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桃桃
,
费岩晗
,
冯小明
,
余宁
,
于琦
,
李文虎
,
袁新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放电等离子技术(SPS),利用Ti-Al-Ti3AlC2体系的原位反应制备Ti2AlC/TiAl基复合材料.借助XRD、SEM和OM分析其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100℃烧结后,Ti3AlC2全部转化为Ti2AlC.产物由TiAl、Ti3Al和Ti2AlC相组成.Ti2AlC呈颗粒状分布于基体晶界处,部分钉扎于晶内.当Ti3AlC2掺杂量为10%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了4.9 GPa、7.41 MPa·m1/2和699.9 MPa,较TiAl合金有较大提升.
关键词:
TiAl基复合材料
,
Ti2AlC
,
原位反应
,
放电等离子技术(SPS)
,
力学性能
王航
,
寇元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674-3
水相费托合成可以在远低于传统温度下实现,其低温高效的特点使其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制备了水相稳定且可循环利用的Co纳米粒子并应用于水相费托反应,150 ℃下活性为7.4× 10-7 molco gco-1 s-1,C5+选择性接近40%,是目前纯钴水相费托合成的最好结果,而其它方法合成的催化剂在150 ℃时活性低下.对催化剂进行了粒径、结构、成分测定和原位红外光谱检测,研究了催化剂在反应中的重构过程和B掺杂效应.
关键词:
水相费托合成
,
钴纳米粒子
,
硼掺杂
,
原位红外光谱
刘卫东
,
李角群
,
李磊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1.007
岩爆是一种世界性的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矿山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目前,国内外在岩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由于岩爆问题极为复杂,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岩爆定义、岩爆发生机理、岩爆预测预报、岩爆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与评述,并在某些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岩爆
,
岩爆发生机理
,
岩爆预测预报
,
岩爆控制
王维佳
,
李金林
,
罗明生
催化学报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硅含量的铁基催化剂,采用N2吸附和原位X射线衍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结果表明,含硅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平均孔径,在CO还原及费-托合成反应中生成的碳化铁物种的稳定性比不含硅的催化剂高. 在费-托合成反应中,不含硅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初始活性,但易失活; 含硅的催化剂具有较低的初始活性,但稳定性较高. Fe7C3是活性最高的碳化铁物种. 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更易生成低碳数产物.
关键词:
费-托合成
,
沉淀铁催化剂
,
硅
,
碳化铁
,
原位X射线衍射
邢宇
,
薛莹莹
,
刘振新
,
吴德鹏
,
方少明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增刊(Ⅰ).015
钴系催化材料在费托合成中的反应已有较多研究文献,但对费托反应前后由于水热环境导致钴系催化材料发生结构变化的研究则很少.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3种新鲜制备的钴系复合催化材料的织构特征,应用粉末 X 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费托反应前后3种钴系催化材料的结构变化;并且发现含有氧化铝成分的样品在经历费托反应的水热环境之后均在衍射角(2θ)为21.5和23.8°处出现新物相的衍射峰,即形成某种结晶性水合氧化铝;该新物相可能与被 H 2 O 氧化的钴物种发生反应生成无催化活性的CoAl2 O 4相而导致钴催化剂的衰减失活.
关键词:
钴
,
催化材料
,
复合材料
,
结构变化
,
费托合成
郭树林
,
姚香
,
严鹏
,
许卫军
,
李晓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1.006
中国深井岩爆课题研究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但一般都停留在理论性研究方面,解决岩爆防治的实用性研究工作却没有太多成果.针对岩爆类型划分、形成机理、发生判据、岩爆预测与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
深井岩爆
,
岩爆类型
,
岩爆判据
,
岩爆预测与防治
王来贵
,
张鹏
,
杨建林
,
李喜林
硅酸盐通报
为了改善软岩遇水软化的特性,采用化学改性、水泥改性以及复合改性的处理方法从微观上改变软岩的结构,通过静态水润湿角实验、膨胀率实验、崩解性实验和直接剪切实验得到了改性前后软岩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并从微观上分析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改性相对单一改性能够更好的改善软岩遇水软化的特性;复合改性后软岩的润湿角由3.58°提高到109.48°,使软岩由亲水性转变为憎水性;膨胀率由改性前的16.61%降为2.42%;软岩由强崩解性转变为弱崩解性;复合改性后软岩的抗剪强度变化明显,粘聚力由117.2 kPa增加到363.8 kPa,内摩擦角由24.4°提高到44.3°,分别提高了210.4%、81.6%;复合改性从微观上改变了软岩的结构,提高了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力,并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憎水膜.
关键词:
软岩
,
复合改性
,
润湿角
,
崩解性
,
抗剪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