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好英
,
邹豪
,
陈瑜
,
袁烈梅
,
马雪瑶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0-7571.009641
在pH4.5的盐酸-醋酸钠(Walpole)缓冲介质中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铁(Ⅲ)与羧甲基壳聚糖(CMCS)发生配位而形成吸附络合物,使得体系的共振散射信号增强,且在282和368 nm处产生2个较显著的共振散射峰,据此,建立了共振散射法测定铁含量的分析方法.在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80 mL 1.0 mg/mL CMCS溶液、适量2.5μg/mL铁(Ⅲ)标准工作液、1.0mL 1.0×10-4 mol/L SDBS溶液和1.2 mL pH 4.5 Walpole缓冲溶液,定容至5 mL,室温下反应14 min,于1 cm石英比色皿中,在最大散射峰282 nm处分别测定试液和空白液的共振散射信号I和I0,结果表明,铁(Ⅲ)质量浓度在0.050~1.0μg/mL范围内与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增强值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用于测定布袋灰和矿渣中铁(Ⅲ)含量,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是2.7%和3.1%,回收率分别为96%和108%.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
吸附
,
铁(Ⅲ)
,
共振散射法
翟好英
,
蒋治良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8.009
在pH=10.5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和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銨存在下,Ag(Ⅰ)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可形成较稳定的(Ag-DDTC)n螯合物微粒. 它在361 nm处产生1个共振散射峰,在464 nm处产生1个同步散射峰. 当激发波长为260 nm时,它在400和466 nm处产生2个荧光峰. 在一定条件下,Ag(Ⅰ)浓度在4.3×10-8~3.24×10-6 g/mL之间均与共振散射强度I361 nm和荧光强度F400 nm呈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一个检测限为1.0×10-8 g/mL Ag的共振散射新方法. 该方法应用于照片和定影液废水中微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银
,
铜试剂
,
螯合物微粒
,
共振散射
,
荧光
翟好英
,
蒋治良
,
章表明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4.02.002
在pH4.4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人血清白蛋白(HSA)在350nm有1个荧光峰,而瑞利散射较弱.当PtC162-存在时,其与HSA之间由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而形成ptCl62-HSA微粒,在470nm处产生较强的瑞利散射峰.HSA浓度在2~30ug/mL时与I470nm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tCl62-HSA缔合微粒的形成是导致体系瑞利散射增强和荧光猝灭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分析化学
,
PtCI62-HSA缔合微粒
,
瑞利散射增强
,
荧光猝灭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钢铁
氯来源、种类和燃烧物中氯浓度对燃烧过程中二垩英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燃烧炉中研究1 073K温度下上述三种因素对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影响.二垩英生成浓度在相同氯源和种类条件下与燃烧物中氯含量几乎成正比,且受氯源明显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或无机氯化物.即使对无机氯化物,在有活性氯存在时也会生成高浓度二垩英,如由盐和面粉形成的水化物中的活性氯.
关键词:
氯源
,
氯种类
,
燃烧过程
,
二垩英/呋喃
,
水化物
,
PVC
仝丽珍
,
刘靖
,
蒋海涛
物理测试
对棒材厂微钒合金英标460钢筋φ40弯曲断裂试样进行金相观察、断口扫描及能谱分析,发现钢中成分不均、非金属夹杂及连铸坯内裂纹等是造成钢筋弯曲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冶炼、连铸过程中的改进措施,从而使英标钢筋冷弯试验达到100%合格.
关键词:
钢筋
,
微合金化
,
组织
张玉才
,
龙红明
,
春铁军
,
吴雪健
,
王平
,
孟庆民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383
对烧结原料中铜、氯元素对二(噁)英排放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原料中铜、氯元素质量分数明显影响烟气中二(噁)英排放浓度.和基准试验相比,原料中铜质量分数由0.02%提高到0.04%,二(噁)英排放浓度(TEQ)由0.55提高到0.69 ng/m3;原料中氯质量分数由0.04%提高到0.06%,二(噁)英排放浓度(TEQ)由0.55提高到0.82 ng/m3.在烧结原料中添加少量的尿素可以显著降低二(噁)英排放浓度,尿素添加量为0.035%,在上述条件下,二(口恶)英排放浓度均可降低65%以上.
关键词:
铁矿烧结
,
二(噁)英
,
铜/氯元素
,
减排
章骥
,
李晓东
,
严建华
,
陈彤
,
陆胜勇
,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垃圾焚烧飞灰在小型管式炉上进行了二(噁)英的从头合成试验,通过控制水分在气流中的比例,研究不同的水分对二(噁)英的总量、毒性当量以及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整体上对二(噁)英从头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了二(噁)英排放的毒性当量,但没有发现对分布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可能的反应途径水分通过活化飞灰的活性位置,从而促进了二(噁)英的生成.在氮气反应气氛中的试验表明,水分可以为二噁英的生成提供氧.
关键词:
二(噁)英
,
水分
,
从头合成
,
垃圾焚烧
,
飞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