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莹
,
宓一鸣
,
阮勤超
,
阮晓栋
,
金言宜
硅酸盐通报
石墨烯能够以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稳定存在被发现以来,对石墨烯的研究在物理、化学、材料等研究领域引起了巨大的热潮.石墨烯具有许多优异特性,它可以与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化合物等结合,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池材料、净化水域、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获得结构为单层或多层性能优良的石墨烯原料是能够将石墨烯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重要前提,因而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是关键.本文综述了石墨烯的多种制备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石墨烯的最新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石墨烯
,
制备方法
,
应用前景
张宗华
,
张桂芳
,
高利坤
,
李先祥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6.01.010
以长江三峡淤砂为原料,在分选出钪精矿后以盐酸作为浸出介质,进行了钪精矿氯化焙烧-浸出工艺的试验研究,分别对氯化焙烧的氯化剂种类、氯化剂用量、氯化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三峡重庆段淤砂是以硅质岩屑及石英为主,含有少量铁和钛,微量的钇、镱及钪等成分;氯化焙烧的氯化剂以氯化钠为宜,氯化钠的用量以3%为宜,氯化焙烧时间以3h为宜,焙烧温度以800℃为宜.
关键词:
长江淤砂
,
提钪
,
氯化焙烧
王兆华
,
杨瑞嵩
,
孙晓明
,
刘元洪
表面技术
采用硫酸铜溶液对湿态磷化膜进行置换镀铜封孔,发现该方法是可行的.铜封闭操作可以增加磷化膜的厚度,提高其耐蚀性能,减轻后续水洗的强度.置换时间宜短,硫酸铜溶液浓度宜低,推荐的置换镀铜封闭磷化膜工艺是:采用浓度2%的硫酸铜溶液,在常温下浸渍3~5 min.
关键词:
磷化膜
,
置换镀铜
,
封闭
徐雪峰
,
孙红尧
,
桂玉枝
腐蚀与防护
介绍了国内外在耐酸雨防腐蚀涂料领域的研究概况和酸雨对混凝土侵蚀的形成,研制了一种专用于混凝土桥梁耐酸雨的防腐蚀涂料,分析了树脂组成对其性能的影响,得出底漆中环氧树脂与呋喃树脂的比例以70/30为宜,面漆中有机硅树脂掺入量以10%~20%为宜.
关键词:
酸雨
,
腐蚀
,
混凝土
,
涂料
孙亚飞
,
高培伟
,
刘宏伟
,
黄欣
,
卢小琳
,
窦雪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强度及导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强度及导电性能与其所含功能材料的类型和掺量有关.掺入碳纤维时,掺量以1.0%为宜;同时掺入石墨和碳纤维时,石墨掺量以5%为宜,最优替代碳纤维量约为25%;同时掺炭黑和碳纤维时,炭黑掺量以0.5%为宜,且炭黑最优替代碳纤维量约为25%,用适量石墨和炭黑替代碳纤维可以制备不同要求的复相导电混凝土.
关键词:
导电混凝土
,
强度性能
,
碳纤维
,
石墨
,
炭黑
别舒
,
王兆军
,
李清海
,
张衍国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2.023
调研了石煤提钒钠化焙烧和钙化焙烧两种工艺的发展现状.高硅低钙含量的石煤宜采用钠化焙烧,高钙含量的石煤宜采用钙化焙烧,两种工艺各有所长.归纳了两种工艺下石煤提钒的最佳焙烧条件,得出最佳焙烧条件分别为:钠化焙烧温度区间800~850℃,焙烧时间2.0~2.5 h,磨矿粒度106~180 m,氯化钠用量为矿石的10%~20%.钙化焙烧比钠化焙烧要高100℃,温度区间900~950℃,焙烧时间2~3 h,磨矿粒度106~180 mm,石灰用量为矿石的6%~8%.两种焙烧都需要充足的氧化氛围,但钠化焙烧时氧气不宜过多.各最佳焙烧条件之间存在一定耦合关系,在生产实际中,宜针对不同石煤进行特定实验.最后,总结了石煤提钒的主要焙烧设备,其中流化床炉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石煤
,
钒
,
焙烧
,
最佳焙烧条件
,
流化床
陈红伟
,
胡玉兵
,
张云必
硅酸盐通报
本文针高原环境特征,主要研究水胶比、胶凝材料、粉煤灰掺量、砂率等关键指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抗冻性能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海拔低温大温差环境下,C30混凝土水胶比以0.45左右为宜,C40混凝土以0.40左右为宜,而C50则以0.34左右为宜;C30混凝土胶凝材料控制在380 kg/m3以内,C40控制在420 kg/m3以内,C50不超过500 kg/m3;C50混凝土砂率而言,建议选择0.39左右;在选择合适的养生制度和质量稳定的粉煤灰前提条件下,建议在混凝土中掺人适量粉煤灰,掺量建议控制在15%以内.
关键词:
低温大温差
,
配合比设计
,
抗裂性能
,
抗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