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娜
,
刘军
,
刘文秋
,
李美亚
,
赵兴中
功能材料
采用sol-gel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成功制备出纯BiFeO3(BFO)和Ce、V共掺杂Bi0.97 Ce0.03Fe1-x VxO3 (x=0,0.01,0.02,0.03)(BCFVx)薄膜.结构和形貌测试表明,Ce、V共掺杂使得BFO薄膜发生从菱方结构到伪四方结构的转变,且薄膜晶粒变小.介电性能和漏电流测试表明,Ce、V共掺杂BFO薄膜的介电常数增大,介电损耗和漏电流密度减小.铁电性能测试表明在x=0.01时,BCFV0.01薄膜具有较好矩形度的电滞回线,表现出较好的铁电性能.
关键词:
BiFeO3
,
sol-gel技术
,
离子掺杂
,
铁电性能
,
漏电流
夏同驰
,
李晓峰
,
董会超
,
王力臻
,
王润东
,
袁娜
功能材料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Fe2O4.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的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循环伏安、模拟电池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研究了BaFe2O4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BaFe2O4为正极充电起始物质,与贮氢合金电极组成二次碱性电池,在1.2V附近有一个平稳的放电平台,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合成时反应物的比例对产物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在900℃,灼烧10h的条件下,以反应物Fe2O3与Ba(OH)2摩尔比为1:1.5时获得的产物性能较好.
关键词:
铁电池
,
正极材料
,
电化学性能
,
BaFe2O4
韩宇
,
张明博
,
袁娜
,
申泽亮
,
刘虹
上海金属
根据石灰石造渣制度的理论探讨和成渣机制分析,对转炉半钢炼钢应用石灰石造渣工艺进行工业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灰石造渣工艺冶炼半钢可使脱碳速率稳定在0.087%/100 Nm3~0.117%/100 Nm3,且拉碳成功率高达91.68%,此工艺具有较好的脱磷效果,可使终点钢液中[P]质量分数降低至0.013% ~0.017%;石灰石造渣工艺终渣成分与单纯加入石灰造渣接比,其碱度较为接近,终渣MgO含量稍高,但是TFe含量较低,提高了金属收得率;该工艺能够显著降低石灰消耗7.0~19.0 kg/t,可降低冶炼成本.
关键词:
转炉
,
半钢炼钢
,
石灰石
,
造渣工艺
张东
,
韩宇
,
李彦军
,
房志琦
,
袁娜
,
张兴隆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72
为了研究高效合金烘烤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对高效合金烘烤装置在转炉炼钢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合金烘烤方式,高效合金烘烤装置可在2~4 h内将15 t铁合金升温至400~600 ℃,进而有效去除铁合金内的结晶水.当铁合金实际温度达到450 ℃时,可将钢中氢质量分数降低至0.000 150%以下,同时出钢温度降低20.31 ℃,转炉终点碳质量分数提高0.027%,脱氧剂消耗降低20%.在满足洁净钢生产的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转炉炼钢
,
高效合金烘烤
,
氢
,
终点碳质量分数
郝洪顺
,
杨阳
,
秦磊
,
王丽君
,
胡志强
,
刘贵山
人工晶体学报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从海娜花中提取天然染料,用其作为敏化剂制备了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对天然染料组成进行分析,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不同pH值下的海娜花染料进行测试,并对其敏化的纳米TiO2太阳电池进行光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海娜花天然染料主要成分为指甲花醌、木犀草素,次要成分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及芹菜素等;在中性(原始pH值)条件下,在可见光区约420 nm、470 nm、670 nm处有吸收峰,在紫外光区约340 nm处有吸收峰;在碱性条件下,由于指甲花醌、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酚羟基质子解离,紫外吸收峰发生红移并且吸收强度增加;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a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脱镁叶绿素,主要吸收峰都在420 nm和670 nm左右;在pH =5时,海娜花天然染料作为敏化剂制备的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比较好,开路电压为0.39 V、短路电流密度为0.66 mA·cm-2、填充因子为0.60、光电转换效率为0.15%,400nm处IPCE为1.7%.
关键词:
TiO2
,
海娜花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pH值
,
光电性能
王丽娟
,
刘峥
材料导报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结构类型、特点、目前的各种制备方法、袁征以及在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磁性高分子微球
,
制备
,
分析化学
,
应用
刘龙江
,
黄遥
,
唐芳
,
陈晓春
材料导报
在室温条件下,分别以硝酸银和氯化钠为银源与氯源,采用直接化学沉淀法进行合成,获得了稳定的氯化银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测试技术对氯化银粉末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袁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为氯化银,无单质银存在,并且氯化银颗粒平均尺寸为110 nm左右.
关键词:
氯化银
,
纳米粒子
,
直接化学沉淀法
,
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