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金宝
,
赵民
,
苍大强
,
张雪峰
,
常瑞卿
钢铁
针对循环冷却水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的结垢与腐蚀问题,采用低频梯度电磁场对中水进行水质稳定试验.通过静态正交试验对电磁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然后将其应用到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试验中.结果表明,非换热界面的结垢与腐蚀问题可以得到显著控制,污垢沉积率与腐蚀率分别由静态试验条件下56.85 mg/(cm2·月)、0.834 mm/a降低到动态试验条件下35.02 mg/(cm2·月)、0.136 mm/a,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换热界面的结垢现象严重,污垢沉积率达184.59 mg/(cm2·月),但腐蚀率可以得到显著控制,为0.158 mm/a.经XRD分析发现,中水中的大量Mg2+一方面抑制了电磁处理的阻垢作用,另一方面在电磁处理条件下可以促进铁表面形成致密的MgFe2O4保护膜,起到缓蚀作用.
关键词:
中水
,
循环冷却水
,
磁化水处理
,
阻垢
,
缓蚀
迟金宝
,
赵民
,
苍大强
,
张雪峰
,
常瑞卿
钢铁
针对循环冷却水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的结垢与腐蚀问题,采用低频梯度电磁场对中水进行水质稳定试验。通过静态正交试验对电磁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然后将其应用到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试验中。结果表明,非换热界面的结垢与腐蚀问题可以得到显著控制,污垢沉积率与腐蚀率分别由静态试验条件下56.85 mg/(cm2·月)、0834 mm/a降低到动态试验条件下35.02 mg/(cm2·月)、0.136 mm/a,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换热界面的结垢现象严重,污垢沉积率达184.59 mg/(cm2·月),但腐蚀率可以得到显著控制,为0.158 mm/a。经XRD分析发现,中水中的大量Mg2+一方面抑制了电磁处理的阻垢作用,另一方面在电磁处理条件下可以促进铁表面形成致密的MgFe2O4保护膜,起到缓蚀作用。
关键词:
中水;循环冷却水;磁化水处理;阻垢;缓蚀
迟金宝
,
张雪峰
,
苍大强
,
赵民
,
常瑞卿
钢铁
针对循环冷却水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的结垢与腐蚀问题,采用低频梯度电磁场对中水进行静态水质稳定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对磁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后,一次性过磁处理可以使阻垢率达到21.46%,缓蚀率达到12.31%;经多次性循环过磁处理可以使二者进一步提高,2.0 h的多次循环处理阻垢率可提高到35.30%,缓蚀率可提高到17.50%.通过SEM与XRD分析发现,电磁处理能够改变碳酸钙晶体的结构形态,可以促进铁表面形成致桁的γ-Fe2O3氧化膜.起到缓蚀作用.
关键词:
中水
,
循环冷却水
,
磁化水处理
,
阻垢
,
缓蚀
陈景
,
黄昆
,
陈奕然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6.03.030
云南金宝山铂矿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原生铂矿.已公开报道的处理其浮选精矿的冶炼工艺包括:微波加热或硫酸熟化预处理后湿法提取铂钯;火法造锍熔炼富集后再湿法处理高镍锍或低镍锍;直接加压氧化酸浸后加压氰化浸出铂钯.本文对上述几种工艺进行了比较讨论.指出:工艺方案一存在化学试剂耗量大,有害气体污染环境,Cu,Ni,Co难于分离和Pt,Pd浸出率低等缺点;工艺方案二则工序繁冗,能耗高,污染严重,周期长,贵金属富集物品位低,经济上难以创效;工艺方案三更适合处理金宝山铂钯浮选精矿,且具有铂钯回收指标高、工序短、成本低、无SO2污染等优点.加压氧化酸浸后进行加压氰化的全湿法新工艺突破了处理含铂族金属硫化矿只有采用火法熔炼才能有效地捕集铂族金属的传统观点,对提高金宝山铂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浮选精矿
,
铂族金属
,
湿法冶金
刘时杰
,
杨茂才
,
汪云华
,
张关录
,
陆跃华
,
王永录
,
吴晓峰
贵金属
云南省金宝山低品位铂钯矿,是中国发现的唯一具有开采价值的原生铂矿资源.针对其浮选精矿研究了熔炼低锍-湿法选择性浸出分离镍铁铜,富集提取出贵金属精矿的火-湿法联合工艺流程,介绍了各工序主要技术条件和指标.该工艺实现了镍、铜、钴及8个贵金属元素的全面富集回收,还可综合利用副产铁红、硫酸锰等副产品,大部分废酸再生复用.为低品位铂矿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冶金新工艺.
