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军
,
郭斐
,
葛晶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11003
以聚乙二醇400为分散介质,高纯球形硅微粉为分散相,气相白炭黑M-5为添加剂,采用球磨法制备了颗粒含量不同的剪切增稠液(STF),研究了高纯球形硅微粉和气相白炭黑含量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并修正了剪切增稠段的黏度公式。结果表明:高纯球形硅微粉的含量越高, STF的剪切增稠效应越明显;气相白炭黑可以显著改善 STF 的剪切增稠效应,通过改变其加入量,可以实现STF剪切增稠效应由连续性向非连续性过渡;通过拟合试验数据得到的修正剪切增稠段黏度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得很好。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
气相白炭黑
,
硅微粉
,
流变性能
于国军
,
郭斐
,
葛晶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10008
在以甲基硅油、明胶、琼脂胶为原料制备的复合胶状基体中添加了单一粒径(单级配)和两种粒径级配(双级配)的改性羰基铁粉,通过真空减压制备了单级配和双级配磁流变复合胶,研究了羰基铁粉粒径及其级配对该磁流变复合胶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级配磁流变复合胶的剪切强度随着羰基铁粉粒径的减小逐渐减小;90%(质量分数,下同)未球磨混合10%球磨羰基铁粉的双级配磁流变复合胶的剪切强度则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羰基铁粉粒径的减小)先增后降,球磨24 h后的剪切强度可达99.6 kPa,相比于未球磨单级配磁流变复合胶,其剪切强度提高了17.8 kPa.
关键词:
磁流变复合胶
,
单级配
,
双级配
,
剪切强度
范仕刚
,
余明清
,
张林
,
赵春霞
,
陈广乐
,
王坤
,
刘杰
,
张联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DTA、XRD和TEM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的影响,并制备出具有纳米镁铝尖晶石为晶相的微晶玻璃.
关键词:
纳米晶
,
镁铝尖晶石
,
晶化
,
微晶玻璃
周延春
,
常昕
,
周敬
,
夏非
金属学报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气—液—固(VLS)法生长的β—SiC晶须中的孪晶构型。在竹节状的SiC晶须中,β—SiC节与含高密度堆垛层错(或一维无序)的节之间孪生相连,其李晶界为{111}_β;同时还观察到有的β-SiC节被{111}_β孪晶界分为两节。此外,在晶须的头部及分叉处还观察到了孪晶界平行晶须轴向的孪晶结构。利用选区电子衍射和像衍衬分析发现,这种双晶SiC晶须的孪晶面平行于基体的{001}_M。
关键词:
SiC晶须
,
twin
,
bicrystalline whisker
,
null
史培阳
,
张影
,
张大勇
,
王媛媛
,
姜茂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铁尾矿、硼泥和粉煤灰制备矿渣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穆斯堡尔谱对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渣微晶玻璃的主析晶相为钙铁辉石,次晶相为普通辉石和紫苏辉石;随着硼泥配入量的增加,矿渣微晶玻璃中晶体的析出量和尺寸均逐渐增加,晶体形态由枝晶向球晶及块状晶体过渡;枝晶向球晶转变可以明显改善矿渣微晶玻璃的性能,而球晶向块状晶体的转变则恶化了微晶玻璃的性能.在本实验研究的条件下,Fe2+主要分布在析晶相中,起到促进晶体析出的作用;随着硼泥配入量的增加,Fe3+含量也逐渐增加,Fe2+和Fe3+共同促进了熔体内部的晶体析出.
关键词:
微晶玻璃
,
铁尾矿
,
微观组织
,
穆斯堡尔谱
吴波
,
魏悦广
,
谭建松
,
王建平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09.009
提出了一种针对超细晶和纳米晶金属(主要是fcc金属)晶间断裂的微结构计算模型,即采用基于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CMSG)理论描述晶粒内部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变形、强化和尺度效应;采用黏聚力界面模型来模拟晶界的滑移和分离现象,以及晶间裂纹的萌生和演化,直至晶间断裂导致的材料失效.利用该计算模型模拟了纳米晶Ni的拉伸实验过程,对纳米晶Ni宏观力学行为和晶间微裂纹萌生与扩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验证了针对超细晶和纳米晶力学性能的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模拟结果表明,非均匀塑性变形导致高应变梯度效应,晶粒塑性变形强化显著,使晶界主导的变形机制对纳米晶金属的整体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纳米晶
,
晶间断裂
,
应变梯度塑性
,
有限元模拟
杨栋华
,
欧信兵
,
张津
材料导报
综述了超细晶/纳米晶铝膜的制备技术和制备工艺参数如衬底类型、氩气分压和靶功率等对铝膜结构性能的影响;介绍了目前超细晶/纳米晶铝膜的显微组织、铝薄膜及超薄铝薄膜的研究和其机械性能等研究方面的现状和进展,并展望了超细晶/纳米晶铝膜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超细晶/纳米晶
,
铝膜
,
制备
,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