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
,
陈江
,
陈力
,
符世继
,
宁德魁
,
曾荣川
,
杨有才
,
李汝民
,
段云喜
,
郑福前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4.03.006
通过金相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了力学和电学性能实验,研究了添加微量稀土元素La、Sm、Y对Pt-24Ir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有效地细化了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并以单质形式均匀析出和弥散分布在合金基体中,从而使合金的综合性能获得改善.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铂铱合金
,
稀土元素
,
显微组织
,
性能
管伟明
,
张昆华
,
卢峰
,
宋修庆
,
杨家明
,
郑福前
,
王成建
,
吕海波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3.03.003
研究了Ag-LaNiO3-δ电接触材料在直流电弧作用下弧区的元素分布、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直流电孤作用前后的电极形貌以及电极表面的元素分布;探讨了Ag-LaNiO3~δ电接触材料在直流电弧作用下的转移和腐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直流电孤引起阳极表面熔化、Ag离子向阴极转移及在阴极表面沉积;LaNiO3-δ复合金属氧化物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成单元素,吸收了电弧能,有利于灭孤;同时LaNiO3~δ颗粒悬浮在阳极Ag微小熔池中,增加了熔融Ag的粘度,有利于降低Ag熔滴的飞溅,减少了电孤烧损.Ag-LaNiO3~δ复合电接触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综合电性能.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电接触
,
直流特性
,
电弧腐蚀
谢明
,
刘建良
,
邓忠民
,
吕贤勇
,
施安
,
郭忠燕
,
管伟民
,
郑福前
,
柳清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0.03.003
研究了快速凝固高压气体雾化和离心雾化组合制粉设备和技术及其在贵金属微细粉末、电工合金、电子浆料、钎料中的应用,与传统的电解法化学共沉淀法生产银粉和银基电工材料比较,结果表明快速凝固粉末微细有效地扩大了合金元素的固溶度,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加工工艺中贵金属损耗小、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等.因此,利用该技术不仅开发出新材料,而且在改善传统材料性能的同时为规模化生产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
快速凝固
,
电工合金
,
电子浆料
,
钎料
管伟明
,
张昆华
,
陈松
,
樊友煜
,
郭迎春
,
郑福前
,
吕海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Ag-La2NiO4电接触材料在不同条件直流电弧作用下电极表面的元素分布、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作用前后的形貌;探讨了Ag-La2NiO4电接触材料在直流电弧作用下的转移和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直流电弧引起阳极表面熔化、Ag离子向阴极转移及在阴极表面沉积;La2NiO4复合金属氧化物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成单元素,吸收了电弧能,有利于灭弧;同时La2NiO4、La2O3、NiO颗粒悬浮在阳极Ag微小熔池中,增加了熔融Ag的粘度,有利于降低Ag熔滴的飞溅,减少了电弧烧损.Ag-La2NiO4复合电接触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综合电性能.
关键词:
Ag-La2NiO4
,
电接触
,
直流特性
,
电弧腐蚀
高逸群
,
郑福前
,
刘雄
,
廖宗尧
金属学报
用蠕变法测量了PdCu_6Si_(16.5),PdNi_6Si_(16.5)和CuZr_(43)三种金属玻璃在玻璃转变温度附近的粘度-温度依赖关系。在Newtonian粘度范围内,三种玻璃的粘度-温度依赖关系均可用Fulcher-Vogel方程进行描述。方程中的常数由实验曲线所确定,并由此计算出这些玻璃的粘滞性流变的表观激活能。同时用差热分析测定了金属玻璃PdNi_6Si_(16.5)和CuZr_(43)的热转变激活能。结果发现,PdNi_6Si_(16.5)合金的粘滞性流变激活能同热转变激活能的差别很小,而CuZr_(43)合金的差别则比较大。
关键词:
郑福前
,
胡健松
金属学报
<正> 非晶态金属在升温过程中体积膨胀、过剩自由体积减少及重新分配同时发生,在比较高的温度还出现玻璃转变和结晶过程,致使长度较一般金属材料发生更复杂的变化。非晶态金属的膨胀特点很像氧化物玻璃。为了进一步认识其膨胀规律,本文用拉伸法测量了6种Pd-Si基金属玻璃的膨胀过程。 非晶态合金条带在离心铜转鼓上获得,宽0.5mm左右,厚0.03mm左右。被测样品采取淬火态(经室温长期稳定化)和退火态(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玻璃转变温度之后冷却到室温)。 因为非晶条带很薄,热膨胀需用拉伸法测量,装置如文献[5]中描述。样品的有效长度为30mm。用温度程序控制器控温,全部实验采用升温速率为10℃/min,流动氩气保护。拉伸负
关键词:
李宏
,
熊易芬
,
卢峰
,
王健
,
郑福前
,
管伟明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3.04.009
采用一种新颖、独特的方法制备了新型Cu/Ag20复合材料.当对数变形率η=10.56时,电导率为95.79%IACS,极限抗拉强度达710 MPa.考察了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分析了材料的加工方法、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材料的性能与其界面密切相关.因此,对材料界面进行金相和电子探针分析,并绘制了不同温度下以Cu/Ag20界面反应产物(Ag+Cu)含量(重量百分比,下同)为表征参数的界面反应动力学曲线,解释了相应的材料宏观性能的变化,指出了这种复合材料的非平衡材料本质.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Cu/Ag复合材料
,
强度
,
电导率
,
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