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钧声
,
杨元政
,
陶平均
,
吴启梁
,
张榕
,
郑善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水冷铜模真空吸铸法制备了块状Cu60Zr30Ti10非晶合金,用Nd:YAG激光束(功率201.6 W)分别以20,40,60 mm·s-1的速度对合金表面进行重熔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电子探针等研究了熔凝层的显微组织和不同深度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经20 mm2·s-1的激光重熔后,在块状非晶合金基体表面形成了两层新的组织,其中位于中间厚度约200 μm第二层的硬度、耐腐蚀性均比基体的有明显改善,显微硬度达到873 HV,该区域铜原子在弥散分布的尺寸为0.2~1μm微区聚集.
关键词:
块状非晶合金
,
Cu60Zr30Ti10
,
激光熔凝
,
显微硬度
陶平均
,
杨元政
,
白晓军
,
毛杰
功能材料
近年来,随着铁基大块非晶合金尺度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无磁非晶钢的开发和研究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然而,FeCrMoCB系非晶钢的玻璃形成能力很弱,仅能形成直径为1.5mm的大块非晶合金.采用铜模真空吸铸法,探讨Y、Pr、Gd、Tb等稀土元素对Fe48Cr15Mo14C15B6M2(M=RE)系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2%(原子分数)的稀土元素Y、Pr、Gd、Tb分别替换Fe50Cr15Mo14C15B6中的Fe,能制备出一系列Fe48Cr15Mo14C15B6M2(M=RE)系非晶棒.Fe48Cr15Mo14C15B6M2(M=Pr,Y,Gd,Tb)非晶棒的最大直径依次可达3、8、12和12mm.
关键词:
Fe基大块非晶合金
,
玻璃形成能力
,
稀土元素
陶平均
,
杨元政
,
董振江
,
任燕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Kissinger、Ozawa和MKN法研究Fe/Co比例变化对(FexCo1-x)72B19.2Si4.8Nb4系大块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在0.3~0.7之间变化时,所制备的直径为2 mm的(FexCo1-x)72B19.2Si4.8Nb4系合金棒为完全非晶结构;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及晶化峰值温度Tp随加热速率的增大均向高温区移动;用Kissinger法、Ozawa法和MKN 法测定的非晶合金激活能结果非常接近,其中Kissinger法和MKN法测得的结果稍大,且都呈现出Ex> Ep>Eg的规律性;随着Fe含量的增加,晶化激活能Ex先增大后减小,而阶段晶化激活能Eo最大值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FeCoBSiNb系大块非晶合金
,
晶化激活能
,
晶化行为
陶平均
,
杨元政
,
董振江
,
白晓军
,
陈先朝
,
谢至薇
功能材料
采用铜模真空吸铸法、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稀土元素Y及Fe/Co比例变化对FeCoBSiNb(Y)系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磁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4%(原子分数)的Y有利于(Fe0.5 Co0.5)72B19.2 Si4.8Nb4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提高;随着Fe/Co比例的增加,(FexCo1-x)72B19.2Si4.8Nb4和[(Fe1-xCox)0.72B0.192Si0.048Nb0.04]96Y4合金系的过冷液相区(△Tx)减小,玻璃形成能力下降,但饱和磁化强度均逐渐增大;添加稀土元素Y后,[(Fe1-xCOx)0.72B0.192Si0.048Nb0.04]96Y4非晶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
FeCoBSiNbY非晶合金
,
玻璃形成能力
,
稀土元素Y
,
磁性能
陶平均
,
杨元政
,
毛杰
,
白晓军
,
谢至薇
,
陈先朝
材料导报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稀土Gd,采用铜模真空吸铸法制备出一系列直径不同的FeCrMoCBGd合金样品,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显微硬度仪及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添加稀土元素Gd对FeCrMoC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d添加量为2%(原子分数)时,FeCrMoCBGd系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最好,非晶合金的最大直径可超过12mm;非晶合金系的晶化过程为二级晶化行为,其显微硬度随直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G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非晶合金系均表现为脆性,断裂方式为典型的脆性断裂.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
稀土元素Gd
,
非晶形成能力
,
显微硬度
,
脆性断裂
陶平均
,
杨元政
,
李喜峰
材料导报
应用铜模真空吸铸法制备直径达5mm的棒状新型Zr57Nb5Cu154Ni12.6Al10大块非晶样品.X射线衍射检测证明样品完全为非晶态.通过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Zr57Nb5Cu15.4Ni12.6Al10大块非晶的晶化动力学效应,同时研究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室温单轴压缩变形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Zr57Nb5Cu15.4Ni12.6Al10块体非晶晶化过程具有动力学效应;其室温压缩变形过程主要表现为弹性变形;断裂面与压缩方向约呈45°,断口呈现典型的脉状花样.
