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1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有限元模拟室温下等通道转角挤压纯钛工件的设计

王晓梅 , 银佳 , 韩其琛 , , 李翔 , 刘芳 , 潘登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为了优化室温下等通道转角挤压纯钛工件的几何形状,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模拟了纯钛工件的变形行为.通过对比分析工件形状和尺寸对损伤因子、挤压力以及剪切带处应变速率分布等参数的影响,获得了工件最佳几何形状.仿真结果表明,方条形工件的损伤因子大于圆棒型工件,且高于纯钛材料的临界损伤因子,表明方条形工件不利于变形,易产生表面裂纹.3D模拟结果表明,直径为15mm的圆棒型工件具有最小的损伤因子,适中的挤压载荷以及相对均匀的应变分布.依据仿真结果提供的最佳工件,即直径为15mm的圆棒型工件,室温下成功挤压出直径15mm的纯钛圆棒.挤压后样品截面上硬度分布均匀,与3D仿真所预示的均匀应变分布相一致.

关键词: 有限元法 , , 等通道转角挤压 , 变形

双波长法改进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评测方法研究

谢晓峰 , , 施利毅 , 张剑平 , 方建慧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7.03.033

研究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溶液中的应用;确定了纳米TiO2-亚甲基蓝混合液吸光度测定的最佳工作条件:测量波长660 nm,参比波长720 nm,TiO2含量小于150 mg/L,RSD(相对标准偏差)≤1.6%.与一般采用的离心或过滤分离的方法相比,双波长法测定的混合液中亚甲基蓝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最为接近,浓度-吸光度的线性关系也较吻合,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93.另外,本文还测定了几种常见染料光催化降解(纳米TiO2)的双波长法评测工作条件;对实际光催化降解反应的测试结果表明,与离心法和过滤法相比,双波长法测定快速,结果更为准确,有效的避免了实验的系统误差及偶然误差.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 光催化 , 纳米TiO2 , 降解 , 亚甲基蓝

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晶钛薄膜工艺研究

张番 , 刘芳 , , 刘颍龙

材料导报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硅基底上沉积出纳米晶钛薄膜,研究了背底真空度、溅射功率和基底温度对纳米晶钛薄膜结构的影响.实验证明,当背底真空度高于8.8×10-5 Pa时,可制备出致密的纳米晶钛薄膜,当背底真空度低于2.0×10-4 Pa时,钛薄膜被氧化成一氧化钛薄膜;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大,纳米晶钛膜的晶粒尺寸呈线性增大,同时钛薄膜的取向也发生改变,表现出明显的(002)织构;随着温度的升高,钛薄膜织构取向发生改变,当温度为500℃时,钛薄膜被氧化为一氧化钛薄膜.制成平整钛薄膜的工艺条件为:背底真空度8.8×10-5 Pa,溅射功率200W,基底温度室温.

关键词: 磁控溅射 , 纳米晶钛 , 薄膜 , 织构

纳米结构304不锈钢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王晓梅 , 第文琦 , 银佳 , 孙妍妍 , , 潘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高频表面机械研磨方法在304不锈钢中制备出纳米晶和纳米孪晶结构.采用腐蚀失重试验和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测试两种纳米结构304不锈钢在室温及80℃条件下5%硫酸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并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其腐蚀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关系.失重试验结果表明在80℃条件下5%硫酸溶液中,纳米孪晶比纳米晶结构的304不锈钢耐腐蚀性能好,以均匀腐蚀为主,点蚀为辅;而纳米晶则发生严重的点蚀.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纳米孪晶结构304不锈钢呈现高的自腐蚀电位和宽的钝化区间,但在80℃条件下,纳米晶和纳米孪晶结构30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比粗晶不锈钢差.

关键词: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 不锈钢 , 纳米结构 , 耐腐蚀性能

纳米/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腐蚀机制研究进展

王晓梅 , 刘芳荣 , 张尧 , , 潘登

腐蚀与防护

晶粒细化作为强化金属材料的有效方法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等特点。同时,晶粒细化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性能及腐蚀机制影响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综述了纳米及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超细尺度结构,包括晶粒大小、相组成、孪晶等对不锈钢耐腐蚀性能影响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不锈钢 , 纳米结构 , 晶界 , 腐蚀机制

发夹浸磷磷化工艺

, 曹学增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2.01.007

介绍了一室多用发夹浸磷磷化工艺.介绍了磷化液的组成、操作条件及工艺流程.阐述了其成膜机理,总结了磷化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本工艺操作简单、磷化速度快,磷化膜结晶细致、耐蚀性好、与涂层结合力强.

关键词: 磷化 , 浸磷 , 发夹

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 汪学 , 曹学增

材料导报

相变储能技术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太阳能利用、工业余热回收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点.综述了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固-液相变、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固-液相变材料一般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种类型,其中无机类储能材料主要为无机盐水合物,它具有较大的溶解热和导热系数,但易出现"过冷"和"相分离"现象;有机类储能材料虽然避免了上述缺陷,但其导热性较差、溶解热较低.固-固相变材料种类较少,其中以多元醇应用最为广泛.探讨了这方面研究的发展方向,展望了储能技术市场化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相变材料 , 储能 , 固-液相变 , 固-固相变

重金属铬(Ⅵ)和铅对南京土壤中赤子胜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

王婉华 , 丽红 , 刘征涛 , 王晓南 , 张聪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0.2015042102

以南京化学工业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重金属 Cr (Ⅵ)和 Pb 对赤子胜蚓( Eisenia fetida)生长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暴露28 d时,较低浓度的Cr(Ⅵ)(4—8 mg·kg-1)和Pb (1000—1500 mg·kg-1)能促进赤子胜蚓的生长发育,而较高浓度的 Cr (Ⅵ)(32—64 mg·kg-1)和 Pb (3000 mg·kg-1)则显著抑制赤子胜蚓的生长发育;赤子胜蚓的产茧量随着Cr(Ⅵ)和Pb浓度的升高被显著抑制,其中,Cr(Ⅵ)抑制赤子胜蚓产茧量的EC50(半数有效浓度)、NOEC(无观察效应浓度)和LOEC(最低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22.86(20.56—25.42)、8、16 mg·kg-1.Pb抑制赤子胜蚓产茧量的EC50、NOEC和LOEC分别为2280.34(2200.90—2362.65)、1500、2000 mg·kg-1;与人工土壤中Cr(Ⅵ)和Pb对赤子胜蚓产茧量的28 d?EC50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Cr(Ⅵ) , Pb , 南京土壤 , 人工土壤 , 赤子胜蚓 , 生长 , 繁殖

电子束辐照浓香型白酒催效果的研究

张苗苗 , 陆栋 , 曹国珍 , 刘敬 , 金文杰 , 王菊芳 , 李文建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2.218

以能量为1.5 MeV/u,剂量分别为500,750,1000,1250,1500 Gy的电子束对1,2,4,6,8年等5种年份浓香型白酒进行辐照处理;扫描各酒样200~400 nm波段的紫外光谱,根据紫外光谱图的差异,计算了280~300 nm波段的光谱曲线相似度,分析光谱曲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前4种白酒,对照样与辐照样光谱曲线相似度值越小,催效果越好;白酒存放时间越久,酒体风格转向老熟所需剂量越小,越容易达到最佳催效果;对于8年白酒,辐照剂量超过750 Gy后,白酒体系动态平衡被打破,各单体物质增加,出现返生现象。因此,电子束辐照技术对低年份浓香型白酒催效果显著,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催方法。

关键词: 白酒 , 电子束 , 紫外可见光谱 , 光谱曲线相似度 , 效果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