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宏
,
熊兰兰
,
朱翔
,
王顺成
,
陈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旋转柱体法系统地对纯铝及铝硅合金在液相线以上不同温度的粘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熔体的粘度都呈减小的趋势;且当Si含量增至5%时,熔体的粘度在720~790℃之间存在着异常变化,可能是熔体结构发生了改变;在较大过热度(△T=100℃或135℃)时,Si含量在不超过7%条件下,...
关键词:
纯Al
,
铝硅合金
,
过热度
,
粘度
贾志宏
,
傅明喜
,
甘俊旗
,
卢永慧
,
赵江
,
周宏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7.06.004
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SC)和扫描电镜(SEM)方法试验研究了Nb元素对Fe-(Al,Ga)-(P,C,Si,B)系合金非晶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73Nb1Al4Ga2P12B4Si4的晶化过程为α-Fe→α-Fe+Fe5SiP+Al0.7Fe3Si0.3+Fe3B+剩余非晶化相...
关键词:
Fe-(Al,Ga)-(P,Si,B)非晶合金
,
晶化
,
激活能
,
热稳定性
贾志宏
,
丁立鹏
,
吴赛楠
,
王雪丽
,
刘庆
,
陈昌云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4.12.018
本文介绍了6000系铝合金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现状及其性能特点,并详细论述了该系合金的时效析出特征、强化机理、织构演化和合金元素对性能的影响.此外,分析了6000系铝合金的传统热处理工艺,阐述了固溶后预时效和预变形对合金烘烤硬化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汽车车身用6000系铝合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的主要研究...
关键词:
6000系铝合金
,
轻量化
,
烘烤强化
,
析出相
刘菊东
,
王贵成
,
陈康敏
,
贾志宏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3.030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干磨削方式对45钢进行了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削温度场和应变场的综合作用下,完全硬化区马氏体相呈现"细-粗-细"的变化规律,且相对粗大马氏体相出现在次表层;而过渡区组织的形成主要在于磨削热循环温度场的作用.磨削深度或原始组织对显微硬度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磨削
,
表面硬化
,
显微组织
,
硬化层深度
周明琢
,
温柏杨
,
丁立鹏
,
谢锦岳
,
文章
,
贾志宏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硬度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及透射电镜(TEM)表征手段,观察并研究了Mg/Si比对6000系Al-Mg-Si合金自然时效及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自然时效过程的硬化速率与Mg/Si比关系不大,过剩Si合金在自然时效阶段硬度较高,不利于其成形,而该合金较高的析出动力学使其人...
关键词:
Al-Mg-Si合金
,
Mg/Si比
,
自然时效
,
析出强化
刘磊
,
赵玉涛
,
贾志宏
,
陈刚
,
轩动华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磁化学原位反应技术,以A356-K2ZrF6-KBF4为反应体系成功制备出ZrB2颗粒增强A356基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拉伸试验机对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ZrB2颗粒尺寸为1.0~1.3μm,颗粒形貌为规则六方体,分布均匀;相对于常规的...
关键词:
磁化学
,
原位反应
,
铝基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陈霖
,
赵玉涛
,
贾志宏
,
陈登斌
功能材料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质量分数为1%、3%和5%的Zr对Al-20Si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质量分数的增加,初生硅颗粒尺寸逐渐变大。加入Zr后,反应生成了AlSi4Zr5,毒化了形核核心,使晶粒长大;同时Zr使初生硅周围分枝状的α-Al"晕圈"形成...
关键词:
过共晶铝硅合金
,
初生硅
,
Zr
刘菊东
,
王贵成
,
陈康敏
,
贾志宏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6.01.029
采用缓进给磨削方式和不同的磨削行程对40Cr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对单程和双程磨削表面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单程和双程磨削时的原始组织不同,但两者的表面硬化层组织及其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双程磨削淬硬可使表面硬化层深度及其均匀性、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其最大残余压应力值及应...
关键词:
磨削
,
淬硬
,
显微组织
,
硬化层深度
,
残余应力
,
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