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祥
,
张正富
,
赵恩格
,
杨喜昆
,
董颖男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3.026
在柠檬酸钠-丙酮-乙醇体系中采用光化学还原法同时还原或连续还原Au(Ⅲ),Pt(Ⅳ)离子,合成了Au核@Pt壳复合纳米粒子.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UV-Vis,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两种方法合成的复合粒子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复合粒子核壳复合结构的光化学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合成颗粒比较均匀、具有良好单分散性的Au核@Pt壳复合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5.1~10.2 nm;其中,同时还原法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相对较小是5.1~8.1 nm,而当n(Au)∶ n(Pt) =1∶4时,粒径最小,为5.1 nm.同时还原和连续还原法所制备的胶体粒子的UV-Vis吸收光谱与Au,Pt简单混合胶体的有明显不同,双金属复合胶体粒子的UV-Vis吸收光谱中Au的特征共振吸收强度明显下降并且蓝移,下降程度远大于其浓度的降低,且随着粒子中Pt元素含量的进一步增加,Au的特征吸收峰最终消失而只体现Pt的吸收光谱,这表明同时还原和连续还原Au(Ⅲ),Pt(Ⅳ)离子所制备的胶体粒子为双金属复合粒子,复合粒子结构中Au元素存在于粒子内部,Pt元素存在于粒子表面,即两种还原方式所制备的双金属复合粒子具有Au核@Pt壳复合结构.
关键词:
复合纳米粒子
,
Au核@Pt壳
,
光化学
,
柠檬酸钠
宋彦萍
,
陈焕龙
,
李亚超
,
陈浮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商业软件ANSYSCFX研究了具有圆形和椭圆形柯恩达表面的环量控制叶型在不同射流速度下的流场和性能。结果表明:小的射流速度和大的柯恩达表面型线曲率是导致射流分离的主要因素,采用高速射流绕流大曲率柯恩达表面能够获得较大气流角和膨胀比,但同时带来较大的能量损失,叶栅气动性能与柯恩达表面形状和射流条件密切相关。
关键词:
燃机涡轮
,
环量控制叶型
,
柯恩达表面形状
,
射流速度
宋彦萍
,
杨晓光
,
李亚超
,
陈浮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商业软件Fluent针对网格疏密程度和湍流模型对利用柯恩达效应的环量控制翼型二维流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以实验结果为参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网格的疏密和湍流模型的选取对流场细节的捕捉和性能参数的预测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圆、椭圆和对数螺线形式柯恩达表面的环量控制翼型性能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射流层附壁与高曲率表面特征参数的关联.
关键词:
环量控制翼型
,
柯恩达效应
,
湍流模型
,
柯恩达表面形状
汪雪雁
,
檀华蓉
,
祁克宗
,
邵黎
,
李慧
,
薛秀恒
,
谢英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1107
以恩诺沙星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制备了恩诺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材料,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方式,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鸡肉中恩诺沙星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萃取和检测鸡肉中的恩诺沙星.在优化条件下,恩诺沙星的检出限为92.02 μg/kg,定量限为336.04 μg/kg;不同恩诺沙星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7.84%~86.52%,相对标准偏差为2.18%~3.76%.该方法适用于鸡肉中恩诺沙星残留的测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
固相萃取
,
高效毛细管电泳
,
恩诺沙星
,
鸡肉
盛光敏
,
张功庭
,
阎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拉、压循环试验测试了Az31镁合金的包辛格效应(BE),并研究了BE的机制.测试结果表明:压缩预变形后反向拉伸出现明显的BE.而拉伸预变形后反向压缩出现反包辛格效应(RBE);且包辛格效应比反包辛格效应明显.循环拉、压加载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晶体取向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出现包辛格效应是由于预压缩时改变晶粒取向与反向拉伸时去孪生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预拉伸变形虽然不改变晶粒取向,但使轴比c/a值降低,使反向压缩时发生孪生更加困难,从而导致反包辛格效应.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
包辛格效应
,
反包辛格效应
,
晶粒取向
刘立
,
章鹏
,
吴俊
,
刘浩
材料导报
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工作寿命是影响光纤光栅传感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致衰减特性出发,以界面阻隔能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光纤光栅的反射峰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致衰减行为.并通过对比试验对3支不同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进行了600℃热加速衰减实验,初步证明即使进行了退火处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性能仍然存在热致衰减蜕化.从实验数据中得到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振动频率,建立了热致衰减曲线.预测了30℃、50℃、100℃条件下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反射率衰减到90%的时间分别为23年、11年和3年.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
热致衰减
,
界面阻隔能
,
热加速衰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