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6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新同位素265Bh(Z=107)的合成证据

甘再国 , 郭俊盛 , 吴晓蕾 , 范红梅 , 秦芝 , 雷祥国 , 董成富 , 徐华 , 陈若富 , 张福 , 郭斌 , 刘洪业 , 王华磊 , 谢成营 , 冯兆庆 , 郑勇 , 宋立涛 , 骆鹏 , 徐瑚珊 , 周小红 , , 任中洲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12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6Mg离子束轰击243Am靶, 产生了新同位素265Bh.实验中用氦喷技术对产物进行传输, 并用一套具有数对探测器组的转轮收集探测系统对产物进行收集和测量.通过观测265Bh与它的衰变子核261Db及257Lr之间的α衰变的关联, 实现了对新核素的鉴别.实验测得265Bh的α衰变能量为(9.24±0.05) MeV, 半衰期为0.94+0.70 -0.31 s.

关键词: 新核素 , α-α关联 , 母子核模式 , 衰变特性

超重核研究实验方法的历史和现状简介

徐瑚珊 , 周小红 , 肖国青 , 詹文龙 , , 郭俊盛 , 张玉虎 , 诸永泰 , 郭忠言 , 段利敏 , 孙志宇 , 甘再国 , 李松林 , 李文飞 , 李剑锋 , 徐华 , 陈若富 , 马越 , 张雪荧 , 贾飞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3.02.002

简单介绍了超重核合成的历史,详细讨论了目前超重核合成最成功的技术路线,包括产生方法、分离手段以及探测技术,并就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目前超重核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介绍了国际上几个主要相关实验室的研究动态,并对超重核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 超重核 , 冷熔合 , 热熔合 , 电磁反冲核分离器 , 充气反冲核分离器

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现状及计划

徐瑚珊 , 黄天衡 , 孙志宇 , 胡正国 , 詹文龙 , 周小红 , 黄文学 , 张宏斌 , 章学恒 , 甘再国 , 郑川 , 李君清 , 马新文 , 秦芝 , 肖国青 , 郭忠言 , 李智慧 , 张玉虎 ,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4.002

简单描述了超重核合成的历史与国际现状, 详细地介绍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并对近代物理研究所未来在超重核研究方面的研究计划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超重核 , 反冲核分离系统 , 直线加速器

质子滴线区新核素25P的鉴别

肖国青 , 詹文龙 , 郭忠言 , 孙志宇 , 李家兴 , 王金川 , 王全进 , 孟祥伟 , 江山红 , 宁振江 , 王猛 , 陈志强 , 王建丰 , 王建松 , 田文栋 , 王武生 , 毛瑞士 ,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4.017

在兰州放射性束流装置RIBLL上,利用磁刚度Bρ、飞行时间tTOF和多重望远镜ΔE-E联合探测方法测量了89MeV/u36Ar轰击Be靶产生的P同位素碎片的同位素分布,并与EPAX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在质子滴线区首次鉴别出了新核素25P.

关键词: 新核素 , P同位素分布 , 质子滴线

重离子周边碰撞和中心碰撞引起的不同裂变行为

邬恩九 , 郑纪文 , 肖志刚 , 张纯 , 谭继廉 , 尹淑芝 , 王素芳 , , 殷旭 , , 金卫阳 , 朋兴平 , 李祖玉 , 吴和宇 , 贺智勇 , 江栋兴 , 钱兴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1.012

本实验同时研究了40Ar+209Bi反应中周边碰撞和中心碰撞两者产生的关联裂变碎片,以及其与α粒子的再关联.对裂交碎片质量分布和能量分布随热裂变核初始温度演化的系统分析,发现中心碰撞和周边碰撞所形成的热核存在着不同的裂变行为.

关键词: 中能重离子反应 , 热核裂变 , 高激发态核衰变

16O(α,γ)20Ne反应的实验研究

王宏伟 , , 吴和宇 , 张保国 , 肖志刚 , 段利敏 , 魏志勇 , 李祖玉 , 胡荣江 , 王素芳 , 李湘庆 , 陈陶 , 华辉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1.003

讨论了目前16O(α,γ)20Ne反应的实验研究工作, 并对20Na(β+)/(-→)20N→16O+α的β+缓发衰变α能谱的相对强度值同文献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低能激发能级、共振强度及其对共振截面的贡献、 S因子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氦燃烧 , β+缓发α衰变 , 激发能级 , 反应率

MG转轮收集探测系统的检验实验

甘再国 , 郭俊盛 , 秦芝 , 范红梅 , 吴晓蕾 , 雷祥国 , 郭斌 , 刘洪业 , 李文飞 , 李剑锋 , 徐瑚珊 ,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3.02.005

利用SFC提供的束流对新建的转轮系统进行了检验实验,得到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实验证明了该装置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开展超重核的研究完成了预实验.

关键词: MG转轮 , 衰变链 , 母子核

放射性核束物理与核天体物理

沈文庆 , 詹文龙 , 叶沿林 , 柳卫平 , , 周小红 , 徐树威 , 竺礼华 , 朱胜江 , 刘祖华 , 孟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1.04.003

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的中能放射性核束线(RIBLL)及北京串列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13)的低能放射性核束线(GIRAFFE),开展放射性核束物理和核天体物理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 远离β稳定线核的结构与反应; 超重新核素及近滴线核素的合成和性质研究,极端同位旋非对称核物质特性和关键的天体核反应研究. 研究内容分成7个课题: (1)晕核研究; (2)新核素合成及超重新核素研究; (3)丰中子核结构和反应 ; (4)丰质子核结构和反应; (5)高自旋的同位旋相关性; (6)关键天体核反应; (7) 系统的理论研究. 上述研究也将是2005年建成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兰州冷却贮存环的主要科学目标的研究基础. 简述了近期的主要工作进展.

关键词: 放射性核束物理 , 核天体物理 , 重元素新核素 , 质子晕核 , 晕激发态

重离子诱导的质粒DNA双链断裂分布研究

王潇 , 马秋峰 , , 李文建 , 张红 , 周利斌 , 毛淑红 , 邱嵘 , 刘兵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2.010

利用能量为7. 2 MeV/u氖离子束辐照体外质粒DNA: pUC18, 采用恒场凝胶电泳结合多功能荧光成像系统研究了pUC18双链断裂片段的分布. 证实了双链断裂片段分布的非随机性, 结果还发现DNA断裂后片段的交联现象, 而且交联片段的分布也是非随机的.

关键词: 重离子 , DNA双链断裂 , 非随机分布 , 质粒DNA

MICROMEGAS一维位置编码读出初步测试

胡荣江 , 段利敏 , 杨贺润 , 鲁辰桂 , , 马朋 , 李祖玉 , 张金霞

原子核物理评论

介绍了微型网状结构的气体探测器一维位置编码读出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设计了一块灵敏面积为10cm×10cm的一维位置编码PCB读出电极。测试表明:感应读出是可行的,电荷按1∶2分配最为理想;利用55Fe放射源X射线通过200μm狭缝对准读出电极PCB板的正面中任意一条,位置编码读出能很好地再现源所在狭缝的位置。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一维位置分组编码读出技术,以解决相邻多条同时点火的情况。使用该读出技术,使一维读出电子学路数节省量达到75%以上。

关键词: 微型网状结构的气体探测器 , 一维位置编码 , 读出电子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2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