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
赵兴中
,
江来珠
,
罗会国
,
胡镇华
,
崔崑
金属学报
以分维几何学为基础,建立了断口二次电子像的分维Brownian模型,提出了以图像处理系统为手段的断口形貌的分维测量方法。研究了Ni粘结的Ti(C,N)金属陶瓷在三点弯曲条件下,断裂表面的分形维数与横向断裂强度及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金属陶瓷的微观断裂的Fractal模型,给出断口分形维数的计算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横向断裂强度的对数值lgσ_(bb)随分形维数D_F增加呈单调上升的直线关系;显微组织的变化对分形维数有重要影响;断口的分形维数依赖于测量码尺的选择,且存在上临界点ε_k′。
关键词:
分形维数
,
fracture morphology
,
fractal model
,
Ti(C
,
N) cermet
胡镇华
,
肖杰轩
金属学报
在应变控制下,试验了5CrNiMo和5Cr2NiMoVSi两种热作模具钢的循环软化特性及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应变幅为Δεt/2=0.6—1.8×10~(-2)范围内,不同硬化状态的试验钢均表现为循环软化特性;软化效应主要集中在前几周,在随后的循环过程中应力幅变化较小,软化效应减弱;整个循环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应力饱和现象。TEM分析表明,循环软化与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有关。试验钢的软化是由于在循环变形中位错结构转变成低密度、低内应力的位错胞状组织,以及细小碳化物在位错往复切割下碎化而重新回溶引起的。
关键词:
低周疲劳
,
hot-working die steel
,
cyclic softening
刘宁
,
徐根应
,
许育东
,
李健
,
胡镇华
,
崔昆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1998.02.008
研究了金属陶瓷热冲击疲劳特性,重点探讨了裂纹的形成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温度的增高,裂纹形核孕育期缩短,裂纹扩展速率增大;随着金属陶瓷中金属相含量的增加,裂纹扩展速率降低.热冲击疲劳裂纹的形成与微孔洞的形核、长大和连通有关.研究还发现,金属陶瓷热冲击疲劳断口中存在疲劳条纹.
关键词:
金属陶瓷
,
热冲击疲劳
,
裂纹形核机制
,
疲劳条纹
鲁云华
,
赵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肖国勇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采用红外(IR)、紫外(UV-Vis)、溶解性测试等对CPI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两种二酐单体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共聚聚酰亚胺光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环二酐CBDA摩尔配比的增加,CPI薄膜在410 nm处的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薄膜颜色逐渐变浅,溶解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
郑乃章
,
李原野
,
郑康妮
,
莫云杰
,
苗立峰
硅酸盐通报
本文回顾了清代中晚期后中国陶瓷技术从全盛走向停滞和西方近代陶瓷科学产生的历史,分析了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镇传播的历程,界定了景德镇古陶瓷技术与其现代陶瓷技术的分界.指出: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近代陶瓷科学技术才在景德镇陶瓷业得以传播和推广应用;在这个历程中,一批近代陶瓷教育的先驱们起着巨大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政府设立的陶瓷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才能真正使中国陶瓷技术传统转变为科学.
关键词:
近代陶瓷科学
,
传播
,
景德镇
丁其杰
,
韩长喜
,
刘生福
,
王红
,
陈慧丽
腐蚀与防护
通过对采油五厂胡五块生产系统腐蚀因素调查,摸清了胡五块腐蚀原因是产出液中Cl-,HCO3等强腐蚀性离子含量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CO2(最高达4.68%),并含硫酸盐还原菌(SRB),从而形成弱酸性腐蚀水体.经向套管中注入KY-2高效缓性剂(加药浓度100 mg·L-1)后,腐蚀速率由0.0970mm·a-1降为0.0215 mm·a-1,总铁值由38.1 mg·L-1降为16.5 mg·L-1,治理后减少腐蚀作业5井次,取得较好的防腐蚀效果.
关键词:
腐蚀因素
,
缓蚀剂
,
综合治理
,
现场试验
,
采油五厂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华“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