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立
,
阎双峰
,
冉均国
,
苏葆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医用钛合金上沉积金刚石薄膜,其晶粒尺寸40 nm左右,表面粗糙度Ra=39 nm.在SiC球为摩擦副的干摩擦实验中,2N载荷下运转10000转,摩擦系数在0.25左右,并且没有出现任何薄膜破裂或剥落.血液相容性评价显示,动态凝血时间和溶血率比钛合金基体均有较大的提高,接近热解碳膜(LTIC).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薄膜
,
钛合金
,
化学气相沉积
,
摩擦学性能
,
血液相容性
陈小明
,
宋仁国
,
李红霞
,
任建平
,
张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XRD衍射物相分析以及α(Al)基体点阵常数的测量等方法对7075铝合金超长时间时效行为、力学性能、应力腐蚀(SCC)敏感性及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的硬度及强度都具有时效双峰特征.两个时效峰的硬度和强度相差不多,但对应第二峰时效的合金具有高强度低SCC敏感性等优异性能.第二峰强化相主要是充分析出的η'相(MsZN_2).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
"双峰"时效
,
组织
,
性能
王菊琳
,
田超
,
蔡小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新开发的双峰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专用树脂与国内外双峰及单峰薄膜树脂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法表征了HDPE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HDPE表观黏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并测试了薄膜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结果表明,新开发的HDPE薄膜专用树脂与进口的双峰薄膜专用树脂相比,具有重均分子量、Z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小的特点;加工性能与单峰分布的树脂相当,力学性能与双峰分布的树脂相当.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
分子量分布
,
加工性能
,
力学性能
张庆礼
,
丁丽华
,
邵淑芳
,
刘文鹏
,
王晓梅
,
孙敦陆
,
殷绍唐
人工晶体学报
给出了Voigt函数的一种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一种用Voigt峰形函数拟合由Kα1、Kα2引起的晶体X射线双峰衍射谱的一种算法,此算法可同时对多个衍射双峰进行拟合和分峰,从而给出较准确的衍射峰宽度,用于计算晶体颗粒尺寸和应力等.用此算法计算了纳米GSGG的颗粒度,结果表明:在低角度,双峰叠加对衍射峰的半高全宽的影响可忽略,而在高角度双峰的衍射间隔加宽,使计算获得的粒度明显偏小.
关键词:
Voigt函数
,
X射线衍射
,
峰形函数
,
GSGG
赵云龙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Al-4.45Cu-1.50Mg合金进行室温条件下冷轧和随后180℃时效加工,利用拉伸试验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冷轧态Al-Cu-Mg合金的显微硬度变化、力学性能和原子尺度的合金内部微观结构。结果发现,室温冷轧后时效态Al-Cu-Mg合金出现双峰强化现象,并阐明双峰强化机制。
关键词:
力学性能
,
冷轧
,
时效
,
强化机制
刘英光
,
琚荣源
,
李慧君
,
赵光艺
材料研究学报
由微米级粗晶颗粒和纳米级纳晶颗粒组成的纳米晶双峰材料不仅具有高强度,还具有较高的延性.根据Taylor强度理论和Johnson-Cook模型提出纳米晶双峰材料的一个新的本构模型,研究了晶粒尺寸和纳米裂纹对纳晶双峰材料本构及失效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由计算结果可知:在纳晶双峰材料中,纳晶基体能提供高强度,粗晶能有效提高材料延性;纳米裂纹的存在不会导致破坏,反而对应变硬化起积极作用.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本构行为
,
纳米晶双峰材料
,
Taylor强度理论
,
Johnson-Cook模型
毛杰
,
熊京远
,
王超
,
宋仁国
宇航材料工艺
设计了L9(34)的双级时效正交试验方案,系统地研究了双级双峰时效工艺、时效硬化特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终时效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合金的硬度、强度对终时效温度最敏感,合金的塑韧性则对终时效时间最敏感;利用“双峰”特征对正交试验所得的具有高塑性、高韧性的相对最佳工艺进行强度优化,发现对应不同的目标性能,有最优双级时效工艺与之相应,并没有发现各性能指标同时达到最大值的理论最优工艺,只能获取一种相对的最优工艺,即在保证接近单级峰时效强度的前提下选择塑、韧性最佳的工艺——105℃/4 h+155℃/70 h.
关键词:
7003铝合金
,
双级双峰时效
,
正交试验
,
工艺优化
,
力学性能
武会宾
,
武凤娟
,
杨善武
,
唐荻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571
通过冷轧变形结合变形后在820~870℃退火,在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实现了微米(3~5 μm为主)和亚微米(300~500nm为主)双峰晶粒尺度分布.在奥氏体冷变形过程中,形变孪生与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都集中发生于大变形阶段,据此推断奥氏体形变孪生是产生应变诱导马氏体的微观机制.在820~870℃范围内退火时,样品的硬度和晶粒尺寸分布几乎保持恒定.通过对退火过程中变形奥氏体和应变诱导马氏体演化驱动力的比较分析,推断奥氏体双峰尺度晶粒尺寸分布的来源是:微米尺度晶粒来自冷变形时未转变的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而亚微米尺度晶粒主要由应变诱导马氏体逆转变而产生.
关键词:
微米/亚微米
,
双峰晶粒尺寸分布
,
原位拉伸
,
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