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等离子堆焊镍包碳化硅增强镍基层的组织及磨损性能

周雪 , 何鹏 , 潘成刚 , , 黄尚宇 , 胡建华 , 李友成 , 王华昌 , 程旭东

材料保护

为了提高镍基堆焊层的耐磨性能,采用改进型等离子堆焊枪,从等离子焰尾部将镍包碳化硅陶瓷粉末注入堆焊熔池,在4CrSMoSiV1模具钢表面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复合焊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采用枪外熔注制备的堆焊层组织中含有大量原位生成的碳化物和大量的硅化物与硼化物;金相显微分析表明堆焊层颗粒状碳化物组织分布...

关键词: 等离子堆焊 , 镍基堆焊层 , 改进型焊枪 , 焊层组织 , 镍包碳化硅 , 高温磨损

富钛梯度(Ba0.6Sr0.4)TiO3薄膜的介电调谐性能研究

孙小华 , 付建科 , , 王燕 , 赵兴中

功能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Pt/Ti/SiO2/Si衬底制备了富钛(Ba0.6Sr0.4)TiO3(BST)薄膜和富钛梯度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测定了BST的微结构和薄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富钛含量和梯度结构对BST介电调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钛薄膜中析出了TiO2相,薄膜...

关键词: BST , 溶胶凝胶 , 梯度薄膜 , 介电调谐性能

SiC纤维/YSZ复合热障厚涂层韧性及热震性能研究

马榕彬 , 程旭东 , , 李秦煜 , 黄霞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349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以 ZrO2-8wt%Y2O3(8YSZ)和团聚的 P7216(8YSZ和珍珠岩粉)粉末为原料,在基体上制备了厚度大于4 mm的SiC纤维/YSZ(SFY)复合厚热障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结构,发现SFY涂层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能...

关键词: SFY复合热障涂层 , 热导率 , 断裂韧性 , 热震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仪器使用经验专题讨论会在天津召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仪器使用经验专题讨论会1984年4月10日至16日在天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0多个单位12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邀请了上海师院化学系电化学教研室章宗稂副教授报告了美国电化学研究技术近况;天津市电子仪器厂总工程师

关键词:

烘烤硬化钢热镀锌镀层450℃合金化退火模拟

张理扬 , 张利祥

钢铁研究学报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烘烤硬化钢450℃下热镀锌镀层的合金化退火过程,研究镀层锌铁合金相的形成和?涔獭⒍撇阆嘟峁购投撇愕目狗刍阅埽⒏怂玫难芯糠椒ê椭饕芯拷峁Q芯勘砻鳎憾撇阍?50℃合金化退火,当保温时间延长到60~120s时...

关键词: 镀层 , galvannealing , bake-hardenable (BH) steel , powdering , phase structure

化学修饰法表征Bacillus smithii T7产耐热菊粉酶催化活性中心的必需氨基酸残基

刘彬 , 王静云 , 包永明 , 张帆 , 安利佳

催化学报

采用化学修饰法研究了史氏芽胞杆菌Bacillus smithii T7产耐热菊粉酶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发现该酶活性中心存在一个组氨酸残基和一个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修饰前后的酶动力学参数变化表明组氨酸残基参与了底物的结合和催化过程,而谷氨酸(或天冬氨酸)的羧基亲核攻击促使底物分解.

关键词: 菊粉酶 , 化学修饰 , 活性中心 , 氨基酸残基 , 催化

LTNF常温Ni-Fe合金镀层的耐蚀原因分析

黄树坤 , 振华 , 邝少林 , 肖觉民 , 吴力军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LTNF常温Ni-Fe合金镀层的耐蚀原因分析黄树坤,振华,邝少林(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长沙410082)肖觉民,吴力军(湖南大学材料测试中心)1前言通常的瓦特镀镍工艺在常温下得到的镍镀层发暗,应力大且耐蚀性差,不宜作为防护装饰性镀层使用....

关键词: null , Anti-corrosion , Lamellar Structure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精炼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李实,池和冰,江来珠

钢铁研究学报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因碳、氮含量极低,较普通铁素体不锈钢拥有更优越的耐腐蚀性、韧性及焊接性,近半个世纪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冶炼的核心环节—?恍飧志叮紫炔顺烤换⒏呓嗑换⒏咝榷ɑ刂频纫幌盗芯都际跄训悖...

关键词: 超纯 ,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 refining

金单原子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低温氧化

乔波涛 , 梁锦霞 , 王爱琴 , 刘景月 , 张涛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29-9

CO低温氧化对于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 Haruta教授发现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对 CO氧化的超高活性以来,负载金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被认为是目前活性最高的 CO氧化催化剂.在诸多影响 CO氧化活性的因素中,纳米金的粒子尺寸是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流观点认...

关键词: , 单原子催化剂 , 一氧化碳氧化 , 稳定性 , 低温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