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源申
,
袁晓敏
,
王彪
,
王荣军
,
黄达文
,
赵志群
,
梁晓乾
,
胡夏雨
钢铁
为消除高炉冷却壁铸造内应力对壁体工作的破坏性影响,提出了利用高炉烘炉过程来实现既烘干水分保护耐材,同时又消除内应力的新思路.采用与马钢1号高炉第5代炉役铸钢冷却壁相同的实验冷却壁,使用8种处理工艺,力学性能及X射线应力测试、金相微观组织分析等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系列热态模拟实验.取得的优化工艺条件在1号高炉烘炉中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新烘炉工艺可使ZG冷却壁内应力由出厂铸态的212 N/mm2消除到5.8 N/mm2.有效消除率达97 %以上,壁体的力学性能也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高炉
,
冷却壁
,
内应力
,
消除
,
高炉烘炉
胡源申
,
李家新
,
惠志刚
,
叶军
钢铁
为消除高炉冷却壁铸造内应力对壁体工作的破坏性影响,对马钢2 500 m3新2号高炉实施了利用高炉烘炉过程来实现既烘干水分保护耐材,同时又消除内应力的工业应用.采用与工业高炉同材质、同制作工艺的铜、灰铁和球铁实验冷却壁,使用力学性能及X射线应力测试、金相微观组织分析等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系列热态模拟实验,取得的优化工艺条件在2号高炉烘炉过程中应用.结果表明,有效消除铸铁冷却壁内应力平均达93%以上,同时壁体的力学性能平均提高12%以上.
关键词:
高炉
,
冷却壁
,
铸造内应力
,
消除
,
高炉烘炉
胡源申
,
董元箎
,
袁晓敏
,
王彪
,
黄达文
,
胡夏雨
钢铁
为抑制高炉冷却壁内水管的结垢,使用马钢二铁和四铁厂高炉现场冷却水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结垢研究.采用数码摄象、扫描电镜、化学分析、称重测试、X射线衍射相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冷却水质、水管材质、水中溶氧等因素对结垢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缓结垢的一些工业实施对策.
关键词:
高炉
,
冷却水
,
冷却壁
,
结垢
胡源申
,
张文明
,
岳海峰
钢铁
对使用开路循环水、预处理循环水、软水密闭、纯水密闭4种冷却水质和循环方式,使用灰铸铁、球墨铸铁、耐热铸铁、铸钢和铜5种材质的一代服役后高炉冷却壁进行了系统解剖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材质冷却壁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抗结垢性能、易加工性能和经济性能,揭示了铁基材质冷却壁的微观破损机制和壁内水管的成垢机制。
关键词:
高炉
,
长寿
,
铁基材质
,
冷却壁
,
破损机制
,
成垢机制
张功庭
,
盛光敏
,
黄利
材料导报
在介绍了金属材料包中格效应的基础上,总结了金属包申格效应的表征方法,对造成材料包申格效应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和总结,阐述了产生包申格效应的相关机理,提出了消除或减小包申格效应的方法,并为包中格在今后的工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明了一些方向,这也是包申格效应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包中格效应
,
影响因素
,
机理
刘海涛
,
王任甫
,
杨景红
,
牛佳佳
材料开发与应用
利用单轴屈服试验法研究了高强度10CrNi5MoV钢的包申格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拉伸预塑性应变量的增大,10CrNi5 MoV钢的包申格效应显著增大,在约0.9%预塑性应变量时趋于饱和,此时包申格效应因子为0.72;包申格效应的产生主要与位错运动和背应力有关,热处理均可显著减弱10CrNi5MoV钢的包申格效应.
关键词:
包申格效应
,
屈服强度
,
位错
,
热处理
丁其杰
,
韩长喜
,
刘生福
,
王红
,
陈慧丽
腐蚀与防护
通过对采油五厂胡五块生产系统腐蚀因素调查,摸清了胡五块腐蚀原因是产出液中Cl-,HCO3等强腐蚀性离子含量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CO2(最高达4.68%),并含硫酸盐还原菌(SRB),从而形成弱酸性腐蚀水体.经向套管中注入KY-2高效缓性剂(加药浓度100 mg·L-1)后,腐蚀速率由0.0970mm·a-1降为0.0215 mm·a-1,总铁值由38.1 mg·L-1降为16.5 mg·L-1,治理后减少腐蚀作业5井次,取得较好的防腐蚀效果.
关键词:
腐蚀因素
,
缓蚀剂
,
综合治理
,
现场试验
,
采油五厂
高尚青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718
为确保申家峪尾矿库坝体的安全稳定,根据尾矿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对申家峪尾矿库的渗流条件进行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并建立了反映主要坝体结构和周边岩体特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MIDAS/GTS NX计算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尾矿坝终期标高340 m时正常工况下坝体的渗流特性和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渗流情形;评价分析了尾矿库在终期堆积标高时的渗流稳定性,并为坝体抗滑稳定验算提供了准确的浸润面位置。通过工程分析证明,利用MIDAS/GTS NX计算软件可以较好地模拟尾矿库的渗流特性,对尾矿库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尾矿库
,
有限元
,
渗流稳定性
,
浸润线
魏超贤
,
张凰
,
张迪
,
杨晓磊
新型炭材料
随着纳米碳管(CNTs)的广泛应用,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天然有机质与CNTs的相互作用增大了CNTs的分散性,可能带来更大的环境风险.本研究系统考察了溶解胡敏酸(HA)对CNTs的悬浮效果,发现随着悬浮次数的增加,HA的累积吸附量不断增大,而CNTs的悬浮量先增加后减少,表明CNTs确实存在分级悬浮的现象.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高悬浮量和低悬浮量的CNTs进行表征发现,高悬浮量的CNTs相比低悬浮量的CNTs短且碎,说明具有较多缺陷的CNTs可能是易悬浮的部分;尽管高悬浮量的CNTs对HA的累积吸附量较低,但其较早的出现了明显的失重平台,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两方面的证据可以证实CNTs自身性质的差异是其分级悬浮的控制性因素.
关键词:
纳米碳管
,
分级悬浮
,
透射电镜
,
热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