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
谢红国
,
包德才
,
于炜婷
,
雄鹰
,
谢威扬
,
马小军
功能材料
采用荧光法,检测了不同产地海藻酸钠中的荧光类杂质-多酚类物质,并采用活性炭吸附、透析及乙醇萃取等方法去除了海藻酸钠中的多酚类物质.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海藻酸钠中均含有多酚类物质,其相对含量由147.1~491.4AFU不等;采用不同方法对多酚类物质的去除均有显著效果,去除率为29.2%~72.1%,其中活性炭吸附法的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72.1%.
关键词:
海藻酸钠
,
多酚类物质
,
荧光
,
去除率
谢红国
,
李晓霞
,
于炜婷
,
郑佳妮
,
王锋
,
谢威扬
,
马小军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流动电势技术、接触角技术及表面轮廓技术分别考察了由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制备的海藻酸钠/壳聚糖(ACA)膜的表面电荷分布、表面亲疏水性、表面粗糙度,并以纤维蛋白原为模型,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技术考察了表面性质对蛋白在ACA微胶囊表面的吸附量及吸附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ACA微胶囊表面净电荷为负,表面正电荷随脱乙酰度的降低而减少.由脱乙酰度60%~90%壳聚糖制备的ACA膜的表面接触角均为70°左右,且无显著性差异.ACA微胶囊表面呈颗粒状结构,表面粗糙度随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降低而减小.蛋白吸附分析表明,"棒状"的纤维蛋白原分子以"侧向"和"直立"2种形式吸附于ACA微胶囊表面.当壳聚糖脱乙酰度较低时,蛋白吸附量较小,且此时蛋白多以"直立"形式吸附.以上结果表明,由壳聚糖脱乙酰度带来的ACA微胶囊表面性质差异不仅影响了蛋白吸附量,而且影响了蛋白吸附方式.
关键词:
微胶囊
,
壳聚糖
,
脱乙酰度
,
表面性质
,
蛋白吸附
杨久林
,
谢红国
,
于炜婷
,
马小军
,
张玉苍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1.001
壳聚糖由于具有低细胞毒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而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壳聚糖在软骨组织、骨组织、皮肤组织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壳聚糖在组织工程移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述.最后提出了建立壳聚糖中的杂质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壳聚糖纯化工艺,开发可达到组织工程医疗产品要求的组织工程用壳聚糖是研究重点之一.
关键词:
壳聚糖
,
组织工程
,
蛋白质
,
纯化
郑佳妮
,
谢红国
,
于炜婷
,
刘袖洞
,
谢威扬
,
马小军
功能材料
利用60Co-γ射线辐射方法,对栓塞用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微胶囊进行灭菌研究,考察了辐射灭菌对微胶囊稳定性,包括形态、机械强度、材料结构以及材料降解情况的影响.分别利用激光粒度仪、球磨法、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以及乌氏粘度法和锥板粘度计测定了辐射灭菌前后微胶囊的粒径、强度、结构以及壳聚糖分子量和海藻酸钠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60Co-γ射线辐射灭菌后,ACA微胶囊颜色变深呈黄色,ACA微胶囊略有膨胀,且破碎率升高强度下降,由于辐射引发的自由基反应,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分子结构中有双键生成,并且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材料均发生降解而使分子量降低粘度下降,辐射灭菌的降解作用随壳聚糖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强.
关键词: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
,
微胶囊
,
稳定性
,
机械强度
,
降解
JATUPAIBOONNirun
,
张德蒙
,
王贝贝
,
谢红国
,
马小军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4.160057
利用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出粒径均一的中空氧化硅纳米粒(SHN),以此为基础,再利用水热法通过自组装合成了碳点-中空氧化硅纳米粒复合材料(CD-SHN).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SHN尺寸为30~40 nm,壳厚约为10 nm,在此基础上合成出具有和海葵类似结构的CD-SHN,尺寸约为1μm,并且,在水相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海葵状CD-SHN既具有激发波长依赖的多色荧光发射性能,又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其最大激发及发射波长分别位于360和435 nm附近,经40W白炽灯照射60 min,其荧光强度仍可保持97%.该材料的制备过程条件温和,其原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在生物造影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关键词:
纳米中空结构
,
海葵状
,
碳点
,
氧化硅
,
多色荧光
刘相华
,
于明
,
支颖
,
谢海波
,
喻海良
钢铁研究学报
热轧板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由于骤冷后表面与中心的温差导致轧件内部的热量传向表面,出现表面返红现象.对返红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测了轧件在水冷后表层和内部温度的变化.用有限元法对不同规格轧件经历不同冷却条件下的返红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钢板表面返红的原因,确定了发生返红的临界条件,得到了不同条件下返红引起的温升量和返红时间.结果表明,随着厚度和冷却速度的增大,水冷后心表温差增加,返红温升量增大,返红时间也增加.
关键词:
板带钢
,
快速冷却
,
表面返红
刘相华
,
于明
,
支颖
,
谢海波
,
喻海良
钢铁研究学报
热轧板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由于骤冷后表面与中心的温差导致轧件内部的热量传向表面,出现表面返红现象。对返红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测了轧件在水冷后表层和内部温度的变化。用有限元法对不同规格轧件经历不同冷却条件下的返红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钢板表面返红的原因,确定了发生返红的临界条件,得到了不同条件下返红引起的温升量和返红时间。结果表明,随着厚度和冷却速度的增大,水冷后心表温差增加,返红温升量增大,返红时间也增加。
关键词:
板带钢;快速冷却;表面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