关键词:
冶金技术
,
金宝山铂钯矿
,
铂族金属
,
铜镍冶金
,
湿法冶金
,
综合利用
张建国
,
邵拥军
,
刘忠法
,
汪程
,
邹艳红
,
李宏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下金宝岩体位于永安-下营坊-毛家沟构造岩浆岩活动带上,与本区金、银、铜等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对下金宝含矿花岗斑岩的锆石进行LA-MC-ICP-MS 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岩体锆石U-Pb年代学表明,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8.0±2.5) Ma(1σ,MSWD为0.76,n=16),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锆石Ti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下金宝岩体中锆石的结晶温度除一个测点小于700℃外,其余测点温度均大于700℃,表明锆石结晶于形成深度较深、温度较高的岩浆.锆石εHf(t)为-10.913~-7.5828,均为负值,Hf同位素特征表明,下金宝岩体主要起源于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其动力学机制如下:燕山早期华北地块发生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岩石重熔,并伴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形成深部岩浆房,在深部压力作用下,原始岩浆沿深断裂上升,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导致岩浆出溶流体,形成富水的岩浆热液,在近地表伴随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岩浆冷凝形成本区含矿斑岩体.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
锆石Hf同位素
,
成岩过程
,
成岩动力学
,
下金宝岩体
喻更生
,
罗联
,
翟甲友
,
林建国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Rockwell压痕测试和SEM、DSC技术研究了铸态和退火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的剪切带和焓变特征.样品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等温退火,DSC放热峰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不断减少,这表明自由体积不断减少.对压痕周围剪切带形态的观察表明,退火样品中被激活的剪切带减少,剪切带之间的夹角2θ不断变化,铸态大约为88°,经过633K保温1h减小为79°.由Mohr-Coulomb准则可知,通过测量2θ可以确定压力敏感因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原子间相互摩擦的作用加剧,导致压力敏感因子增加.
关键词:
大块非晶
,
剪切带
,
压力敏感因子
鲁云华
,
赵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肖国勇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采用红外(IR)、紫外(UV-Vis)、溶解性测试等对CPI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两种二酐单体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共聚聚酰亚胺光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环二酐CBDA摩尔配比的增加,CPI薄膜在410 nm处的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薄膜颜色逐渐变浅,溶解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
熊九郎
,
林萍华
,
董寅生
,
李爱群
功能材料
应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环作耗能元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阻尼器,介绍了Ti-Ni合金环的制备及热处理工艺,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分析了加载卸载过程中力-位移曲线与环内应力的关系.当无档板对Ti-Ni合金环进行横向约束时,由于环内的应力没达到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的临界应力,表现为线弹性,并且回复力非常小.当档板对环施加水平约束,出现滞迟耗能.随着位移的增加,回复力和滞迟环的面积都大幅度增加,滞迟环形状发生变化.小位移时,滞迟环为透镜状,当位移达到一定值时,滞迟环为倒三角形.倒三角形的滞迟环与双折线形滞迟环相比,在振动控制过程中具有更好的阻尼效果.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
Ti-Ni合金环
,
超弹性
,
热处理
,
阻尼器
宋鹏程
,
危健
,
吴克
,
侯玉敏
,
阎守胜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0.02.002
在4.2到25K范围内测量了20纳米稀掺杂铜铌超薄膜(Cu99Nb1, Cu95Nb5)的电阻及磁导随温度的变化,没有观察到超导的迹象,而且样品的磁导都表现出典型的弱局域性质.通过与理论的拟合,得到描述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自旋-轨道散射和磁散射的特征磁场和特征迟豫时间.Cu95Nb5的各种特征迟豫时间均比Cu99Nb1的小.铌的加入不仅很大地影响了杂质引起的电子-电子散射,同时也是导致样品的弹性散射时间与自旋-轨道散射时间之比τ0/τso偏离 Abrikosov-Gorkov关系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