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苏
,
陈晓平
,
李南华
,
盛洪产
,
孙春华
,
马菲菲
,
胡子全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3.2014070705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菌T1.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 Bacillus sp),该菌的絮凝活性物质分布在发酵液上清液中.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生活污水絮凝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5%,污水pH值7.0,助凝剂CaCl2投加量为2%,在此条件下,T1发酵上清液对生活污水的絮凝率为83.85%.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
芽孢杆菌
,
生活污水
,
絮凝特性
,
正交实验
汪顺丽
,
查君茹
,
张宏才
,
魏荷芬
,
胡子全
,
赵海泉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4.2015110202
为获取高效降解污泥胞外聚合物的优势菌种以用于最大程度使污泥减量化,从合肥望塘污水厂活性污泥中筛选3株具有高效代谢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菌株SL-10、SL-11和SL-16.通过形态特征、16S rRNA gene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SL-10、SL-11和SL-16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巨大芽孢杆菌属(Bacillus megaterium).以污泥SCOD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污泥减量菌剂各菌株最佳配比为SL-10∶SL-11∶SL-16=3∶2∶1,菌剂培养条件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培养时间为32 h,最佳培养温度为35℃,发酵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6.0,发酵最适装液量为80 mL/250 mL.优化污泥减量菌剂培养条件后用于处理污泥,确定处理时间为150 min,此时SCOD为841.19 mg· L-1,VSS为2316.54 mg·L-1,VSS溶解率为24.51%.
关键词:
污泥减量菌剂
,
蛋白酶
,
淀粉酶
,
污泥
,
水解
丁建国
,
胡骏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与三维流场分析程序相匹配的任意叶轮机通用叶片造型程序,进行某单级高通流、跨音、宽弦长风扇转子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调整转子进口流量、出口总压、叶片最大相对厚度和前后缘厚度等参数沿径向的分布,弯度和最大弯度位置沿弦向的分布,从设计上减弱了叶片上部的激波强度、降低了激波及其关联的损失,克服了该转子叶尖高相对马赫数和低损失、高效率的矛盾,最终获得满足气动性能和结构强度的风扇转子.
关键词:
航空
,
航天推进系统
,
跨音
,
风扇转子
,
全三维设计
,
数值模拟
李培枝
,
沈一丁
,
杨晓武
功能材料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1000)、N-甲基二乙醇胺(MDEA)、1,4-丁二醇(BD0)、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全氟乙基辛醇(FEOH)封端改性,制备了含全氟烷基侧链的阳离子含氟水性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I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量了涂膜与水和乙二醇的接触角,用表面电子能谱仪(ESCA)检测了聚氨酯成膜后的含氟成分的分布情况,并考察了该涂膜的耐热性和耐蚀性能.研究发现,全氟烷基聚氨酯成膜时产生了较大取向作用,含氟基团向空气/聚合物界面伸展,有明显的"趋表"现象,这有利于形成低能表面,对聚合物内部分子形成了很好地保护作用,使涂膜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及优异的耐蚀性能.
关键词: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
,
全氟烷基侧链
,
涂膜
,
表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