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催化Na2SO3除氧的研究

邵忠宝 ,

腐蚀学报(英文)

研究了Na2SO3的除氧效果,讨论了pH值、Ca和Mg 离 子浓度、催化剂Co(NO3)2的浓度对Na2SO3除氧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催 化剂存在的情况下,Na2SO3的除氧率最高仅达到90%.Ca、Mg离子浓度对Na2SO3的 除氧效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除氧率降低约4%~6%.催化剂Co(NO3)2的引入,能够明 显地提高Na2SO3的除氧率,降低Na2SO3的用量,当Na2SO3加入量过剩约5.0 mg /L,催化剂Co(NO3)2的加入量为1.5 mg/L时,除氧率大于99.5%,且Ca、Mg离子浓度及p H值对其除氧率影响很小.

关键词: Na2SO3 , catalyst , Co(NO3)2 , rate of deoxidation

影响共电沉积过程中纳米Cr、Al粒子复合量因素初探

郑中华 , 彭晓 , , 周月波

腐蚀学报(英文)

在Ni与纳米Cr粒子或Al粒子共电沉积过程中,发现Ni镀层复合纳米Al粒子要比复合纳米Cr粒子容易.电化学测试表明:两种粒子在镀液中阴极极化行为不同,加入纳米Cr粒子后,极化曲线正向偏移,阴极极化降低.而加入纳米Al粒子后,极化曲线负向偏移,阴极极化增大.进一步用HREM对镀层中纳米粒子进行原子尺度观测,发现两者表面皆存在几个纳米厚的氧化膜层,提出了纳米粒子表面氧化膜半导体类型不同而引起粒子在镀液中吸附阳离子能力的强弱不同,是影响纳米粒子复合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Cr、Al , null , null , null

催化Na2SO3除氧的研究

邵忠宝 ,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2.01.013

研究了Na2SO3的除氧效果,讨论了pH值、Ca和Mg离子浓度、催化剂Co(NO3)2的浓度对Na2SO3除氧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Na2SO3的除氧率最高仅达到90%.Ca、Mg离子浓度对Na2SCO3的除氧效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除氧率降低约4%~6%.催化剂Co(N鸭)2的引入,能够明显地提高Na2SO3的除氧率,降低Na2SO3的用量,当Na2SO3加入量过剩约5.0 mg/L,催化剂Co(NO3)2的加入量为1.5 mg/L时,除氧率大于99.5%,且Ca、Mg离子浓度及pH值对其除氧率影响很小.

关键词: Na2SOO3 催化剂 Co(NO3)2 除氧率

影响共电沉积过程中纳米Cr、Al粒子复合量因素初探

郑中华 , 彭晓 , , 周月波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7.02.002

在Ni与纳米Cr粒子或Al粒子共电沉积过程中,发现Ni镀层复合纳米Al粒子要比复合纳米Cr粒子容易.电化学测试表明:两种粒子在镀液中阴极极化行为不同,加入纳米Cr粒子后,极化曲线正向偏移,阴极极化降低.而加入纳米Al粒子后,极化曲线负向偏移,阴极极化增大.进一步用HREM对镀层中纳米粒子进行原子尺度观测,发现两者表面皆存在几个纳米厚的氧化膜层,提出了纳米粒子表面氧化膜半导体类型不同而引起粒子在镀液中吸附阳离子能力的强弱不同,是影响纳米粒子复合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Cr、Al纳米粒子 , 共电沉积 , Ni镀层 , 电化学测试

青海格尔木开木河东部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祁昌炜 , 谈艳 , 王涛 , 王佳音 , 白建海

黄金 doi:10.11792/hj20161005

开木河东部地区位于东昆仑西段,属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成矿带和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水系沉积物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该区具有以斑岩体为中心的中高温—低温元素异常分带( Mo-Cu-Au ),且Cu、Mo 2种元素异常强度较高。研究区内共圈定出3个综合异常区,经地表槽探工程验证发现并控制铜矿体5条,矿化体14条。通过对开木河东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条件的综合分析,并对比邻区拉陵高里河沟脑地区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二者具有类似的钼异常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开木河东部地区通过进一步勘查工作有望找到斑岩型铜钼矿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 铜钼矿床 , 找矿前景 , 开木河东部 , 青海格尔木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钊毒素-Ⅰ的磷脂膜结合活性

曾雄智 , 皮建辉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07

钊毒素-Ⅰ(JZTX-Ⅰ)是一种能够抑制心肌钠通道失活的新型蜘蛛神经毒素,该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与色氨酸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JZTX-Ⅰ的磷脂膜结合活性.脂质体共沉淀实验表明,JZTX-Ⅰ具有不依赖于带负电荷磷脂组成的生物膜结合活性.当加入由酸性或中性磷脂构成的脂质体后,JZTX-Ⅰ能够分别产生6.4和4.7 nm的蓝移以及7.4和8.0 nm的红移激发漂移,显示JZTX-Ⅰ能够插入磷脂膜,同时该分子疏水表面的色氨酸残基处于一个运动受限的界面区域.荧光淬灭实验进一步证实,与脂质体结合能够减少该毒素分子表面色氨酸残基的溶剂暴露.该研究结果为阐明JZTX-Ⅰ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荧光谱 , 单层小脂质体 , 钊毒素-Ⅰ

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的化学合成与氧化复性及其钠通道活性鉴定

全妙华 , 曾雄智 , 皮建辉 , 邓梅春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4.011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钊毒素-V(JZTX-V)分子N-端酪氨酸残基剪切体(Y1-JZTX-V),并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复性结果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剪切体的最佳氧化复性条件:0.1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50、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1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样品浓度为0.05 mg/L、复性温度为4 ℃.膜片钳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表达的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TX-R)与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0±2.5)nmol/L和(39.6±3.2)nmol/L.与天然的钊毒素-V相比,该剪切体对大鼠DRG细胞上的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但对TTX-R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却大大降低,表明钊毒素-V分子N-端的酪氨酸残基是一个与TTX-R钠通道结合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

关键词: 化学合成 , 钊毒素-V剪切体 , 复性 , 钠离子通道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