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Sn-Ag3.0-Cu0.5/Cu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行为及其对PBGA焊点热疲劳可靠性的影响

, 杨雪霞 , 李志刚 , 陈桐 , 树学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SMT全自动回流焊机和高温恒温试验箱,制备出经2次回流焊且不同时效处理时间的Sn-Ag3.0-Cu0.5/Cu焊点试件,对其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厚度进行测量,发现其厚度的增长与时效时间的平方根近似成线性关系.采用统一粘塑性Anand本构模型来描述焊点的力学性能,运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PBGA构件进行热循环模拟,对其在不同IMC厚度下的应力和应变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芯片右下方焊点右上角热循环结束后累积的等效塑性应变最大,是整个PBGA构件的关键焊点;随着IMC厚度的增加,关键焊点热循环过程中的等效应力水平不断降低,相应剪切塑性应变范围△γ不断增大,热疲劳寿命Nf则不断降低:升温和高温保温过程中剪切塑性应变的增加量构成了剪切塑性应变范围△γ,且不同IMC厚度下升温段剪切塑性应变增加量占△γ的比例基本维持在95%左右.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 热循环模拟 , 剪切塑性应变 , 热疲劳寿命 , Anand本构模型

基于纳米压痕法分析无铅焊点内Cu6Sn5金属化合物的力学性能

杨雪霞 , , 袁国政 , 李志刚 , 树学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对微电子封装中无铅焊点内界面化合物(IMC) Cu6Sn5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际工业工艺流程和服役工况,制备接近真实服役状态下的微电子封装中无铅焊点界面化合物试样;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确定IMC的形貌和化学成分;利用连续刚度测量(CSM)技术,采用不同的加载速率对无铅焊点(Sn3.0Ag0.5Cu、Sn0.7Cu和Sn3.5Ag)内的界面化合物Cu6Sn5进行测量,得到载荷、硬度和弹性模量-位移曲线.根据纳米压痕结果确定Cu6Sn5的蠕变应力指数.

关键词: 界面化合物(IMC) , 纳米压痕测试 , 连续刚度测量 , 蠕变应力指数

纳米压入法研究无铅焊料应变率敏感性?

贾春楠 , , 袁国政 , 李志刚 , 树学峰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1.009

采用纳米压入法对 Sn-3.0Ag-0.5Cu、Sn-0.7 Cu及Sn-3.5 Ag无铅焊料的室温应变率敏感性进行研究.相同压深下,压入载荷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提高而增大;3种焊料的接触刚度均随压深近似线性增加,不同应变率下弹性模量基本不变;硬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表明了无铅焊料的塑性应变率强化性.保载阶段蠕变位移随加载段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蠕变应变率先急剧下降然后趋于稳定.通过系统研究应变率对3种常用无铅焊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评价无铅焊点的服役可靠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铅焊料 , 应变率敏感性 , 纳米压入 , 力学性能

无铅焊点及其内部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能研究

袁国政 , 杨雪霞 , , 树学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对无铅焊点(Sn3.0Ag0.5Cu、Sn0.7Cu和Sn3.5Ag)及其内部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根据实际工业工艺流程制备无铅焊点试样;利用接触刚度连续测量(CSM)技术对焊点及内部IMC层进行测试,得到IMC层及无铅焊点的弹性模量、硬度等力学性能参数,并根据载荷-位移曲线的保载阶段确定蠕变应力指数.结果表明,Sn0.7Cu的IMC层的弹性模量和蠕变应力指数为无铅焊点的2.03和6.73倍;对无铅焊点的可靠性评估中,将IMC层的影响考虑进去使得结果更为合理.

关键词: 无铅焊点 , 金属间化合物 , 纳米压痕 , 力学性能 , 蠕变应力指数

无铅焊料Sn3.0Ag0.5Cu/Cu界面过渡层金属间化合物性能研究

杨雪霞 , , 李志刚 , 树学峰

功能材料

根据实际工业工艺流程和服役工况,制备接近真实服役状态下的微电子封装中无铅焊点界面化合物试样;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确定IMC的形貌厚度和化学成分;根据W.C.Olive算法,利用连续刚度测量(CSM)技术,实现了IMC层、焊料和Cu的弹性模量、硬度随压痕深度变化的连续测量,得到IMC层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5.2±0.2)GPa和(104.51±2.62)GPa.根据纳米压痕结果,焊料、Cu和IMC蠕变应力指数从小到大分别为15.129、61.463和70.27.

