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从炉灰、酸泥中回收并提取高纯铂、钯的工艺实验

赵飞 , 吴喜龙 , 高芳 , 杨褚伟 , 郭保金 , 赵云 , 曾世勇 , 明潇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9.04.011

通过对3批试料的生产实验,介绍了从炉灰、酸泥中回收和提取高纯铂、钯的工艺流程.实验过程中,经酸浸、置换、离子交换分离大部分杂质元素,再调整铂、钯化合价态,用氯化铵沉淀铂从而达到铂、钯的有效分离.实践证明,该工艺流程简单,实用性强,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 炉灰 , 酸泥 , 回收与提取 , 分离 , 置换 , 离子交换

改性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上C5~C8混合烷烃的芳构化反应

周建宏 , 赵云 , 宋金富 , 艾沙·努拉洪 , 胡佳 , 陈黎行 , 郭洪臣

催化学报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水蒸气钝化及过渡金属(Ni, Co, Cu, Zn)改性对调变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上C5~C8混合烷烃芳构化反应的作用. 采用NH3-TPD和Py-FT-IR方法表征了改性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质,并与其催化芳构化性能进行了关联. 结果表明,在450 ℃下进行水蒸气钝化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芳构化选择性,减少甲烷和乙烷等低碳烷烃的生成;催化剂进一步用锌盐或铜盐溶液浸渍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炭失活能力. 这是由于水蒸气钝化能适当减少沸石表面的酸量,降低酸强度,而铜、锌改性可进一步减少B酸中心,增加L酸中心,并与B酸中心协同作用形成具有脱氢活性的催化中心,从而影响混合烷烃的活化方式与芳构化路径.

关键词: C5~C8混合烷烃 , 芳构化 , HZSM-5沸石 , 水蒸气钝化 , 浸渍 , 过渡金属

抽运光偏振态对晶体两波耦合增益的影响

郭庆林 , 李彦 , 张云英 , 赵云 , 李盼来 , 哈艳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非同时读出条件下晶体两波耦合实验装置,以532 nm单频固体激光器为光源,研究了抽运光偏振态对Ce: KNSBN晶体两波耦合有效增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信号光为e光且入射光夹角为30 °条件下,当抽运光偏振态与e光夹角为10 °时,有效增益最大;通过比较信号光打开与关闭条件下不同偏振态抽运光入射晶体时信号光及抽运光透射光强,分析得出最大增益存在的原因是偏振角为10 °时抽运光的o光分量很好的起到了擦除光扇的作用,抑制了光扇的发生,从而增益最大.取抽运光偏振态与e光夹角为10 °,研究入射光光强比对Ce: KNSBN晶体两波耦合有效增益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入射光光强比的增大,有效增益先增大后减小,光强比为1: 50时对应的增益最大为33.8.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相应的物理解释.

关键词: Ce:KNSBN晶体 , 两波耦合 , 偏振态

激光熔覆镍基无磁合金涂层的耐磨性能

齐悦 , 刘海波 , 王皓 , 赵云

材料保护

无磁不锈钢耐磨性差,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无磁不锈钢表面制备了3种无磁耐磨涂层,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硬度、相组成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无磁镍基合金熔覆层的显微硬度为393HV,比不锈钢基体提高了约60%,无磁镍基合金粉末与WC颗粒以体积比为2:1混合的熔覆层与以3:1混合的熔覆层的硬度均为520 HV,较基体提高了1倍;无磁合金熔覆层的抗磨损能力是不锈钢基体的2.88倍,而镍基合金粉末与WC颗粒体积比为2:1和3:1的混合熔覆层的抗磨损能力均为基体的6.45倍.

关键词: 镍基合金涂层 , 耐磨性 , 硬度 , 激光熔覆 , 无磁镍基合金粉末 , WC颗粒 , 304无磁不锈钢

纯钛表面辉光放电W-Mo共渗层的耐磨及耐蚀性能

赵云 , 曾云 , 刘伟光 , 陈飞 , 周海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等电位空心阴极辉光放电技术对纯钛进行W-Mo二元共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对试样的结构形貌、渗层成分分布及相组成、硬度进行研究.利用摩擦磨损试验仪对试样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电化学腐蚀工作站,研究了W-Mo合金渗层在常温静态条件下,在3.5% NaCl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W-Mo共渗处理后纯钛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致密的W-Mo改性层,渗层最大厚度达到16.6 μm,最大硬度达到1196HV0.1,是基体的6.85倍.W-Mo共渗后改性层主要由W、Mo、MoTi、TixW1-x相组成.由于表面硬度的大幅提升,试样表面的耐磨性也显著提高,最低摩擦系数仅为0.23,较原始试样的0.516明显减小.测得的试样最低腐蚀速率为0.0016 mm/a,是原始试样的1/230,耐蚀性能也显著提高.

关键词: 纯钛 , 辉光放电 , W-Mo共渗 , 耐磨性能 , 耐蚀性能

Copna树脂分子量对热处理过程中炭化产物微观组分和性质的影响

张金才 , 史景利 , 赵云 , 郭全贵 , 刘朗

新型炭材料

采用成熟的合成工艺制备出三种分子量大小分布不同的Copna树脂,经相同条件的固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900,1500,2200,2600和3000℃,2h).用热分析仪对固化树脂进行测试;X射线衍射、氦气吸附真密度仪和粉体电阻率测试仪对树脂炭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opna树脂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布范围对固化树脂的热失重行为有重要影响;分子量越大,分布越窄,3000℃处理得到的树脂炭中石墨化组分越多;分子量越大,分布越宽,树脂炭的表观密度越高,孔含量越小.而树脂分子量对树脂炭的粉末电阻率的影响极小.

