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
,
黄柳
,
薛生国
,
潘炜松
,
邹奇
,
WilliamHartley
,
莫竞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7)60047-5
研究砷对三种水稻品种(玉香油占、CNT87059和南洋占)生物量、根部渗氧径向分布、根表铁膜形成以及砷在植物体内积累的影响.在土壤中分别添加50和100 mg/kg砷、并以未经处理的含砷8.5 mg/kg的土壤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随着砷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根表铁膜的含量增加;水稻根尖渗氧率与根基部渗氧率的比值随着砷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水稻根部渗氧模式从"紧密型"向"疏松型"转变;与对照样品相比,50和100 mg/kg砷处理能显著增加水稻根部的砷积累(P<0.05);低渗氧能力水稻品种(南洋占)谷粒砷含量显著高于高渗氧能力水稻品种(CNT87059,P<0.05)的谷粒砷含量.
关键词:
砷
,
铁膜
,
水稻
,
渗氧径向分布
吴川
,
黄柳
,
薛生国
,
邹奇
,
史力争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1.2015071004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废弃物,综合利用难度大,外排赤泥以堆存为主, 赤泥堆场的环境安全问题正严重威胁氧化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赤泥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在Pb、Cd、Zn等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领域已有较多研究,但在As污染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分析赤泥对As的钝化作用(吸附作用和沉淀作用)及影响因素( pH、共存离子、Eh、土壤质地等)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赤泥在水体和土壤As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赤泥在环境修复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提出了赤泥在As污染环境治理研究方面应关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赤泥
,
砷(As)
,
土壤污染
,
钝化作用
,
环境修复
黄玲
,
李义伟
,
薛生国
,
朱锋
,
吴川
,
王琼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典型赤泥堆场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环境条件下赤泥堆场的盐分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存年限的增加,赤泥中盐含量呈降低趋势;CO32-是赤泥中占主导地位的阴离子,约占阴离子组成比例的34.14%~73.26%;赤泥可交换态阳离子及水溶态阳离子以Na+为主,可交换态Na+占可交换态阳离子组成比例60.50%~83.94%,水溶态Na+占水溶态阳离子组成比例71.32%~91.16%;随着堆置年限的增加,赤泥中Ca2+、HCO3-含量升高,而Na+、SO42-、CO32-含量降低,K+、Mg2+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赤泥中盐含量和SO42-、CO32-、N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CO3-、Ca2+、Mg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Na+含量和CO32-含量过高是赤泥高盐分含量的主要原因,这为赤泥堆场土壤化处置和植被重建过程中盐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赤泥
,
赤泥堆场
,
堆存年限
,
盐分组成
,
土壤化
朱锋
,
韩福松
,
薛生国
,
郭颖
,
李萌
,
廖嘉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赤泥堆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形学理论,研究不同堆存年限赤泥团聚体粒径分布与赤泥理化性质(容重、孔隙度、pH、电导率、可交换盐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堆存年限的增加,赤泥理化性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赤泥团聚体的稳定性逐步增加;赤泥团聚体分形维数为2.70~2.85,随堆存年限的增加,赤泥团聚体分形维数逐渐降低;赤泥团聚体分形维数与赤泥理化性质和团聚体稳定性均呈显著相关性,表明分形维数能够很好地表征赤泥的理化性质和团聚稳定性.
关键词:
赤泥
,
赤泥堆场
,
分形维数
,
团聚体
,
土壤化
杨倩
,
吴勇军
,
翁文剑
,
王东
,
李翔
,
刘永锋
,
陈立新
,
陈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6.04.035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国际化教学和互动交流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的一些实践和探索.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足以及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欠缺,通过包括开设全英文研究生课程、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开设学术论坛、举办全英文研究生学术成果墙报展、组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生联合论坛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化教育方式,为研究生提供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的多方位思维,拓宽研究生的全球化视野,提升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全面综合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素养.
关键词:
学术素养
,
国际化
,
全英文课程
,
学术墙报展
,
学术论坛
王俊岭
,
王雪明
,
冯萃敏
,
李颖娜
,
赵欣
硅酸盐通报
植生混凝土已经被用于河岸护坡、公路护边、停车场、屋顶绿化、建筑物墙面绿化等工程中.它对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植生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同时,在净化水质、修复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调节环境温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分析,综述了植生混凝土的概念、特点、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情况,并提出了植生混凝土未来需研究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入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植生混凝土
,
降碱
,
填料
,
强度
,
应用
陈泽民
,
孙涛
,
李松
,
柏万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9.03.010
氮化钒是VT包芯线粉芯材料的一种,使用中对其粒度有严格要求,经过破碎后会产生很多细粉,不能直接使用.为充分利用细粉,拟定分级-造粒-干燥工艺对氮化钒粉末进行处理,干燥工艺是很重要的工序.分析干燥温度、原料粒径、初含水率以及粘合剂配比对氮化钒生球干燥过程的影响,并探讨生球干燥过程,发现干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呈"单峰"状和"双峰"状,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氮化钒
,
干燥
,
干燥速度曲线
李钢
,
金同顺
,
尤娟
,
王露
,
吴启南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11.014
用XRD、SEM、ICP、TG等分析手段对生、煅磁石的物相、元素含量、形貌、晶粒大小、比表面积等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磁石煅烧后保持了原有的主要物相Fe3O4,而Fe2O3基本消失,有害元素Cd和Pb含量明显降低,晶粒变大(从24.5 nm提高到35.7 nm),表面变疏松.与煅磁石在加热过程中一次失重相比,生磁石加热过程中,在367.9~422.1℃和568.8~594.1℃之间出现了2个失重台阶.
关键词:
中药
,
磁石
,
X射线粉末衍射
,
扫描电镜
,
微量元素
翟启杰
,
邢长虎
,
赵沛
,
于艳
钢铁
运用热力学理论提出了微区成分扰动生核处理的新构想,并以轴承钢和Q235钢为实验材料,采用同时浇注分流充型的实验方法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钢液中造成一定方向和程度的成分起伏,可以促进钢液生核,从而增加铸坯中等轴晶数量.
关键词:
成分扰动
,
轴承钢
,
Q235钢
,
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