超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08.001
英云闪长斑岩是农坪斑岩型金(铜)矿床的赋矿岩体,呈大小不等的小岩株,形成于燕山中晚期.岩石矿物成分主要为中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钾长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英云闪长斑岩富钠,属钙碱性系列,富成矿元素金、铜,富轻稀土,铕异常不明显.斑岩体相带发育,可划分为边缘相、过渡相、内部相.英云闪长斑岩岩石矿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类型为Ⅰ型,形成于消减的活动板块边缘构造环境,与燕山中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有关.英云闪长斑岩为金、铜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即为成矿母岩.
关键词:
英云闪长斑岩
,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成因类型
,
农坪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