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英
,
张宇
,
何玉春
,
许红梅
钢铁
设计、冶炼了Cu-Mo和Cu-Mo-Cr系的3种成分的耐海水腐蚀钢,并轧制成20 mm厚钢板,然后测试了设计钢种的力学性能、耐海水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96,240,336和500h盐雾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碳素钢(SM490A)相比,3种设计钢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优势更明显.设计钢种的耐腐蚀性能随Cr含量增加而增加,当Cr质量分数为0.85%时,耐腐蚀性能比对比钢提高59.1%.Cr元素在内锈层的均匀富集有效阻碍了Cl的侵蚀,提高了耐腐蚀性能.Gleeble热模拟结果表明: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在焊后冷却速度为5~60℃/s时,焊接粗晶区的KV≥57J,揭示了设计钢种良好的焊接性能.
关键词:
低合金钢
,
耐海水腐蚀钢
,
盐雾试验
,
焊接性能
张宇
,
郭慧英
,
许红梅
,
王银柏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连续冷却相转变行为研究和热轧工艺研究,成功开发了20~40mm厚的600MPa级含硼低裂纹敏感性钢板,并分析了热轧工艺对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二开轧温度(小于等于840℃),中等冷却速度(5~20℃/s)和较低终冷温度(小于等于500℃)可得到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类组织,确保钢板高强韧性匹配[Rm≥620MPa;AKV(-40℃)≥100J];同时钢板焊接性能较好,在热输入15~50kJ/cm之间,不用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可得到满足母材性能要求的焊接接头。
关键词:
连续冷却相转变
,
低裂纹敏感性钢
,
冲击韧性
,
含硼钢
,
焊接性能
郭慧英
,
张宇
,
王银柏
,
许红梅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050
通过连续冷却相转变行为研究,成功试制了20 mm厚屈服强度450 MPa级耐候钢板,并对钢板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进行了分析。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和钢板试制结果表明:精轧温度约为850℃、累计压下率不小于0.6、轧后冷速为15~30℃/s、终冷温度不大于579℃可以得到以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10μm)和退化珠光体为主并含有少量马奥岛(M-A组元)的钢板,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58和557 MPa,伸长率不小于28%,-60℃冲击功不小于287 J,其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与钢板有效晶粒尺寸较小以及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较高有关。72 h亚硫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周期性浸润试验结果显示,试制钢板的耐蚀性能比Q345B分别提高了约49%和40%。对试制钢板进行线能量为30 kJ/cm的埋弧焊焊接试验,得到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熔合线处-40℃冲击功为156 J。
关键词:
耐候钢
,
连续冷却相转变
,
电化学试验
,
耐蚀性
,
焊接性能
郭慧英
,
张宇
,
许红梅
,
王银柏
上海金属
研究了Mn含量对CrMo耐热钢气保焊丝用盘条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盘条的组织均由铁素体和硬质第二相组成;随着Mn含量由0.59%升高到1.16%,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第二相由MA组元向贝氏体和MA组元的混合组织转变,第二相体积含量由17.8%增加到33.5%,导致盘条的抗拉强度和宏观硬度增加,延伸率降低.硅、锰元素在第二相中未发生偏聚,碳元素在第二相中的偏聚程度随第二相组织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最高碳含量由1.0%降至0.75%,导致第二相的微观硬度值下降.
关键词:
CrMo钢
,
焊丝钢
,
Mn含量
,
组织
,
性能
郭慧英
,
李文晓
,
陈刚
,
张宇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60242
利用金相、扫描电镜观察及电子探针(EPMA)面分析技术等研究了合金元素(Si、Mn、Ni、Cr)对焊丝钢盘条氧化皮显微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拉伸试验及酸洗试验评价氧化皮的剥离性.结果表明,Si、Ni和Cr元素对氧化皮显微结构的影响大于Mn元素;低碳钢的氧化皮主要为Fe的氧化物,其最内层和中间层的氧化物均以柱状晶形式垂直基体向外生长;在低碳钢基础上增加Si含量,可显著降低氧化皮总厚度,氧化皮最内层为富Si层,且氧化皮/基体界面的凹凸度增加;进一步增加Ni含量,最内层的合金富集层以锚状沿晶界向基体内延伸.降低氧化皮/基体界面凹凸度、减少合金富集层均利于氧化皮剥离,机械法对界面凹凸度更敏感,而酸洗法对氧化皮缺陷数量较敏感.
关键词:
氧化皮
,
焊丝钢
,
合金元素
,
剥离
李文晓
,
陈刚
,
郭慧英
,
张宇
上海金属
采用SEM、EPMA及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影响低C高Si高Mn合金表面氧化皮机械剥壳性能的因素,并测试了自然放置对氧化皮机械剥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皮/基体界面的粗糙度大及富Si层与基体结合紧密是导致该合金表面氧化皮难脱落的主要原因.Si元素在界面处的聚集导致热轧后的盘条表面不均匀氧化,从而加大了界面的粗糙度.自然放置可促使表面氧化皮包括富Si层的碎化、剥离,有利于改善盘条氧化皮的机械剥壳性能.
关键词:
含Si钢
,
氧化皮
,
自然放置
,
机械剥壳性
赵肇雄
,
刘勇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9.06.001
利用Richarda-Wolf矢量衍射积分公式,获得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经具有初级慧差的高数值孔径系统聚焦后的三维光场复振幅函数,模拟了不同慧差系数下聚焦光场的纵向分布,以及焦平面和光轴上的光强.研究表明,初级慧差的存在导致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的会聚光场发生偏移和变形,焦平面光强的分布和光轴上的光强峰值都受初级慧差和入射光偏振态的共同影响,偏振态和初级慧差不影响聚焦光场在光轴上的对称分布.
关键词:
物理光学
,
贝塞耳-高斯光束
,
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积分
,
径向偏振
,
方位角偏振
,
慧差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杜继旭
,
潘成林
,
邱金柱
,
杨云鹏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807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金属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成矿带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具备有利的成矿条件.通过对2个成矿带(东乌旗成矿带、西乌旗成矿带)的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的研究,将东乌旗成矿带分为4个成矿亚带,西鸟旗成矿带分为2个成矿亚带,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成矿带
,
成矿亚带
,
地质特征
,
划分
,
锡林郭勒盟东部
,
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