关键词:
Zr57Nb5Cu15.4Ni12.6Al10大块非晶
,
晶化
,
变形
,
断裂
陶平均
,
杨元政
,
白晓军
功能材料
通过合理配置成分及优化工艺参数,用铜模吸铸法成功制备出具有室温超塑性变形能力的(Zr72Cu16.5Ni11.5)(90)Al(10)大块非晶合金,并对其塑变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2×10-4-6.0×10-5s(-1)应变速率范围内合金试样均呈现出室温超塑性,即经历85.5%工程应变或193.1%真应变仍无脆断迹象;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塑性应变、应力峰间隔、剪切带滑移间隔等随应变速率减小而增大,而弹性应变则下降;应变速率越小,应力-应变曲线上锯齿状特性越明显,合金侧面剪切带密集度越高;屈服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的表象加工硬化越来越明显,真应力一应变曲线上则表现为明显的加工软化特征;超塑性变形后合金各微观区域剪切带传递呈现不同的形貌特征,绝大部分偏离了理想位置.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
超塑性变形
,
应变速率
,
剪切带
,
应力-应变曲线
王俊
,
王平
,
简觉非
,
邓义群
,
漆小鹏
,
李之锋
,
刘斌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水冷-强度法测试表征了锂辉石/SiCp紫砂陶试样抗热震性能,结合SEM、XRD等测试分析手段进行物相、微观组织形貌方面分析,在SiCp含量为9%条件下,重点研究锂辉石含量(0 ~32%)对紫砂陶试样力学和热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锂辉石含量为16%时,紫砂陶试样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83.37 MPa;含量为24%时,平均热膨胀系数最低,强度保持率达到53.07%最高值,抗热震性能最好;莫来石和β-锂辉石固溶体晶相含量随锂辉石含量增大而增多;试样热震后断口出现裂纹,沿晶断裂是试样断裂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紫砂陶
,
锂辉石
,
抗折强度
,
抗热震性
魏炜
,
夏金童
,
李劲
,
赵敬利
,
赵庆才
,
李允柱
,
刘奉来
功能材料
选取膨润土作为陶瓷基体,以鳞片石墨、预处理石墨及炭黑作为导电原料,碳化硅作为增强原料,经球磨混合、50MPa模压成型和1000℃热处理3h后制备出炭/陶复合电热材料。采用XRD和SEM对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通电发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所制备的炭/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热性能,在交流低电压(10V)下即可迅速升温,并在较高温度下保持相对稳定,研制的样品中最高发热温度可达643℃。通过调整碳化硅含量,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可达14.3MPa。通过将炭材料和陶瓷材料复合,可有效改善炭材料的抗氧化性,使其明显氧化失重温度升高200℃左右。
关键词:
炭/陶复合电热材料
,
电热性能
,
力学性能
,
抗氧化性能
李焰
,
夏金童
,
邵浩明
,
卢学峰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6.02.014
通过在陶瓷基体原料(高岭土)中添加炭系导电原料(石墨、炭黑),经球磨混合、模压成形和烧结工艺制得炭/陶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数字测温仪等分析和测试了所研制试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电热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的烧结条件下,炭系导电原料不会和陶瓷基体发生反应,其导电性不会受到影响.单一石墨和炭黑含量超过30和25wt%或石墨加炭黑混合(m石墨: m炭黑=1: 1)导电原料含量超过30wt%时,可在炭/陶复合材料内部形成良好的连续导电通道,且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发热性能.
关键词:
炭/陶复合材料
,
石墨
,
炭黑
,
电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