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华
,
谢穗
,
赵晓东
,
廖润华
功能材料
以工业废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密度与水接近(0.80~1.10g/cm3)且耐磨性好的高活性多孔悬浮陶粒。通过非均相凝聚、涂层法对悬浮陶粒表面进行荷正电改性,并对改性陶粒的吸附性能、铁负载量、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压强度、表面形貌、表面电性及改性涂层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优化的改性条件为:氯化铁浓度为1mol/L,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3h。此条件下的改性陶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86.3%,是未改性陶粒的3~4倍。检测结果表明改性陶粒表面附着一层厚度不均的铁氧层,其主晶相为α-Fe2O3,呈多孔结构。
关键词:
悬浮陶粒
,
制备
,
荷正电改性
,
吸附
夏光华
,
谢穗
,
何婵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1.03.008
以煅烧矾土、煅烧高岭土、硅灰石、蛋白质发泡剂、明胶、聚乙烯醇、硅溶胶和聚合硫酸铝为原料,采用泡沫胶凝法制备了轻质钙长石材料,主要研究了蛋白质发泡剂加入量、明胶加入量、硅溶胶和聚合硫酸铝的加入时机以及硅溶胶加入量等对泡沫胶凝成型工艺的影响,并分析了烧成后轻质钙长石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1)蛋白质发泡剂-水泡沫体系中蛋白质发泡剂的体积分数为15%时,体系的发泡倍数达到最大;每100 mL蛋白质发泡剂-水泡沫体系中加入1.2 g明胶时,泡沫的沉陷率最小,稳定性最好;将聚合硫酸铝促凝剂分散到黏稠泥浆中,制成泡沫泥浆后,在高速搅拌下按1 L泡沫泥浆加入137 mL硅溶胶的比例缓缓加入硅溶胶,搅拌结束15 min后体系发生胶凝.2)按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成型并于1 280℃保温0.5 h烧成后的轻质钙长石材料,以钙长石为主晶相,并有少量刚玉相;烧成后的轻质钙长石材料为多孔结构,其气孔多为封闭气孔,且分布较均匀,平均孔径约200μm;烧成后的轻质钙长石材料的性能参数已达到,有的甚至已超过德国的Jm23砖.
关键词:
蛋白质发泡剂
,
胶凝成型
,
钙长石
,
轻质耐火材料
邱琴
,
凌建亚
,
丁玉萍
,
常宏文
,
王江
,
刘廷礼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5.06.01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SE-54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 (30 m×0.25 mm i.d.,0.25 μm),柱温50 ℃(3 min)5 ℃/min→180 ℃(2 min)10 ℃/min→260 ℃(5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1:50;进样口温度280 ℃.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亚油酸氯化物等;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柠檬烯等.超临界法较水蒸气法更加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
水蒸气蒸馏
,
气相色谱-质谱
,
荆芥穗
,
中草药
陈学君
,
李文建
,
陈婧
,
余丽霞
,
李杰
,
颉红梅
,
李唯
原子核物理评论
用12C6+和 36Ar18+离子束分别辐照玉米自交系干种子和浸泡种子, 研究了M1-M3代重离子束辐照的生物学效应. 结果表明: 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不同生理状态的种子对重离子辐照的敏感性也不同. 一般12C6+ 离子辐照干种子的适宜剂量为20-25 Gy; M1代叶型发生明显的变化, M2代植株在株高、穗位、单株穗数、雄穗花药颜色、粒质、穗行数、粒重和抗性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 并产生了许多有益的变异, 包括株高和穗位降低、同位多穗、穗行数和粒重增加、粒质由粉质变为硬粒以及抗锈病和红叶病的植株等, 有益突变的频率达7.0%-17.9%; 在M3代出现能够稳定遗传的, 并且光合效率增加的有益突变株. 由此可见, 重离子束辐照是玉米种质改良的一种高效手段.
关键词:
重离子辐照
,
剂量
,
生物学效应
,
变异
,
玉米
许学
,
刘斌美
,
章忠贵
,
蒋家月
,
吴跃进
原子核物理评论
对利用N离子束和γ射线诱变获得的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 89份株高突变体的株高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株高和水稻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 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穗长、单株茎秆干重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株高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茎秆干重、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通过对株高与其他产量结构因素的相关分析, 进一步了解了株高的变异对于水稻经济产量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
离子束注入
,
γ射线
,
株高
,
相关分析
赵蒙蒙
,
姜曼
,
周祚万
材料导报
农作物秸秆是一类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却长期未得到重视和开发利用;测定和分析其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实现其环保化高附加值利用.研究了产于成都平原地区的水稻、小麦、油菜等几种农作物秸秆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发现不仅秸秆种类,而且同一种秸秆的不同部位,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主要成分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杆部(直杆部位)纤维素含量较高,而穗部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较高.其中,油菜秸秆中纤维素含量最高(杆部达52.99%),小麦秸秆次之(杆部达51.16%),且随部位不同差异明显,水稻秸秆中纤维素含量相对较低(杆部为39.69%);小麦秸秆中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穗部达28.41%),水稻秸秆次之(穗部为24.81%),油菜秸秆最低(油菜籽壳中为18.34%);不同种类的秸秆中木质素含量不同,其中油菜秸秆(油菜籽壳中为22.06%)和小麦秸秆(穗部为23.89%)较低,而水稻秸秆含量较高(穗部为25.22%).通过对分析方法的建立,可快速得到不同秸秆及秸秆不同部位主要组分含量的信息,可用以指导组分的有效分离和高值化利用.
关键词:
秸秆组份分析
,
纤维素
,
半纤维素
,
木质素
胥蕊娜
,
姜培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空气流过烧结微多孔介质内部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颗粒直径下对流换热努谢尔特数随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为200~40μm时,实验得到的对流换热努谢尔特数与已有研究结果符合很好;当颗粒直径为20μm和10 μm时,实验结果略小于已有研究结果,说明空气在微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需要考虑微尺度效应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微多孔介质内对流换热努谢尔特数与雷诺数的经验关联式,并提出了考虑努森数的修正关联式.
关键词:
微多孔介质
,
实验研究
,
对流换热
,
微尺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