关键词: 界面化合物 , 纳米压痕测试 , 弹性模量 , 硬度 , 蠕变应力指数

单轴拉伸确定粘弹性材料瞬时模量的测试方法

刘二强 , , 王鹤峰 , 杨雪霞 , 树学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8.020

对尼龙12材料分别进行单轴拉伸蠕变和率跳动测试,用以得到拉伸蠕变柔量和率跳动前后对应的应力-应变响应关系,进而获得各测试条件下对应的瞬时模量.基于弹簧粘壶组合本构模型的拉伸蠕变测试方法仅适用于线性粘弹性材料,率跳动测试方式则可适用于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瞬时模量值相近,而相对于率跳动直接测量粘弹性材料瞬时模量方法,拉伸蠕变间接测定的方法更为高效准确.

关键词: 蠕变柔量 , 率跳动 , 瞬时模量 , 粘弹性材料

基于纳米压入法研究Sn3.0Ag0.5Cu焊点金属间化合物的应变率效应

杨雪霞 , 晋艳娟 , , 树学峰

稀有金属

采用纳米压入法对Sn3.0Ag0.5Cu无铅焊点金属间化合物(IMCs) Cu3Sn和Cu6Sn5进行测试,对其不同压入应变率下(P/P=0.01,0.05,0.25,0.5 s-1)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应变率敏感性,Cu3Sn和Cu6Sn5加载曲线的锯齿流变不同,表明两者在弹-塑性转变过程中的位错成核与增殖程度不同;不同应变率下Cu3Sn和Cu6Sn5的接触刚度均与压入深度呈线性关系且Cu3Sn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明显高于Cu6Sn5,随着应变率的增大二者的硬度值均增大而弹性模量则基本不变.加载应变率较高时保载段的蠕变位移较大,以应变率为0.05 s-1时的蠕变数据为研究对象,Cu、Cu3Sn、Cu6Sn5和Sn3.0Ag0.5Cu焊料的蠕变应变率敏感指数m分别为0.0163,0.0117,0.0184和0.0661.

关键词: 纳米压入 , 金属间化合物 , 力学性能 , 应变率效应

重金属铬(Ⅵ)和铅对南京土壤中赤子爱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

王婉华 , 陈丽红 , 刘征涛 , 王晓南 , 张聪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0.2015042102

以南京化学工业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重金属 Cr (Ⅵ)和 Pb 对赤子爱蚓( Eisenia fetida)生长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暴露28 d时,较低浓度的Cr(Ⅵ)(4—8 mg·kg-1)和Pb (1000—1500 mg·kg-1)能促进赤子爱蚓的生长发育,而较高浓度的 Cr (Ⅵ)(32—64 mg·kg-1)和 Pb (3000 mg·kg-1)则显著抑制赤子爱蚓的生长发育;赤子爱蚓的产茧量随着Cr(Ⅵ)和Pb浓度的升高被显著抑制,其中,Cr(Ⅵ)抑制赤子爱蚓产茧量的EC50(半数有效浓度)、NOEC(无观察效应浓度)和LOEC(最低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22.86(20.56—25.42)、8、16 mg·kg-1.Pb抑制赤子爱蚓产茧量的EC50、NOEC和LOEC分别为2280.34(2200.90—2362.65)、1500、2000 mg·kg-1;与人工土壤中Cr(Ⅵ)和Pb对赤子爱蚓产茧量的28 d?EC50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Cr(Ⅵ) , Pb , 南京土壤 , 人工土壤 , 赤子爱 , 生长 , 繁殖

川钢钒钛精矿烧结配矿试验研究

杜长坤 , 麦吉昌 , 罗清明 , 袁晓丽 , 万新 , 柳浩

钢铁钒钛

针对四川德集团钢铁有限公司烧结厂使用较高比例的钒钛磁铁精矿的烧结生产情况,通过实验室烧结杯试验,研究了钒钛磁铁精矿配比和碱度对烧结矿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德钢铁有限公司的原、燃料和配矿结构条件下,要保证烧结矿产质量、节能和降低原料成本,合适的钒钛磁铁精矿配比为45%,合适的碱度为2.3.

关键词: 钒钛精矿 , 烧结 , 配比 , 碱度 , 烧结矿性能

傅立叶红外光谱(ATR)法鉴别聚氨酯和聚氯乙烯

周洪涛 , 李洪 , 孙琳琳 , 冷爱平 , 孙献国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生活中人们仅从外观上很难鉴别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两种人造.试验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ATR)法对送检的两件手提包人造样品的材质进行快速鉴别.结果表明,傅立叶红外光谱(ATR)分析技术作为人造有机结构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具有快速、简便、样品用量少、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 聚氨酯 , 聚氯乙烯 , 红外光谱 , ATR , 波数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