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DD6单晶高温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

姚建省 , 唐定中 , 刘晓光 , 李鑫 , 王丽丽 , 曹春晓 , 丁方政 , 陈昊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11868/j.issn.1005-5053.2015.6.00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DD6单晶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DD6高温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产物主要是Al2O3和HfO2,同时伴随着少量Ta元素的析出;界面反应层的厚度为5~6μm,反应产物在合金/型壳界面的富集,能够抑制氧化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高温下DD6合金与陶瓷型壳润湿角为145 ~150°,降低型壳内表面的气孔率能够减少毛细作用的产生,从而有效抑制界面反应的产生.

关键词: DD6单晶合金 , 陶瓷型壳 , 界面反应 , 润湿

高强钢冷喷涂铝锌复合涂层性能研究

石仲川 , 张晓云 , 陈昊 , 丁方正 , 宇波 , 汤智慧 , 陆峰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2.003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高强钢(300M)表面制备铝锌复合涂层作为抗腐蚀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EDS)、显微硬度测试仪研究涂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及显微硬度;综合涂层中性盐雾加速实验及户外暴晒实验结果并与300M基材进行对比,对涂层的抗腐蚀性能开展全面评价;考核冷喷涂后对300M钢基材疲劳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喷涂铝锌复合涂层结构致密,平均孔隙率为0.8%,显微硬度为59.8HV0.025,中性盐雾实验1000h时无腐蚀,即使涂层破损也可以达到770h,户外大气暴晒实验12个月后涂层表面无腐蚀发生,冷喷涂后对300M钢基材的疲劳性能没有影响.

关键词: 冷喷涂 , 铝锌复合涂层 , 涂层性能

无规嵌段共缩聚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陈磊 , 梁凤芝 , 陈昊 , 范勇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10.06.001

以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对苯二胺(pP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4种单体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pPDA-BPDA组分占不同摩尔百分含量的无规嵌段共缩聚聚酰亚胺薄膜.通过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测试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PDA-BPDA刚性嵌段引入量的增加,聚酰亚胺薄膜的弹性模量和拉仲强度得到较大提高,而其断裂仲长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热稳定性增强;击穿场强在PPDA-BPDA组分摩尔百分含量为50%时达到最大,但均低于未引入嵌段时的薄膜的击穿场强.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无规嵌段 , 力学性能 , 热稳定性 , 击穿场强

纳米硅/铝氧化物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电性能研究

陈慧丹 , 刘晓玉 , 陈昊 , 李娟 , 范勇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8.06.010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电学性能,将纳米硅/铝氧化物掺杂到聚酰亚胺(PI)基体中,通过固定掺杂总量,调整纳米硅/铝氧化物的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制备出一系列的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采用SEM(扫描电镜)表征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对薄膜电气强度和耐电晕寿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与纯的聚酰亚胺薄膜相比其电性能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纳米杂化 , 电学性能

氧化锆复配纳米氧化铝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

范勇 , 韩笑笑 , 陈昊 , 杨瑞宵

绝缘材料

  采用微乳化-热液法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锆(ZrO2)改性的纳米氧化铝分散液,然后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相应的氧化锆复配纳米氧化铝杂化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并对其进行了TEM表征、电气强度和电导电流测试以及电老化阈值分析。结果表明:掺杂氧化锆复配纳米氧化铝的杂化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电气强度大幅提高,当ZrO2的掺杂量为7%时,电气强度达到最高为396.8 MV/m;其电导电流密度、电老化阈值均高于只掺杂纳米氧化铝的聚酰亚胺薄膜,且随ZrO2含量增加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 电气强度 , 电导电流 , 电老化阈值

铸造高温合金K480及DD407热处理中γ'相的析出行为

姚志浩 , 董建新 , 张麦仓 , 陈昊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选取两种典型铸造高温合金DD407及K480,研究其固溶及时效过程中γ’相析出行为.结果表明,经热力学平衡相图计算获知,铸造高温合金K480及DD407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是158、30℃,室温下γ’相体积分数分别为54%,80%;合金在凝固或固溶后的冷却过程中,γ’相形核率低,长大速率高,γ’相粒子易于长大;当其尺寸超过临界尺寸就会发生分解;两合金经过固溶后,较大尺寸的一次γ’相溶解后重新析出较小的二次γ’相;在一次时效空冷热处理后,合金在立方状的二次γ’相通道周围析出弥散细小球形三次γ’相;经过二次时效后,三次γ’相回溶、扩散直至消失,同时二次γ’相进一步长大,立方度增加.

关键词: K480铸造高温合金 , DD407单晶高温合金 , γ’相 , 析出行为 , 热处理

纳米MgO/PI杂化薄膜的制备及其击穿特性

范勇 , 王春平 , 陈昊 , 杨瑞宵

绝缘材料

采用微乳化-热液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镁粒子,并原位聚合制得纳米氧化镁掺杂改性聚酰胺酸,制备出纳米氧化镁掺杂量分别为0%、2%、4%、6%、8%的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并研究了其击穿特性。结果表明:无机纳米氧化镁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分布均匀,纳米氧化镁掺杂量约为4%时,电气强度出现最大值。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纳米氧化镁 , 电气强度 , SEM

活性炭负载Pt-Ni双金属催化剂上十氢化萘脱氢

齐随涛 , 李迎迎 , 岳佳琪 , 陈昊 , 伊春海 , 杨伯伦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178-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具有脱氢活性的Pt-Ni双金属催化剂及相应的Pt单金属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NH3-程序升温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在290°C下,研究了间歇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以过热液膜状态催化十氢化萘脱氢活性,考察了温度、浸渍顺序和Pt/Ni摩尔比对十氢化萘脱氢活性和萘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 Pt-Ni双金属催化剂上产氢效率显著提高。当Pt/Ni摩尔比为1:1, Pt首先浸渍时,得到的催化剂上脱氢转化率和萘产率最高。将实验结果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氢原子在不同催化表面的结合能关联证实,具有更强原子氢结合能的双金属表面具有更高的脱氢活性。

关键词: , , 双金属 , 十氢化萘 , 脱氢 , 密度泛函理论

拉拔工艺对TA2管材织构及性能的影响

邢健 , 陈昊 , 杨英丽 , 郭荻子

稀有金属

本实验成功将拉拔工艺应用于TA2管材的制备,同时应用不同锥角组合对TA2管材进行拉拔,对比了不同锥角组合对TA2管材的显微组织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态拉拔管材表现为径向织构,且部分晶粒的(0002)基面法相同管材的宏观轴向(AD)平行;微观的晶粒取向对管材宏观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单道次拉拔工艺制备的TA2管材其晶粒取向同轧制工艺制备的TA2管材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TA2管材 , 拉拔 , 织构 , 拉伸性能

纳米硅/铝氧化物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

梁凤芝 , 陈磊 , 陈昊 , 范勇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11.01.001

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铝溶胶,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硅溶胶,并将两者掺杂到聚酰亚胺(PI)基体中.实验中固定无机物掺杂总量为24%,通过调整纳米硅/铝氧化物的摩尔比,制备出一系列的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耐电晕测试装置、耐击穿测试装置对薄膜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硅溶胶掺杂量较小时,纳米粒子能较好地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杂化薄膜的耐电晕时间比纯膜有较大幅度提高,硅/铝摩尔比为1:13时,耐电晕时间达到62.15 h;随着硅溶胶掺杂量的增加,杂化薄膜的击穿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均比纯膜的低.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硅铝氧化物 , 无机杂化 , 电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