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福林
,
张辉
,
蒙春标
,
李落星
材料热处理学报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3104铝合金进行双道次等温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为400和500 ℃,变形速率为0.01和0.1 s-1,道次的变形量均为0.4,道次间保温时间为30、60和120 s.结果表明:3104铝合金在400 ℃以上的双道次热变形过程中,发生动态与静态软化.道次间的软化率随着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增加,以及道次间停留时间的延长和道次间保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运用双道次软化率建立了3104铝合金热变形再结晶模型,其再结晶激活能为155 kJ/mol.
关键词:
3104铝合金
,
双道次热变形
,
软化率
,
再结晶
翁舒楚
,
张辉
,
李落星
,
陈容
,
蒋福林
机械工程材料
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7150铝合金进行不同真应变(0.2,0.4,0.6,0.8)的热压缩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该合金在450℃和10s-1应变速率下的动态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真应力随真应变的增加迅速增大,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呈现动态软化;随着真应变的增大,原始等轴状晶粒逐渐被拉长,位错缠结形成位错胞和亚晶;变形过程中棒状的T(AlZnMgCu)相和球状弥散相Al3Zr粒子逐渐发生粗化,减弱了其对再结晶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7150铝合金
,
热压缩变形
,
流变软化
,
亚结构
,
析出相
李民权
,
蒋福林
,
张辉
,
李落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弯曲实验、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轧制温度、变形量对钢/铝复合板热轧复合的结合强度、界面和厚比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温度低于400℃时,弯曲次数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少:轧制温度在400℃时钢/铝复合板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最大;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铝层的压下量增加,钢层的压下量减小,致使两者压下量的差值增加;总的压下量越大,弯曲次数越多,结合界面和结合强度越好:当总压下量为20%~30%时,弯曲次数随压下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总压下量>30%时,弯曲次数随压下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随着总压下量的增加,钢和铝的压下量成正比关系增加,变化趋势相同,组元压下量的差值随总压下鼍的增加而减小,变形量趋于一致.
关键词:
钢/铝复合板
,
热轧复合
,
结合强度
苏剑
,
张辉
,
滕杰
,
蒋福林
,
孙轶山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2.019
通过拉伸试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在冷轧前分别进行固溶处理和过时效处理工艺对6016-T4P板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前进行固溶处理的6016-T4P板材比冷轧前进行过时效处理的6016-T4P板材塑性、强度和平面各向异性指数更高,晶粒度更小,晶界分布更均匀;而冷轧前进行过时效处理会弱化6016-T4P板材的再结晶织构强度并改变再结晶织构类型,进而改变板材平面内不同方向上的屈服强度并减小平面各向异性指数.
关键词:
6016铝合金
,
形变热处理
,
显微组织
,
织构
,
力学性能
蒋福林
,
张辉
,
翁舒楚
,
傅定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087-6
在温度分别为300℃和450℃条件下对AA7150铝合金进行高应变速率(10 s-1)热压缩实验.结合差热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不同应变下热变形过程流变行为、亚结构演变及析出相形貌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A7150铝合金热变形过程发生了流变软化,在300℃条件下主要软化机制是动态回复,而450℃条件下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合金热变形过程中η相(300℃)及Al3Zr粒子(450℃)随应变的增加分布不均匀;T相中的铜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有从T相向S相转变的趋势,且随变形量的增加逐渐呈线性排列;显微组织还显示了动态析出及粒子诱发形核再结晶直接相关的形貌特征.
关键词:
Al-Zn-Mg合金
,
热压缩
,
动态现象
,
显微组织
吕仁江
,
丁会敏
,
李英杰
,
丁爽
,
邓磊
,
侯学功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289
以丙烯酰胺-β-环糊精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β-环糊精手性毛细管整体柱.通过红外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整体柱固定相的结构和形貌.并以苯丙氨酸为考察物考察了柱子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柱效达到47701 plates/m,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在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下,采用丙烯酰胺-β-环糊精整体柱首次拆分盐酸依替福林对映体,结果使盐酸依替福林对映体达到了基线分离.
关键词:
丙烯酰胺-β-环糊精
,
整体柱
,
毛细管电色谱
,
盐酸依替福林
张汉青
,
胡中
,
陈卫东
,
庄振宇
,
朱柯
,
祝宝英
,
许飞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2.10.005
用异氰酸酯三聚体与二羟甲基丙酸(DMPA)先进行扩链反应,蒋用3,5-二甲基吡唑(DMP)将剩余的异氰酸酯基封闭,然后用二甲基乙醇胺(DMEA)中和成盐,制得可水分散型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WBI),并讨论了封闭比例[n(-H)∶n(-NCO)]、DMPA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制备水分散型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封闭固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预定结构产物,并且制备的封闭型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可在较低温度( 130~ 150℃)实现解封.用合成的封闭异氰酸酯与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制备了水性玻璃烘烤涂料,并对涂膜性能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3,5-二甲基吡唑
,
封闭多异氰酸酯
,
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