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好
,
丁云杰
,
吕元
,
朱何俊
,
陈维苗
,
王涛
,
严丽
,
罗洪原
催化学报
通过优化Rh-Mn-Li/SiO2催化剂配比,大大地提高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性能,并利用吸附CO的程序升温脱附(CO-TPD)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考察了助剂Mn和Li对Rh基催化剂表面CO脱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43~573 K内,Rh担载量为1.5%时催化剂的...
关键词:
锰
,
锂
,
铑效率
,
助剂效应
,
二碳含氧化合物
,
一氧化碳
,
加氢
李经伟
,
丁云杰
,
林荣和
,
龚磊峰
,
宋宪根
,
陈维苗
,
王涛
,
罗洪原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1029
采用CO加氢反应、静态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还原、CO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技术研究了助剂Li对Rh-Mn/SiO_2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碳二含氧化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的加入及其负载量的增加抑制了烃类,特别是CH_4的生成,而对碳二及碳二以上烃类的选择性影响较小.Li的加入还提高了碳...
关键词:
锂
,
铑
,
锰
,
二氧化硅
,
一氧化碳
,
加氢
,
碳二含氧化合物
张伟
,
罗洪原
,
周焕文
,
吴治华
,
黄世煜
,
刘崇早
,
初惠萍
,
林培滋
,
林励吾
催化学报
使用加压下的CO加氢反应、程序升温还原(TPR)、吸附氢的程序升温脱附(H2-TPD)以及CO和H2吸附等技术,研究了Rh-Sm/SiO2催化剂上Sm促进剂对合成二碳含氧化合物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Sm加入到Rh/SiO2中使催化剂的活性和二碳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显著提高,催化剂上的Sm3+不易被还原...
关键词:
铑
,
钐
,
一氧化碳
,
加氢
,
乙醇
,
乙酸
,
乙醛
,
合成气
张伟
,
罗洪原
,
周焕文
,
吴治华
,
黄世煜
,
刘崇早
,
初惠萍
,
林培滋
,
林励吾
催化学报
使用加压下的CO加氢反应和程序升温还原(TPR),吸附氢的程序升温脱附(H2-TPD),以及H2和CO吸附等技术,研究了Rh-Sm-V-Li/SiO2催化剂上Sm,V和Li促进剂对合成二碳含氧化合物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Sm和V加入到Rh/SiO2中使催化剂的活性和生成二碳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
铑
,
钐
,
钒
,
锂
,
一氧化碳
,
加氢
,
乙醇
,
乙酸
,
乙醛
尹红梅
,
丁云杰
,
罗洪原
,
何代平
,
熊建民
,
陈维苗
,
潘振栋
,
林励吾
催化学报
用原位红外光谱考察了Rh-Mn-Li-Fe/SiO2和Rh/SiO2催化剂表面上CO的吸附态及CO加氢反应过程中吸附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CO在Rh/SiO2催化剂上仅有线式吸附态存在,而CO在Rh-Mn-Li-Fe/SiO2催化剂上既有线式吸附态存在,又有孪生吸附态存在.这说明Rh-Mn-Li-F...
关键词:
铑基催化剂
,
一氧化碳
,
加氢
,
碳二含氧化物
,
原位红外光谱
陈维苗
,
丁云杰
,
江大好
,
严丽
,
王涛
,
朱何俊
,
罗洪原
催化学报
用红外光谱法考察了Rh-Mn-Li-Ti/SiO2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过程中表面吸附物种随压力、温度和H2/CO比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高压有利于提高催化剂表面吸附的CO浓度和活性,高温有利于CO解离;而高温、高压条件不但促进了CO吸附,而且提高并平衡了CO的解离和插入之间的相对活性,促进了...
关键词:
铑基催化剂
,
一氧化碳
,
加氢
,
C2含氧化合物
,
红外光谱
尹红梅
,
丁云杰
,
罗洪原
,
熊建民
,
何代平
,
王涛
,
林励吾
催化学报
采用CO加氢反应、程序升温还原(TPR)、CO吸附和CO脱附等技术,研究了Fe助剂对Rh-Mn-Li/SiO2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二碳含氧化物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Mn,Li和Fe的加入明显提高了Rh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特别是在1%Rh-1%Mn-0.075%Li/SiO2催化剂中加入0.05%...
关键词:
铑
,
锰
,
锂
,
铁
,
负载型催化剂
,
一氧化碳
,
加氢
,
合成气
,
二碳含氧化物
熊建民
,
丁云杰
,
王涛
,
吕元
,
朱何俊
,
罗洪原
,
林励吾
催化学报
通过改变稀土助剂La2O3的负载量,考察了La2O3助剂对活性炭负载Co基催化剂(Co/AC)上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 SEM, TPR和CO-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a2O3的加入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产物中甲烷的选择性. 对于15%Co/AC催化剂,加入少量的L...
关键词:
费-托合成
,
活性炭
,
钴
,
负载型催化剂
,
氧化镧
,
助剂
陈维苗
,
丁云杰
,
江大好
,
焦桂萍
,
朱何俊
,
潘振栋
,
罗洪原
催化学报
从CO加氢反应的热力学出发,分析了C2含氧化合物生成反应的途径和机理,阐述了改善Rh基催化剂上生成C2含氧化合物性能的本质以及实现的途径. 结果显示,相对于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乙醇、乙醛和乙酸等C2含氧化合物的生成在热力学上是极为不利的; 最重要、最有效的提高C2含氧化合物生成活性的手段是开发具...
关键词:
一氧化碳
,
加氢
,
铑基催化剂
,
碳二含氧化合物
,
热力学
,
反应机理
陈维苗
,
丁云杰
,
罗洪原
,
严丽
,
王涛
,
潘振栋
,
朱何俊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5.002
采用CO加氢反应、程序升温还原(TPR)和CO脱附(CO-TPD)等技术,研究了TiOx/SiO2焙烧温度和Rh-Mn-Li-Ti/SiO2干燥温度对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焙烧对Rh-Mn-Li-Ti/SiO2(ω(Ti)=0.005%) 催化剂的C2含氧化合物的生成...
关键词:
Rh基催化剂
,
TiO2助剂
,
CO
,
加氢
,
合成气
,
C2含氧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