关键词: Copna树脂 , 分子量 , 微观结构 , 性质

闪锌矿CdSe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其与MEH-PPV共混光电池的器件性能研究

覃东欢 , 赵云 , 陶洪 , 韩丽丽 , 蒋希

功能材料

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闪锌矿CdSe纳米颗粒,利用TEM、XRD、荧光分析仪对其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直径在3~5nm左右,为闪锌矿结构;其吸收峰在600nm左右,并与合成CdSe纳米晶所用的羧酸盐的链长略有差别;将CdSe与MEH-PPV(聚苯乙烯撑)共混,发现有明显的荧光淬灭现象;共混材料制成光电池器件,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获得了0.85%的能量转化效率.

关键词: CdSe纳米晶 , 共混型光电池 , 光电性能

掺杂型固态电解质Li1.4Al0.4ZrxTi1.6-x(PO4)3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张丽丽 , 朱文 , 赵云 , 曹政 , 崇保和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8.007

以LiNO3、Al(NO3)3、ZrO(NO3)2、NH4H2PO4、Ti(OC4H9)4为原料,采用修饰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i1.4Al0.4ZrxTi1.6-x(PO4)3 (LAZTP),通过烧结得到固态电解质片.研究了Zr4+掺杂取代Ti4+对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化学阻抗谱(EIS)表征了固态电解质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固体电解质Li1.4Al0.4ZrxTi1.6-x(PO4)3在掺Zr量为x=0.1时具有最高的纯度、好的致密度(98%)和高的离子电导率(体电导率和总电导率分别为2.8×10-3 S/cm、1.4×10-3 S/cm).将该样品用作锂硫电池的电解质并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电池在50 m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可逆容量为1187mAh/g,循环40次后可逆容量仍达990mAh/g,显示出比液态锂硫电池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 离子电导率 , 电化学性能 , 锂硫电池

TiO2-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赵云 , 朱文 , 张丽丽 , 曹政 , 崇保和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20.002

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为基底,制备出高度有序的TiO2-聚吡咯(PPy)纳米阵列,再通过共热法,将单质硫颗粒负载到基底阵列中,得到 S/PPy/TiO2纳米阵列结构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表征结果表明, TiO2纳米管高度有序平行排列,管径约120 nm,聚吡咯均匀沉积在纳米管壁上,复合材料中硫的质量分数约为61.9%。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C电流密度下,S/PPy/TiO2纳米复合材料首次循环比容量达1155 mAh·g-1,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648.4 mAh·g-1,库伦效率保持在96.8%。高容量下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显示出 S/TiO2/PPy纳米阵列结构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优势。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聚吡咯 , 纳米复合材料 , 电化学 , 锂硫电池 , 正极材料

磷改性纳米HZSM-5沸石水热稳定性及其对全馏分FCC汽油烯烃组分催化裂解反应的性能

赵云 , 刘家旭 , 熊光 , 郭洪臣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79-2

水热稳定性是决定沸石分子筛工业应用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众所周知,沸石材料的水热稳定性主要受其拓扑机构及骨架硅铝组成的影响,但同时也受其晶粒尺寸的影响.纳米级HZSM-5沸石虽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及抗积碳失活性能,但由于晶粒尺寸较小,导致其水热稳定性较差.如何提高纳米HZSM-5沸石的水热稳定性,使其能够在高苛刻度的水热环境下(如催化裂化过程,催化剂再生需在高于700℃的水热条件下进行)得到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课题.已有研究表明,磷改性可以提高ZSM-5沸石的水热稳定性,但多集中于采用磷酸、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等无机磷化物进行改性,水热稳定性提高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我们研究组采用有机磷化合物磷酸三甲酯改性纳米HZSM-5沸石,在提高纳米HZSM-5沸石水热稳定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X射线衍射(XR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氮气物理吸附、氨气吸附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改性沸石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磷酸三甲酯改性的纳米HZSM-5沸石水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沸石经苛刻的高温水蒸气处理(800℃,4 h)后,在相对结晶度、孔结构、酸度的保留度方面具有较大提高,提高幅度明显高于无机磷化合物磷酸氢二铵改性的纳米HZSM-5沸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采用固定床微反模拟流化床反应条件对磷改性纳米HZSM-5沸石上全馏分FCC汽油烯烃组分催化裂解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40℃,剂/油比等于4,油剂接触时间约为4 s的条件下,全馏分FCC汽油在磷改性纳米HZSM-5沸石上经烯烃组分催化裂解反应后,油品烯烃含量(尤其是重烯烃)明显降低,生成了大量高附加值的C2–C4烯烃,同时油品中芳烃含量增加.与此同时,经烯烃组分裂解后的油品还呈现出辛烷值升高,硫含量降低的有利变化.可以看出,磷改性纳米HZSM-5沸石上全馏分FCC汽油烯烃组分催化裂解是解决FCC汽油烯烃含量高的一条有效途径,充分克服了现有FCC汽油加工工艺存在的一些缺陷,如S-zorb工艺功能单一、成本高;加氢脱硫工艺油品辛烷值损失大、氢耗高;以及OTA技术(本研究组之前的工作)烯烃转化率低、催化剂积碳失活快等缺陷.值得注意的是,磷酸三甲酯改性的纳米HZSM-5沸石在全馏分FCC汽油烯烃组分催化裂解反应性能方面,明显比磷酸二氢铵改性的纳米HZSM-5沸石表现优异.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认为,磷酸三甲酯改性将会为纳米HZSM-5沸石在高苛刻度水热条件下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机会.

关键词: 水热稳定性 , 纳米HZSM-5 , 磷改性 , 烯烃催化裂解 , FCC汽油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